江永鑫,黃晨,江若薇,尹序臻
(廈門理工學院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在金融行業和印刷行業中,傳統的紙張計數主要采用機械計數設備與物理粗略計算等辦法,但采用機械設備計數廣泛存在著噪聲大、速度有限、精準度不高的缺點,對于紙張的尺寸和厚度以及材質有一定的要求,容易對紙面造成磨損。而采用物理粗略計算,需要許多次測量數據,存在機械誤差、人為誤差等因素,準確性不高,并且過程耗時耗力。隨著傳感器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器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闊的應用,電容式傳感器具有穩定性好、結構簡單、靈敏度高等優點。
紙張數與電容值的關系,按照電極板所組成的電容決定式:

式中,C表示電容值,S為兩平行極板之間的正對面積,ε是材料的介電常數,d為兩平行極板之間的距離,ε0表示自由空間介電常數(8.85×10-12F/m),為靜電力常數(9.0×109N·m2/C2)。
依據上述公式,可以推導出隨著兩平行極板間放入紙張數量的增加(即兩平行極板間距d增大),使電容值C減小;隨著兩平行極板間放入紙張數的減少(即兩平行極板間距d減小),電容值將會增大。
首先依次測量并記錄1張到30張A4紙在置于裝置中時反饋回來的經程序中數學公式計算出來的電容值,自變量為FDC2214電容傳感器模塊測量反饋回來的電容值,因變量為其相對應的紙張數量,用MATLAB軟件進行有理數數據擬合,得出最佳求解紙張數量的數學模型為Y=(P1*χ+P2)/(χ+P1)形式的函數。

圖1 MATLAB數據仿真結果
如圖1所示為利用MATLAB軟件對30組測量數據進行仿真,通過有理數擬合得出的數學函數模型——Y=(P1*χ+P2)/(χ+P1)。
式中P1,P2,q1為函數模型的待定系數,自變量χ為電容值,因變量y為紙張數量。根據MATLAB數據仿真結果所示,對Y=(P1*χ+P2)/(χ+P1)模型多重測定系數R-square數值高達0.9998,近似等于1,表明函數對y軸具有極強解釋能力,故可用此方程解析。
本裝置的系統設計框圖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設計框圖
該系統以STM32單片機為控制核心,由電容傳感器數據采集單元、數據分析處理單元、數據輸出顯示單元三大部分構成。結合電容式傳感器FDC2214、獨立按鍵功能、OLED顯示模塊、蜂鳴器警報模塊等,實現自校準功能、檢測兩平行極板間是否短路功能、測量裝置中紙張數量功能、數據顯示和語音播報功能。
該紙張計數裝置可以識別不同環境不同規格不同厚度的張紙,利用電容式傳感器FDC2214實時采集平行板電容器的兩金屬極板間的電容值進行記錄并保存,從而進行自校準數據擬合曲線的待定系數,實現對紙張的不同數量的測量。
3.1.1 STM32F103單片機
該系統中MCU采用STM32F103單片機,集成度較高,具有功能強大、效率高的指令系統,以及高性能模擬技術及豐富的外圍模塊,并且開發編程環境操作簡便。在系統中MCU對OLED顯示模塊進行數據輸入、對FDC2214電容傳感器模塊的數據進行讀取,同時對數據和擬合曲線進行計算以得到不同參數下的最終結果。
3.1.2 FDC2214電容傳感器
選用FDC2214電容傳感器模塊采集數據,該模塊的原理為:將一個電感和電容與芯片每個檢測通道的輸入端連接,構成LC振蕩電路,產生一個振蕩頻率,根據該頻率值進行數學計算出被測電容值。其精度可達28位,具有抗噪聲、高分辨率、高速等多種特性,并且較為穩定易于操作,滿足測量紙張的基本要求,將FDC2214電容傳感器模塊采集的電容數據轉換為頻率信號通過IIC傳輸給MCU再計算得出銅板間的電容值。原理圖如圖3所示。
3.1.3 電源模塊
電源方面選擇使用穩壓電源模塊供電,作用是穩定輸入電壓以減少傳感器的讀數誤差。原理圖如圖4所示。

圖3 FDC2214電容傳感器電路原理圖

圖4 電源模塊原理圖
3.1.4 OLED顯示模塊
采用四針OLED顯示模塊,可以顯示文字、數字、圖像等信息,具備成本低,規格小巧輕薄,且能耗低的特點。該模塊可通過I2C受MCU控制可以較為簡單地顯示操作界面與測量數據。
本裝置的結構如圖5所示。

圖5 裝置結構圖
極板建議采用的是5 mm×5 mm純銅板,被測紙張載體利用活動式三邊結構,可以實現根據紙張大小調整限位實現將被測紙張較好的限位,進行測量不同規格紙張,實現將被測紙張限位。并配置極板限位卡和重物使被測紙張產生一定的形變、被測紙張之間的空氣擠出,再通過檢測模塊得出極板間電容值,進而判斷紙張數量。根據電容決定式C=ε0εS/4πkd,可知極板電容的容值受極板間距的影響,在人為取放紙的過程,紙張與紙張之間容易殘留空氣造成隨機誤差,如果采用非恒力式排除空氣,易造成紙張產生的形變不同造成偶然誤差。故采用恒力重物配合極板限位卡來控制極板電容,從何避免偶然誤差,在結構上提高測量的精準度。
軟件系統主要分為5大部分,分別為主程序、FDC2214數據采集子程序,按鍵功能選擇子程序,OLED顯示子程序以及自校準功能子程序。程序流程圖如圖6。
首先,單片機初始化,進行短路檢測,若電路正常,OLED初始化,通過按鍵進行功能選擇,進入自校準功能,單片機發送指令使FDC2214傳感器開始采集數據,MCU對所傳回的數值進行分析計算,得出極板間電容值。初步判斷紙張數量是否符合程序對方程關系式,若正確,算法計算后得出的紙張數量再經過OLED顯示模塊進行實時顯示并語音播報所測得紙張數量。
由于在濕度溫度不同的情況下,材料的介電常數會發生細微的變化,每次讀出的電容值必然有所誤差,因此在方案中,將得到的電容值與測試紙張的數量建立數學模型,進行擬合,得到兩者的關系方程,發現其近似于一個反比例函數。通過測量前依次采集電容值,在自校準子程序中,編寫程序對方程關系式中的參數進行校準,對于被測紙張數量的不同范圍,通過取不同的數據點數量對該范圍內的方程待定系數P1,P2,q1進行校準模型 Y=(P1*χ+P2)/(χ+P1),使測量的精準度得以保證。自校準子功能程序流程圖見圖7。

圖6 程序流程圖
在樣本容量小(1~30)的區間內,測試均對各種數值的紙張數量即樣本進行測試檢驗。在樣本容量大(>30)的區間,也采用遍歷法,將紙張數量由30遞增,在達到可疑的最大測量值時,多次測量,防止偶然誤差。

圖7 自校準功能子程序流程圖
在進行測量1~30張紙模式的自校準后,依次將1到30張紙張放入到裝置中,按檢測按鈕,觀察OLED屏幕是否顯示正確張數。隨機準備30張以內的紙張數量一同放入裝置中,按檢測按鈕,觀察OLED屏幕是否顯示正確張數,測量2次,記錄其數值。
在進行測量30張紙以上模式的自校準后,一張一張往上添加A4紙,依次測試,觀察OLED屏幕是否顯示正確張數。若正確,則繼續;若錯誤,在錯誤處重復測量4次,判斷是否為偶然誤差。若4次全對,則繼續添加紙張,否則記錄值,作為最大測量數量。
經過多次的實驗測量發現,紙張數目在50張以內,準確率達100%。然而紙張數量超過60時其傳感量化的數據的變化已經極小,甚至當達到75張時所得到的數據基本上已經不再發生變化。綜上測試說明本設計符合要求指標。
本文介紹的一種基于電容傳感器測量和單片機控制,利用OLED 模塊顯示以及語音模塊播報紙張數量,設計一款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計數快速精確,且對紙張無損的紙張計數顯示裝置,在金融行業和印刷行業中,有著一定的現實生產應用價值,具有可靠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