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胸外科 江蘇 宿遷 223800)
胸腔鏡手術近年來應用非常廣泛,屬微創性術式,在減少創傷、疼痛、出血等方面凸顯了優勢。不可忽視的是,此類患者術后仍可能發生多種并發癥,也和多種因素相關[1]。幫助患者做好并發癥的觀察、預防和護理,是其及早康復的保障。此次研究分析胸腔鏡手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重點,進行針對性干預后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資料總結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胸外科就診并接受胸腔鏡手術的210 例患者。納入標準[2]:患者符合胸腔鏡手術指征,均順利完成手術;臨床資料完整,知曉本次研究。排除標準:精神病史或認知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等。按照就診時間分組,將2018 年就診的100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9 年就診的110 例患者做為研究組。對照組55 例男性,45例女性;年齡30 ~70 歲,平均年齡(48.77±4.55)歲。研究組60例男性,50例女性;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49.17±5.04)歲。將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術后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主要是病情觀察、做好引流護理,進行疼痛干預,予以飲食護理等。研究組采用針對性護理。即針對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加強觀察與護理,并進行針對性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我科護理人員對胸腔鏡手術后常見并發癥進行總結,對影響因素進行總結,探討觀察要點,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內容。對患者資料進行條理性的整理,分析每名患者的身體狀況,考慮治療方案和疾病特點,發現患者存有的風險因素,做到護理有依據性。②加強認知和心理干預:進行高效的健康教育是保障患者有更高配合度的關鍵,因此更應該加強這項工作,以靈活利于患者接受的形式讓其了解疾病知識、治療要點,明確胸腔鏡手術的過程、配合方法、體位擺放和功能鍛煉要點,指出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說明誘發因素,讓其掌握一定的預防要點。患者會面臨疾病的消耗和應激反應,心理狀況不佳,也會反映到機體方面,甚至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要關注其情緒變化,說明不良情緒對手術和恢復的影響,教會患者如何進行正確的心理調節,保持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站在患者的角度開展工作,充分了解患者的感受,引導其合理宣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多做表達,合理釋放不良情緒,對于其情感方面的宣泄予以安撫、理解及鼓勵;實時掌握患者放化療前后心理變化,分析導致其心緒變化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手段,幫助其減輕壓力。③肺部并發癥預防:一些術式可能造成手術側肺部萎縮,若術后發生膨脹不良狀況,可能引發低氧血癥與肺不張;此外,術后因為疼痛患者不愿排痰加之臥床時間長,可能引起肺部感染。要傳授給患者進行肺功能鍛煉的正確方法,示范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技巧,并鼓勵患者在術前7d 就開始進行練習。術后加強呼吸道護理,幫助患者進行排痰,若有需要予以霧化吸入,教會患者體位擺放要點,定時幫助其翻身拍背,指導患者將切口用雙手輕按進行自主咳嗽。④氣胸復發的觀察和護理:發生原因可能與出院后活動量在短期內增加相關,要告知術后患者活動的時間、強度要循序漸進,通常待術后患者各項指標穩定,指導其進行深呼吸咳嗽,逐步增加翻身和床上肢體、關節活動,期間注意對引流管進行保護。若無異常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對肺復張有促進作用。出院后囑咐患者近期不要從事重體力活動,最好居家休息30d。⑤胸腔出血:主要因為各種因素損傷血管和操作撕裂了胸腔內有豐富血管造成。術后要增加觀察頻率,注意對患者的呼吸進行定時觀察,進行血壓、血氧、心率監測,確保引流的有效性,并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質、顏色,若引流液呈鮮紅,流量超過每小時200mL,需及時的告知醫生。注意對手術切口的狀況進行觀察,了解有無滲血,若有較多的滲血,需進行有效評估,予以及時的處理。⑥發熱:術后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胸腔、切口感染的先兆,若有則進行積極處理。若患者有發熱,遵醫囑應用抗生素類藥物,并利用冷敷、擦浴等物理手段幫助患者降溫。⑦皮下氣腫:此并發癥誘發因素較多,多和胸膜撕裂、軟組織損傷、過多切口、操作不當等相關,術前應用藥物幫助患者減少操作過程咳嗽,若發生皮下氣腫,指導患者處于半臥位,若皮下氣腫較輕,護理人員輕壓患者皮膚,將氣體引導至引流管留置處。若較嚴重需進行皮下穿刺引出氣體。
(1)觀察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記錄并對比患者術后住院時間。(2)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護士儀表、工作態度、護理技能、生活管理等領域設置問題,滿分為100 分。其中,>80 分為非常滿意,60 ~80 分為基本滿意,<60 分為不滿意[3]。
數據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和對照組相比住院時間更短,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胸腔鏡手術在胸外科應用廣泛,于上世紀90 年代年應用于臨床,憑借術野佳、創傷小且有利于患者恢復的優點,逐漸參與各類疾病的治療,獲得了認可[4]。但因為胸外科術式較為復雜,因為操作不當、未及時發現風險等因素的影響,會發生并發癥,使得患者的康復效率降低[5]。此外,患者對治療認知錯誤,會降低配合度,也可能因為應激反應、疼痛等產生不良情緒,不僅影響耐受能力,還可能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由此可見,此類患者需要更加有針對性的護理,幫助患者積極的預防、應對并發癥。研究中對研究組開展針對性的護理,術前幫患者充足準備,加強健康宣教,予以全程的心理干預,術后針對常見并發癥加強觀察,融入預見性理念進行預防,對于發生的并發癥進行有效處理。
本次研究中,選取210 例患者作為對象,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針對性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和對照組相比住院時間更短;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分析可知,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實施,首先總結胸腔鏡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然后對患者進行認知和心理干預,提高臨床依從性,掌握并發癥的預防要點,及時宣泄不良情緒、減輕壓力,保持積極的治療態度。最后從肺部并發癥、氣胸復發、胸腔出血、發熱、皮下氣腫等方面入手,采取科學可行的護理對策,減少并發癥發生,為患者的術后恢復創造有利條件。本次結果顯示,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胸腔鏡術后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加強對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能夠縮短住院時間、有效減少并發癥,是讓患者更加滿意的護理模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