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瑋
國學(xué)大師錢穆說過,中國文化說到底是一個字,就是禮。
禮為什么能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因素呢? 探究它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不難發(fā)現(xiàn):禮講究恭敬之心?!抖Y記》開篇第一句話便是:“毋不敬,儼若思。”意思是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恭敬端莊,若有所思?!墩撜Z》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孔子和他的幾個得意門生聊天,讓學(xué)生們談?wù)勛约旱娜松鷫粝耄捯魟偮?,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泵鎸ψ勇纷孕藕罋獾幕卮穑胺蜃舆又薄J潞笤獑柪蠋煘槭裁葱ψ勇返膲粝耄鬃哟穑骸盀閲远Y,其言不讓,是故哂之?!?意思是治理一個國家最核心的東西是講究禮讓,可是子路的話一點都不謙虛,所以笑話他。往深處解讀就是以禮制去治理一個國家,首先你的內(nèi)心要有一種溫良恭儉讓的情懷,這是一個起點。你看子路說話的時候那么草率,搶在大家之前發(fā)言,說明他內(nèi)心缺乏一種恭敬和辭讓啊。儒家以月亮的盈虧為喻,提出“滿招損,謙受益”的理念,提倡謙虛自守、低調(diào)行事。故處處尊重他人,凡事多看他人長處,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既是修養(yǎng),也是美德?!墩撜Z》中的道理,永遠(yuǎn)都是樸素的,它教給我們?nèi)绾潍@取心靈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biāo)。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時時懷有一顆恭敬之心,我們就會感恩父母,感謝老師,尊重自己,善待他人,敬畏生命,又怎么會不快樂學(xué)習(xí),珍惜擁有呢?
禮主張寬容博愛,講究換位思考,以己度人。《禮記》有言“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論語》亦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同別人的相處中,由于他能夠很好地關(guān)心別人、尊敬別人,自然也能夠得到別人的關(guān)心和尊重。試想一下在這樣的禮教之下,人們彬彬有禮,友好善良,恪守禮節(jié),寬容禮讓,這不正是我們期待的和諧社會的縮影嗎?儒家傳統(tǒng)禮儀文化提倡人們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誠實忠厚、慷慨仗義、樂于助人以及遵守禮規(guī)、服從大局等等;這樣的價值取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的中國人。他們處世有禮,做事有節(jié),恪盡職守,勇于擔(dān)當(dāng)。他們是華夏文明,禮儀之邦最有力的代言人。他們是臨危受命的諸葛亮,精忠報國的岳飛;是謙虛自律的曾國藩,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先生;亦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義有祖國的郭明義。
其實,還應(yīng)有我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