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陽
摘要:合唱在音樂表演中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其精彩的表演形態也展現出其較強的綜合性。合唱在音樂劇的表演中也融合了多種藝術表演成分,并且不同的藝術表演成分也扮演著不同角色的功能,給合唱的藝術表現上添磚加瓦,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此外,合唱的表現形式具有多元的作用,它不僅可以融入到音樂劇中和歌劇中,而且可以融入到影視作品和交響音樂中,面對不一樣的藝術形式它都能以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參與其中,這也從一定角度上展現出合唱強大的參與性和綜合性。本文以音樂劇《Les Misérables》為例,深入分析合唱在音樂劇中所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合唱 音樂劇 《Les Misérables》
一、音樂劇的歷史源流
1600-1700年的西方世界里,音樂已然成為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途徑。歐洲國家雖然有悅耳動聽的歌劇或清唱劇,但是仍然很難達到人們的需求,因此新的藝術形式應運而生。最原始的音樂劇是沒有設置劇本的,所包含的節目也比較繁雜,甚至出現了各類雜技表演和馬戲表演。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1927年音樂劇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一直風靡至20世紀60年代。在此期間音樂劇一直備受美國人的追捧,也成為當時最著名的娛樂方式和表演藝術。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倫敦西區的音樂劇和美國百老匯的音樂劇以及此后出現的法文的音樂劇,這些音樂劇曾經在各地不斷地巡回演出,因此音樂劇便很快在亞洲地區風靡起來,諸如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便受到了西方音樂劇的影響很快在自己的國家流行開來。
合唱是音樂劇中非常關鍵的一種演藝方式,因為其特殊的表現形式而被認為是最普遍、最具有參與性的音樂表演形式之一。它是將多個聲部匯集在一起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音樂劇中合唱的部分主要靠人工發聲,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去變化,這也是他特有的優勢。人們通常根據劇情的實際情況將劇情中的思想感情通過音樂作品表達出來,能夠以此來和觀眾的情感上產生共鳴,這種情感的表達對劇中的戲劇效果和氛圍的烘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效果。
對合唱在音樂劇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行分析,有利于中西方音樂劇的不斷向前推進,兩者也是雙向發展,也豐富了合唱的形式,使得合唱由單一走向多元。人聲合唱是將音樂劇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表達十分明確,這也對演唱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了他們一個綜合表演的機會。音樂劇中的合唱也為日后的教學奠定基礎,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材料。隨著音樂劇和合唱的不斷向前發展,這兩者也可以說不可分割,因此去探究合唱在音樂劇中的作用就尤為關鍵,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探究這一話題也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所幫助。
二、音樂劇合唱藝術的內涵
1.音樂劇的內涵
音樂劇源自于19世紀的英國歌劇,主要包括旁白和歌曲組合而來的藝術形式。音樂劇是綜合性較強的藝術門類,其涵蓋了戲劇、音樂、歌舞等藝術,融合了多門藝術于一身的戲劇表演。音樂劇擁有很美的視覺和聽覺感受,這也有賴于當代科技化的舞臺效果,舞臺的特效使得音樂劇越發走向成熟。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音樂劇在中西方迅速崛起,其流行的風尚已經成為當代的潮流,儼然已經成為當代令人刮目相看的藝術門類。它的劇情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有的是關于感傷的故事、有的是關于幸福的故事;有的是幽默的故事、有的是諷刺的故事;有的是喜悅的故事、有的是憤怒故事。劇中有演員魅力的語言、陶醉的音樂、華麗的動作以及集體的演繹構成一幅精彩傳神的音樂劇。
2.合唱的內涵
當代社會經濟越來越好,人們對于合唱的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合唱也很符合當代時尚,合唱在各大學校常作為表演的節目之一。中國的合唱藝術興起較晚,因此在合唱的理論研究方面尚處于初級階段。
合唱藝術是一種由眾人演唱的多聲部聲樂藝術形式,它源自西方中世紀的宗教音樂。多聲部的樂曲中,每一個聲部分別由若干個演唱形式。有人認為合唱是一種人聲交響的藝術,這里也說明人聲在合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人聲在合唱的織體里扮演著各種角色,不同角色給我們的所帶來的情感體驗就會有所不同。合唱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首先在演唱的靈魂上就是綜合統一的,這種綜合統一的靈魂便是人聲。雖然每個人的音色都不一樣,但是將音色相類似的人放到一起來合唱這便是同聲合唱。
混聲合唱是人聲綜合的另一方面,混聲合唱是將男聲、女聲按照一定的比例來搭配。由于人聲的多樣性也使得合唱的音色更加豐富多元。當然也有人對音樂有著獨到的認識,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認識刻意改變自己的音色,通過改變發聲的位置來改變自己的聲音,這種音樂的能動性是任何自動化樂器無法企及的。因為人聲具有能動性和搭配性,因此每一場合唱的音效都會給人不一樣的聽覺感受。合唱并不是人多力量大的藝術,而是要團隊合作,才能將演唱的藝術發揮的更加好。
3.音樂劇合唱藝術的內涵
一場完整的音樂劇可能有二十到三十首不同的歌曲組成,其表演時長一般是兩到三小時,可分為上下兩段表演。歌曲表現形式多樣,有獨唱、合唱、重唱、對唱等多個形式。其中合唱是多人、多個聲部共同演唱的藝術門類,此外也有專人指揮,是群眾性、參與度較廣的演出形式,它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思想情感。合唱藝術的獨特魅力在音樂劇中能進一步發展,邊演邊唱、邊跳邊唱、一領眾唱已然成為其常有的表演形式,可以說合唱在音樂劇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關鍵。
中西方音樂劇的作品數不勝數,最著名的有《Les Misérables》《音樂之聲》《西區故事》等舉世聞名的音樂劇。其中用合唱的形式展現最多是《Les Misérables》,同時它也是最經典、最著名的音樂劇之一。
三、音樂劇《Les Misérables》概述
音樂劇《Les Misérables》的靈感來源于著名的文學作品《悲慘世界》,該作品是法國作家雨果的著作,它講述了十九世紀時期不同階層的人民所經歷的悲慘生活,同時也揭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殘酷剝削。音樂劇《Les Misérables》正是以文學歷史題材為背景,真實展現了歷史中的細節,完美呈現出原著的精神內涵。劇中講述了囚犯冉阿讓為了逃避警察沙威的追蹤一路逃亡的故事,在逃亡的途中他多次幫助別人,將自己的愛心在貧苦人民中傳播,經典再現了在亂世的年代,底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人民不甘于壓迫努力抗爭的精神。該劇力求真實,音樂劇的合唱、華麗的舞臺、特殊的場景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以其細膩的情感和豐富的涵養影響著不同時代的人。
四、合唱在音樂劇《Les Misérables》的作用分析1.合唱奠定音樂劇的感情基調
(1)音樂的感情色彩
音樂劇《Les Misérables》的開頭以歌曲“Look Down”為開場,近乎百名男中音以恢宏壓抑的氣調為音樂劇鋪墊了感情的色彩。這使得片頭就讓人感覺到壓抑,再加上鼓點的重拍和舞臺效果的展示,更能凸顯出片頭的情感所帶來的壓抑感,這里也為音樂劇的整體感情基調埋下了伏筆。
比如“mi la,mi la,mi la si do si la”,這個小調中以黯然悲傷為基調,使得合唱的力度較大。囚犯在警察的鞭撻下彎腰弓背艱難行走,當合唱到第五個“Look Down”時,有五位男聲演唱,這五人眼神兇猛,體形瘦弱,身穿破舊不堪的囚服,頭戴臟亂破舊的頭巾,滿身傷痕、臉上布塵,這與強壯干凈的警察形成鮮明的對比。
(2)合唱氣氛的烘托
在兩個獨唱的“LookDown”之后,曲調有所不同,音
符mila跳躍到高音do,從mi la si do si la進入到re mi fami re。緊接著便是冉阿讓的快節奏的演唱,此時已經將其他囚犯的憤怒情緒推向頂峰。
音樂的旋律到達頂峰后,便是音樂劇的高潮部分,舞臺舞美的烘托,將音符又拉回原來的mi la,mi la上。此時在舞臺的特效下,燈光暗淡、云霧翻滾,只能在煙霧中模模糊糊看到幾位主唱的身影,在這種朦朧中使人心情抑郁好似墜入地獄一般。這一精彩的表現也再現了囚犯們過著地獄般的生活、痛苦不滿以及冉阿讓因為偷一塊面包被囚禁多年的憤怒情緒交織在一起。不僅反映出囚犯們的痛苦和憤怒,也批判了社會的黑暗與殘酷。合唱能更好的烘托氣氛,表達情感,在音樂劇中的扮演者獨特且不可缺失的作用。
2.合唱再現全體人物形象
《Les Misérables》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再現非常成功,同一唱段不同形象的情緒又會有所不同,對于故事情節的表現也十分到位,能真實再現當時社會的殘酷景象。
(1)反面群體人物的表現
合唱在表現人物性格特征方面,并不是以單一的個體性格來表現,為了表現性格的多樣性,會從多個音樂作品中穿插不同的片段,來刻畫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并且群體的形象也要通過合唱來表現。個體是沒法全方面滿足戲劇的需求,但是個體變成群體能夠更好地發揮其群體功能,群體形象也能更好展現人物共有的思想情感,具有較好的戲劇性。比如作品中女工芳汀被人陷害后不得不離開工廠,為能得以謀生,她被迫到地下市場來賣東西,此時有一些不良的妓女演唱了一段俗氣妖媚的曲子,她們想將純潔的芳汀帶入罪惡的深淵。在這里,這群妓女合唱的便是“lovelyladies”。曲中歌詞粗俗不雅,旋律簡單、充滿挑逗。女生的合唱音色犀利,邊唱邊跳,以女生合唱的表現形式再現了當時社會下層女性的麻木無知的形象特點。
(2)正面群體人物的表現
19世紀30年代法國大革命爆發前期,馬昌斯悄悄謀劃著戰斗,他們以合唱的方式來進行宣傳,在戰場上他們以肢體語言來傳達他們革命的熱情,喊叫出那震耳欲聾的革命之聲“Red and Black”。這些不論在歌詞上、旋律上還是動作上,都彰顯了一大批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志士。雖然并不是音樂劇的主戰場但是也增強劇情的情感。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合唱來塑造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這也是在音樂劇中經常被使用的方式之一,而且其實用性強和效果好。使用此類方式不一定要正面切入,也可以從旁幫襯,這樣也能將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表達得淋漓盡致。
3.合唱的織體多元
《Les Misérables》中合唱人數最多且表現形式最豐富的是“One Day More”,這一樂曲的形式是多個聲部的重唱和合唱相結合。旋律中布滿大調的色彩,是由西洋管弦樂隊來伴奏。
?O la so mi的旋律響起,冉阿讓的領唱者旋律響起,便把人們帶入到18世紀20年代初的蒙特利爾,冉阿讓逃避追捕,貧苦人民群聚在工廠的外面,四面都拍打著快節奏的歌曲,這是人數較多的混聲合唱,合唱者們的衣服上白下黑,素顏淡面齊聲高歌,每一個演唱者都表情莊重,動作不重復。
然后是馬呂斯進入演唱,其中冉阿讓的領唱的旋律從頭到尾不間斷,同時珂賽特也進入演唱,馬呂斯和珂賽特進行重唱后愛波寧穿插著演唱,除了演唱者外臺面上的燈光一直處于暗淡狀態,那幽暗的環境無法照亮眾人的臉龐,給人以抑郁之感,如同身處人間地獄一般黑暗無光。漸漸地也進入到高潮階段,臺面的燈光驟然點亮,領唱者和合唱者聲音達到最高聲,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融入一條曲線,由四個聲部輪唱的方式表演,這樣使得樂曲的旋律感較好,將音樂劇的戲劇性表現的恰到好處。
4.合唱中戲劇的沖突
(1)不同聲部之間的矛盾沖突
音樂劇中的“One Day More”不是以合唱為主旋律,它僅是主旋律的聲音之一,這是一部合唱和多聲部重唱不斷交疊的藝術品,不同的旋律即預示著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形象,在人們看到希望的曙光前,他們都發出了自己的吼叫,冉阿讓、馬呂斯、珂賽特等人,都以不同的旋律交替重唱,
“OneMoreDay”在合唱時不斷的交織穿插,它代表著一群不同形象的人民異口同聲的吶喊,結尾部分以齊唱的方式來處理。“One Day More”因為節奏和旋律不一樣,更能傳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聯系,人們的音高不一樣,聲部不一樣,所傳達的人物性格效果也不一樣,這里也表現出不同演唱者之間的內在矛盾與沖突,如生與死、愛與恨、舍與取的內在矛盾和沖突,這一唱調在節奏和韻律上可以說是流暢自如、氣勢恢宏,它對于每一位人物的情感的表達都淋漓盡致,每一位演唱者都有其特有的韻律和節奏,比如冉阿讓的善良樸實、馬呂斯的奮進激情等雖無旁白介紹,但是觀眾能從韻律和節奏上感受到不同人物之間情感及性格的不同。這里的合唱也會搭配獨唱與重唱的曲目,在形式上更加多元,在情感變化上更加豐富,這樣能把劇情不斷推進,再加之個性化的旋律與節奏,能夠將劇中人物的不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的生動傳神,音樂劇中因為有不同人物共同參加大合唱而能把整部劇情推到高潮。
戲劇中正因為有矛盾和沖突才能引人入勝,巧妙的設計不同人物之間的性格,也就形成了戲劇的矛盾沖突,劇中的主人公因為不甘于悲慘的命運而去選擇頑強的斗爭也是戲劇中情感矛盾的體現。合唱是一項比較繁雜而不失嚴謹的織體形式,不同聲部就會有不同的張力,不同張力之間就會產生矛盾的沖突性。何常在矛盾的沖突性方面可以是直接沖突或者間接沖突。
比如《Les Misérables》里第二個場景中主要展示了底層人民反復傾訴生活的困難。此刻矛盾在不斷上升,不僅是芳汀和女工內在矛盾,而是貧窮人民和不平等的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矛盾,男唱和女唱共同合唱“At the end of the day”。這就可以充分說明在劇中,合唱不但有著烘托矛盾,而且能不斷激化矛盾。比如底層人民的合唱充分表達了合唱中間接矛盾的作用,能夠更好推進情節的不斷發展。
(2)合唱中齊唱推動故事發展
音樂劇中學生們在準備游行示威的前一夜,還在寫著曲子的伴奏和安卓拉的感人呼喊,大家逐字逐句的演唱著“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劇中以齊唱的形式來表現出領導者安卓拉的恢弘氣勢和努力渲染他那偉大領袖的高大光輝的形象,通過齊唱將人物的光輝形象刻畫的生動形象。齊唱的人數不斷遞增,可以看出其氣勢越來越宏大,此時群眾的激情已被帶到了高峰,群眾們在這樣的氛圍下也逐漸被帶入到那個戰火風飛、風起云涌的革命時代。音樂劇接近尾聲,冉阿讓的靈魂在芳汀的引領下慢慢飛向天堂,此時悲烈的革命浪潮再次響徹云霄,劇中所有的表演者都回歸到最初的站位。
結語
音樂劇《Les Misérables》里運用多樣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對唱與合唱、重唱和獨唱登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然而最令人值得一觀的是合唱部分,時長占據了整部劇情的25%,在一部音樂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Les Misérables》不管在音樂劇還是在音樂電影中都有著重要地位,劇情中所傳達的歷史內涵、波瀾起伏的情感變化、個性化的人物特征和濃厚的音樂氛圍,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作者具有博愛精神和對人性的追求,此外作者也表達頑強的抗爭精神和對底層人民的同情。音樂劇中合唱的部分也鮮明再現旋律的美、個性的張揚、曲折的故事和音樂美學的探究,這也讓群眾對音樂劇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樣也讓人們欣賞到合唱的作用以及其在音樂劇中或音樂電影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由此可見,圍繞音樂劇中合唱為基調,進一步論證了合唱在音樂劇中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雨果.Les Misérables[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
[2]馬革順.合唱學新編[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2.
[3]周稽.認識音樂劇[J].人民音樂,1997.
[4]馮遠,駱仲林.我國歌劇音樂劇的當代現實[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5]陳璐璐.淺析合唱在音樂劇中的作用研究——以音樂劇《Les Misérables》為例[M].青島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