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鵬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民辦高校課程的不斷變革,音樂樂團的出現也給學校增加了亮點,但是,在其課程的開設、授課的方式、課堂質量、團隊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民辦高校創辦管樂團是一種新的嘗試,不是音樂專業的學校是有一定難度的。本文旨在討論民辦高校管樂團目前的狀況以及解決方法,以更合理、科學的方式方法將管樂團日常訓練在健康的環境下進行,對于學生和學校的發展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管樂團 現狀 對策 民辦高校
學校創辦管樂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增加學校的教學特色,有著招生優勢,目前幾年,高考藝考的人數不斷增加,社會做需要的文藝型人才也越來越多,所以創辦管樂團對于招生來說有著極強的優勢。第二,為社會輸送一批專業的藝術人才,提高國家文化實力。第三,增加自身的素質修養,音樂是需要一定的天賦的,高校創辦管樂團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音樂方面的天賦,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是培養興趣,提高修養的有效途徑。第四,對于推動多元化文化發展、打造民族特色文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作用。
一、改善管樂團日常訓練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必要性
管樂屬于西洋樂器,包含各種種類和多種形式的音樂工具,是高校開展管音樂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而管樂團則是將這些樂器組合演奏而形成的團體表演,用其中包含的不同樂器,演奏同一首曲子,促進聲線的美妙韻味,在音樂文化史的發展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音樂技巧的途徑。在高校中發展和推廣管樂團在推動國家的音樂建設與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校園建設等方面有著較高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樂團的組建、隊員默契程度的培養、師資力量薄弱、日常的排練管理、都是制約其發展的因素??偠灾?,加強日常訓練以及采用合理的訓練方式對管樂團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必須針對目前民辦高校管樂團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實施的解決方法,才是對個人成長、音樂發展、文化交流的保障。
二、民辦高校管樂團日常訓練存在的問題
1.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模式單一。
如今,大多數民辦高校的管樂團教學模式仍舊沿襲舊的方式方法,老師在臺上講解演奏方法,學生做記錄,課堂下練習,沒有絲毫創新可言,阻礙了老師與學生的緊密交流,加上學生自覺性不高,課后的練習很難做到深入與堅持,這就導致了理論無法與實踐相結合,對于學生技能的提升產生了影響。除此之外,管樂團的演奏講究團體協作性,需要加深隊員之間的合作與配合,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枯燥單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容易讓學生失去對這一門樂理的興趣,不利于教學質量的保證。眾所周知,音樂的樂理知識是較難理解的一門課程,老師只是一味地講解知識,絲毫沒有轉變教學模式的意識,這對于加深理解是有阻礙作用的,學生只知道死記硬背,套公式,很難將樂理的知識學透學扎實,對于技能的操練也就達不到好的效果,對于管樂團團隊的配合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2.師資力量以及設施設備的匱乏。
目前,高校缺乏專業的管樂團的培訓老師,老師的專業程度對于管樂團的訓練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針對訓練,內容復雜,程序繁多,包含科學地把握時間、聲音氣息的控制,還有音準的把握,這些都需有專業的老師來進行培訓,所以師資力量的配備是高校的剛需。此外,管樂團對于設備和樂器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適的樂器對于管樂團的整理效果是有重大影響的,這是制約管樂團訓練的重要因素。
3.學生的團隊意識較弱,訓練方法較為單一。
民辦高校開辦管樂團是對學生興趣愛好、技能、修養的提升,也是對音樂的文化發展的促進。目前,很多的高校學生對于管樂團的理解有偏差,對學習這方面的意識也很薄弱,理解不深,這與高校老師的授課方式和訓練方法有著密不可分地聯系。因此,在管樂團的訓練中首先必須培養學生的音樂意識,老師授課時應將管樂團的發展歷程,未來的目標。期望給學生多做講解。其次,高校應采用多元化的訓練方法加強訓練,針對技能、知識、聲音、氣息等不同的項目制定合理的計劃,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內容充實的訓練氛圍。最后,對于管樂團來說,團隊的配合、協調性。默契度很重要,因此,還要加強樂團管理方面的力度,這就需要學校轉變傳統的訓練方式,優化訓練模式,制定出適合團隊訓練的方案,積極促進管樂團的團隊建設,為管樂團音樂文化的發展做好基礎。
4.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較大。
從民辦高校的管樂團發展現狀來看,存在學生技能參差不齊、差異較大的特點,主要是因為老師在選拔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能力不能進行綜合考量。這就導致在訓練的過程中,不同音樂素質的學生很難融合到一起,從小接收音樂培養和熏陶的人和在校期間學習音樂的人在技能與知識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直接影響到團隊的默契程度和配合程度,嚴重的還會導致團隊之間矛盾頻出,不利于后續的發展,同時,隊員之間因技術方面熟練程度的不同因而影響之間的配合,極大影響了隊員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會導致隊員失去對音樂的興趣,更有甚者會直接導致樂團的解散。
5.人員流動較大。
樂團就是將隊員組合起來形成的團隊,加強對隊員之間磨合,使整個管樂圖之間存在默契,進而確保演出的順利進行。即便如此,在管樂團的發展中也存在較大的問題,磨合度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需要彼此長期的訓練和技能的提升,這對于樂團的隊員來說是一個極大地挑戰,在此過程中,就會導致很多狀況的發生,隊員的素質、技能、專業知識參差不齊或者不達標就會面臨退場和被解散的危機,這也就導致了管樂團內人員流動較大,對于團隊整體素質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困難,這就直接影響了高校管樂團的發展,也限制了音樂文化的進步。
6.高校管樂團存在管理不善的問題。
任何一個項目地推進,都需要有效地管理,民辦高校的管樂團的訓練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團隊進行針對性管理,那么,樂團的訓練就是一盤散沙,“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將一個團隊聚集起來,讓其團結一致,有集體榮譽感、歸屬感,讓每一個隊員都有積極性、主動性,發揮自我能動性,為團隊的發展盡最大的努力,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目前的民辦高校中,老師缺乏對團隊訓練的管理意識,學生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識,團隊缺乏紀律性,那么隊員之間的黏性將不復存在,團隊也沒有團結一致的狀態,對于整個樂團的發展也會起到阻礙作用。
三、民辦高校管樂團日常訓練的對策
1.解決本源問題。
就針對管樂團來說,首先,往往是不同年級、不同級別的人員組合在一起,成立樂團,這就導致了人員存在不穩定的現象,想要這一問題得到有效地解決,就必須從管樂團的本源入手,將現有的樂隊成員進行分組、分類,將技術、專業知識相符的分在一組,成為專業組。其余隊員組成一組,進行強化培訓,技能等方面過關后可自行加入,成為流動組,兩者之間并不是固定不變,根據其成績進行輪換,增強隊員學習的自信心。其次,學校根據每個樂團人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嚴格的考評,并組織面試,對其的表現進行分析,加以改進,最后,通過綜合的考量,做好分組,為其選擇適合發展的樂隊,既能促進樂隊人員素質、技能的提高,也能促進整個管樂團的優良發展。
2.師資力量方面。
在高校的管樂隊訓練中,良好的師資力量是其成功的一半。高校應該有這一方面的意識,對于專業教師的選拔應面對全社會進行廣泛招聘,尤其是有團隊經驗,科班出身的優先,在對其進行面試與試講,符合條件錄用后再對其加強專業方面與管理方面的培訓,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增加教師的數量。此外,對于教師不僅是授課這么單一,還要在期間使其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可安排教師去進修樂理知識和管理方法,加強質檢的交流,多學習經驗,還可與其他專業高校的老師、專家進行樂團之間交流,學習現今的管理方法,為高效管樂團的發展奠定力量。
3.培養音樂教師的多元文化能力。
目前高校所接受的音樂知識大多是以西方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因此,在我國發展極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時期,首先需要培養教師多元化的教學能力,高校可開設音樂鑒賞課程,進行音樂方面的比賽,并請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藝術家作為評委,進行指導與點評,培養學生多元化學習的能力。其次,高校應定期對教師的專業化能力進行考核,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加強與其他高校管樂團之間的聯系,定期舉辦音樂交流會,交流技巧、樂理、訓練方法等,促進管樂團訓練方法以及多元文化的提升。
4.制定合理的管樂團管理訓練方案。
有效地管理是促進管樂團發展的途徑。在發展的過程中,制定嚴明的紀律,并及時做好考勤,制定管樂團訓練計劃表以及課程表,明確上課時間與簽到時間,合理安排場地與時間,確保每一位隊員都能深入到訓練中,促進日常管理的有效推進。此外,制定獎罰制度或定期舉辦小型比賽與考核,對于表現突出、滿勤的隊員進行獎勵,提高隊員積極性,確保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對于高校的管樂團來說,訓練是其中不可獲缺的步驟,熟能生巧,優秀管樂團的打造講究的是科學的訓練方法。對于高校而言,有大量的教師和時間對樂團進行訓練,這是一項優勢,在培訓的過程中,根據每一個隊員的發展狀況,基礎的牢固程度、樂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團隊配合能力、節奏感等等,都需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確保其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從而保證整個團隊的正常發揮。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應該對管樂團隊員的心理素質多加關注,訓練管理方案不僅是針對樂團的表面問題,還要深入到樂隊隊員的日程生活中,在樂團的演出或是比賽前夕,隊員的心理素質是一項重要的因素,直接決定了演出是否能正常進行。因此,老師要制定健康的減壓方案,訓練隊員,比如,觀看電影、唱歌、呼吸療法等等,技能的訓練和心理的訓練都是確保管樂團發展的重要保障。
5.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提升實踐能力。
在對管樂團進行專業的訓練之后,就要勇于實踐,實踐是訓練結果的試金石,是對在校學習的一個好的展示。這時,就需要和相關部門發揮作用,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為管樂隊盡可能爭取演出的機會,一方面,鞏固其訓練與理論知識的學習。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反饋出結果,并進一步的加強改進團隊的不足,爭取做到完美。另一方面,在企業或者文化公司進行演出,團隊的視野會更加開闊,對于技能、舞臺表現力、感知能力都會有很大提升,從而促進整個管樂團綜合素質的提升。
6.構建適合我國特點的多元文化音樂因素。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具有極強的包容性,自古以來就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高校管樂團也是這句話的明顯證明,管業團隨時西洋樂器組成,但是經由我國的訓練加工,發揚推廣,也會成為我國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目前,我國的古典、流行音樂的推廣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是對于多元化的民族音樂還是不能止步不前,因此,當今我們應該多吸收古今中外的著名音樂文化元素,與自身的民樂相結合,打造出屬于我國特點的多元化文化音樂。
四、創新民辦高校管樂團的訓練的必要性
就目前民辦高校的發展狀況來看,大多數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對于學生音樂的培養也只是停留在考試階段,隨著近幾年高校的不斷變革,信息科技化的發展,傳統的管樂團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用目前的現狀,對于樂團的管理模式急需創新。在此過程中,學生應該改變固有的練習方式,積極與隊員探討交流,或者借鑒優秀樂團的經驗,豐富自己的訓練內容。對于老師來說,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新的教學管理模式,除了樂團管理、技能方面的內容,還要深刻挖掘其文化內涵和發展情景,為學生提供一個穩定的訓練環境和可預測的未開發展目標,讓其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前進,這樣也會進一步促進高校管樂團的發展勢頭。
在訓練的過程中,有幾點重要的項目要特別的注意,既是訓練中額難點又是提升能力的技巧。第一,合理的選擇訓練資源,完善訓練內容。訓練內容的選擇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流程,老師在選擇訓練資源時一定要慎重,因為會影響整個團隊的訓練質量,一方面,老師應立足于學生的基礎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要考慮到學生的目標方向,根據其選擇訓練資源,制定訓練計劃??傊?,訓練資源的選擇一定是有利于學生當下的心理需求,適合當下的發展現狀,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管樂器的興趣為之努力奮斗,并為其之后的發展做好基礎。第二,嚴格選拔各聲部的學生。管樂團的訓練其實就是各樂器之間聲部的訓練,所以對于聲部學生的選拔是必須嚴格要求的。老師應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的聲部特點進行嚴格的考察,并且進行一對一的面試,力求準確把握每一位隊員的聲部特點,將其特色發揮出來,對于提升學生自信心、挖掘學生潛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第三,加強學生的呼吸訓練。管樂團由多種樂器構成,練習樂器的入門技巧就是呼吸訓練,因此,在第一節課,老師就應該對學生進項準確的呼吸訓練,做好開頭,打好基礎,在以后的管樂團訓練中就會事半功倍。呼吸訓練法有三大要點,一是保持正確的演奏姿勢,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呼吸順暢,容易調節。二是學會用胸腹呼吸,這個方法的特點就是氣沉丹田,學會用腹部提氣直達胸腔,增大肺活量,通過樂器吹出聲音。三是合理的安排呼吸訓練的時間,養成良好的呼吸習慣,老師應制定呼吸訓練計劃表,每天的練習時間應該在十五分鐘左右,最好的時間是在早晨,養成持續聯系的習慣對于管樂團的訓練有著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聲音還是氣息都是訓練最基礎的一部分,打好基礎,對于訓練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語
針對目前的民辦高校管樂團的現狀,老師、學生、高校應積極找尋問題所在,對癥下藥,管樂團不僅對學生的發展有好處,對于老師的專業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所益處,對于高校來講傳播多元化音樂文化,有助于提升高校知名度,打造高校特點,在外界營造一個良好的口碑。目前管樂團的訓練方法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這對于高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老師應當創新訓練模式,學生應該提升自身積極性與興趣。此外,對于訓練的細節,老師應該格外重視,建立良好的訓練制度與管理機制,確保對于學生的訓練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以此促進高校管樂團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安靜.中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發展的時代策略[J].戲劇之家,2017(2).
[2]彭靜瑤.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和實踐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3]王艷艷.南京匯文女子中學音樂教育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3.
[4]劉桂珍.中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發展的時代策略[J].東北師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94-197.
[5]趙亮.應用型高校管樂團初期建立的幾點思考[J].黃河之聲,2017(1).
[6]王海蘭.高校大學生管樂團教學與訓練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7(11).
[7]彭城.淺談高校管樂團的組建與基礎訓練[J].大眾文藝.2015(23).
[8]李飛.淺談高校業余管樂團的組織于訓練[J]黃河之聲.2016(17).
注:本文系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項目名稱:基于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高校美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