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益霞
【摘要】閱讀教學對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我們可以針對影響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來實現。構建趣味化閱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根據不同文體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形式,重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都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好辦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影響因素;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構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不同因素,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構建趣味化閱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參與閱讀率的高低,是衡量閱讀教學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越多學生參與閱讀,閱讀教學有效性就越高。影響學生參與閱讀的因素有很多,閱讀意愿是其中一個。從小學生群體的特點來說,他們的學習行為呈現出顯著的“興趣跟隨”特點。所謂“興趣跟隨”,是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學習動力,會跟隨自身的興趣變化而變化。要讓學生切實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就需要關注到閱讀教學的趣味化構建,讓閱讀教學展現出更強的趣味性,對學生形成吸引,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效投入到閱讀教學當中,發揮出自身的學習動能。
要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那么就需要對學生形成激發,要調動學生參與到閱讀當中,發揮出學生個體的閱讀效能。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便需要構建趣味化地閱讀活動。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多媒體教學綜合使用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來進行教學活動,讓文本閱讀變得直觀、形象,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參與學習,大大降低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也讓閱讀變得有趣。在多媒體的輔助下,便可以提升教學趣味,比傳統的口頭講解更有吸引力。其次,創設趣味性的閱讀活動。在教學探索中我們發現,增加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學生會更喜歡閱讀。在閱讀教學當中,還可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走進文本,融入文本,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比如,可以構建角色表演的活動,讓學生分成小組,先講解課文,再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故事,開展角色表演。比如對于《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閱讀講解之后,指導學生分別扮演老屋、小貓、老母雞、蜘蛛等角色,通過表演還原故事,這樣在表演中,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更加深入地掌握。最后,聯系生活進行閱讀。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比較有限,大部分認知局限于自身的生活。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便可以聯系生活,選擇學生所熟知的一些素材,實現閱讀教學的遷移和拓展。
二、立足閱讀內容合理選擇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的適切性,是影響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如做到因“材”(教材)施教,有效性會顯著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可以采取的方法形式很多,可以由教師直接向學生作出講解,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和探究。不同的閱讀教學形式,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相同。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來講,就需要結合學生特點和閱讀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教學形式,讓閱讀教學取得理想效果。
為了讓閱讀教學有效性實現提高,需要注意體現出閱讀教學方式的差異化,也就是要依據課文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從小學語文的課文構成來講,主要包含了古詩詞、文言文、散文、說明文、小說、議論文等幾種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文體,所適合的教學方法并不相同。比如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古詩詞本身其實具有很強的韻律,而韻律格調又和其情感表達存在關聯。因此在針對古詩詞開展閱讀教學時,就可以借助相應的古詩詞朗誦音頻,將其播放出來,讓學生一邊聆聽音頻,一邊感受其中的情感表達。而對于說明文的閱讀教學,其主要是對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說明介紹,這就最好通過多媒體展示相應的圖片、視頻等,結合具體的事物形象來教學。比如教學《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學生基本上沒見過石拱橋,尤其是課文中提到的趙州橋和盧溝橋,學生更不清楚。如果只是進行文字說明,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在閱讀教學時,便可以展示趙州橋和盧溝橋的視頻,結合視頻再來講解課文,學生就能形成清楚理解了。此外,在其他類型的課文閱讀教學中,也要根據課文的類型,選擇與之對應的閱讀教學形式,確保閱讀教學形式和課文類型保持對應,發揮出不同教學形式獨有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培養
閱讀教學有效性,還會受到學生自身閱讀能力水平的影響。根據實際教學經驗來看,閱讀能力較高的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就更加容易領會課文內容,把握到教學重點。而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會在閱讀中抓住重點,迷失閱讀的方向,導致閱讀有效性較低。
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有效驅動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在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從閱讀過程中了解到如何借助閱讀所學來的知識將之應用到現實環境中。這對于推動學生的閱讀素養進一步發展,以及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課文閱讀講解之后,教師可以構建拓展性的閱讀活動,也就是立足課文內容,拓展引入一些相關的閱讀素材,組織學生自主閱讀,挖掘這些素材和課文的內在關聯。基于拓展閱讀的實施,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奠定基礎。借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知識的深入學習中得到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需要關注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構建趣味化地閱讀教學活動,結合課文類型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并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好培養。多管齊下,才能切實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郁林明. 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改進[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21(12):44-46.
[2]林賽玲. 高效設問引領小學語文閱讀高階思維的發展[J]. 試題與研究,2021(34):163-164.
[3]張鵬舉. 單元整合閱讀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淺探[J]. 學周刊,2021(36):15-16.
(責任編輯: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