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之
摘 要:國畫和書法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前我國文化政策和相關方針的指導下,對國畫和書法的內涵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認知,以推動傳統文化實現創新發展。基于此,對國畫與書法在用筆、思想、表現力、線條品格等方面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和概述,可為進一步有效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國畫;書法;關系
國畫和書法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二者不僅在工具材料、物質媒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如創作時均需要使用筆、墨、紙、硯等材料,而且具有相似的審美特征。通過對國畫和書法的關系進行探究,可以看到二者所呈現出的相似不僅是氣韻層面,更上升到境界的層面。具體來說,國畫和書法的內在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畫和書法在用筆方面的關系
從歷史發展層面來看,國畫和書法在筆法的應用方面是同源同種。在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二者不斷融合。書法是通過線條的組合來呈現出鮮活的表現力,線條是其關鍵的表達方式。國畫在相關技巧方面還有不成熟的地方,通常情況下會把書法中所應用的線條通過藝術化的呈現,發展成一種繪畫手段。二者互相影響的內在聯系是顯而易見的。
國畫和書法最早在魏晉南北朝就有了緊密聯系。到了唐代,國畫和書法進一步融合,融合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強化。宋代為文人畫的黃金時代,書法入畫也被看作是文人畫的特色。越來越多的繪畫名家和文人有意識地采用以書法入畫的形式進行創作,這也成為那個時代一種重要的繪畫創作風格。另外,國畫的筆法和書法的用筆方式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在這樣以書法入畫的情況下,國畫的形式美被充分呈現出來,所涉及的組成要素和結構也更加多元化。
在書法中,線條是最核心的,而將書法中的線條運用在國畫藝術中,對國畫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增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為從根本上來講,國畫和書法一樣,都是一種感官藝術,通過線條觀賞者對于創作者的作畫心態和品位可以有充分的感知,同時觀賞者也可更深入地理解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心境和心路歷程。國畫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更強調在筆法方面的線條意境和內在的氣韻,其在用筆線條方面所呈現出的表現力,和書法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顧愷之在《女史箴圖》中,通過線條的應用,描繪出十分動人的形象,同時也充分地呈現出均勻優美的節奏。閻立本《歷代帝王圖》所呈現出的線條質感和風格與顧愷之《女史箴圖》迥異,他更加關注粗細均勻的鐵線描法,通過這樣的描繪使人物表情更加飽滿,所呈現出的衣物更加富有層次,線條在動態表現上更加豐富多彩,有更為明顯的變化趨勢,同時也充分呈現出整個作品的物象特征。
國畫和書法中的用筆是相同的,在線條的描繪方面也呈現出異曲同工之妙,二者都通過利用線條的輕重粗細呈現出虛實結合的效果,使作品呈現出形神兼備的質感。同時,國畫和書法都關注墨分五彩,也強調留白的作用,利用留白進一步突出意境,通過色彩的對比和筆法的有效控制,呈現出作品內在的意蘊。
二、國畫和書法在受道家思想影響方面的關系
通過對國畫和書法的內在聯系進行研究,可以看到,二者在創作過程中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而道家思想也是我國古代美學思想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世界萬物都處于動態變化之中,道家思想對于這種動態變化進行了深刻的闡述。國畫和書法藝術充分體現出道家的思想文化和深刻的傳統文化底蘊,崇尚道家的精神氣質。
創作者可以通過國畫的創作形式,進一步體現出和書法內在融合的形式之美和藝術之美,其中包含著十分深厚的道家思想意蘊。“以圖畫非止藝行,成當與《易》象同體”,“披圖按牒,效異山海”,王徽的《敘畫》特別強調,山水畫和《山海經》用的插畫有著十分顯著的區別,同時進一步明確指出,在創作山水畫的過程中不僅是針對自然景觀進行相對應的描繪,還需融入道家思想的深刻內涵,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思想情感。這樣的深刻內涵和書法的創作、精神品質有著相似性和融通性。
因此在道家思想的呈現和表達方面,國畫和書法有著緊密的關系,二者所呈現出的精神氣質與我國的古代哲學思想和傳統文化有著極為深刻的聯系。
三、國畫和書法在表現力方面的關系
通過對國畫與書法的內在關系進行探究可以看到,我國優秀書法作品使國畫表現力得到進一步強化。在書法的創作領域會應用到骨法用筆,而這種用筆方法在國畫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線是骨法用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針對國畫的基本表現語言進行更生動形象的呈現。在線條美感的作用之下,可以更充分地體現出書法的力度和國畫的藝術之美,而要體現線條蘊含的內在張力,力度是最關鍵的因素,同時這也是我國書法作品的內在精神之一。因此,通常情況下,擅長書法的人對于國畫也有十分深刻的理解。這主要是因為二者在學習方式以及用筆手段等相關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擅長繪畫的人,一般對于書法也會比較擅長。通過具體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到,我國歷朝的書法家都非常關注骨法用筆,并且我國歷代畫家也大力提倡將書法的用筆方式與中國畫進行充分的融合。因此在國畫的創作過程中具有關鍵性的表達方式就是“以骨為質”,從而在線條造型方面呈現出應有的力度和氣魄。而在這種氣魄的作用之下,書法和國畫本身都呈現出十分飽滿的生命力和表現力。
四、國畫和書法在線條品格方面的關系
國畫和書法對于線條都有著深刻的表現,對于其內涵也更加關注。在國畫和書法的創作過程中,所應用的線條并不只是基于客觀層面,而是作者通過主觀能動性,對其中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層面的內容進行相對應的提取。在國畫創作過程中,對物體的輪廓進行相對應的描述和表達,通過筆法的變化和動態的調整來描繪相關事物,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更充分地呈現出動態化的物體質感、量感和空間感,同時通過線條的表現,使繪畫作品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富有氣勢和張力。
從歷史層面來看,國畫在用筆方式方面就受到書法形式的影響,例如,東晉的顧愷之和唐代的吳道子在繪畫的過程中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書法用筆方式的影響,同時在繪畫中也充分體現出用筆的功能和價值。在這種用法的基礎之上,國畫和書法形成更加緊密的聯系,二者都可以通過更加充實飽滿的線條表達抽象的內涵,從而進一步提升線條本身的力度,體現更加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品位,同時在線條的作用之下也可以更有效地強化線條的整體情感表現力以及雕塑感。除此之外,在國畫的創作過程中,線條不僅可以對于整體結構進行輪廓或者結構的勾勒,同時也可以更充分地體現出創作者的心境和內在思想感情。在用筆技法的調整和調度方面,畫家可以通過線條姿態的變化,表現出自身情感的波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國畫與書法關系密切,在用筆方式、受道家思想影響、表現力、線條品格等相關方面都有著十分緊密的內在聯系。因此,在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之下,要進一步明確國畫和書法的內在聯系,充分把握二者的思想內涵,進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國畫和書法的藝術魅力,使傳統文化得到更加良好的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徐建融,李維琨.中國書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伍蠡甫.中國畫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3]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4]劉杰.文字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蔣曉霽.淺析中國畫與書法的關系[J].美術教育研究,2018(1):43.
[6]周兵武.中國畫與書法的關系討論[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4(7):17.
[7]臧艷超.國畫與書法的關系研究[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8):29.
[8]唐雅婧.淺析中國花鳥畫的師承關系對美術教育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5(7):197-198.
[9]戎凱.書法藝術形式在表現書法意境方面的作用探析[J].美與時代(中),2021(1):102-103.
作者單位:
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