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煌
[摘 要]閱讀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來幫助學生認識、積累漢字,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和課堂閱讀教學同步進行,才能夠有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和成長。文章主要講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語文這一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差距較大,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運用到母語漢語,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閱讀作為學習漢語這一語言的重要渠道,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掌握語言的表達方式,還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一、精準定位,明確閱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作為教學實踐活動的綜合指向,能夠起到指導課堂教學的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過程中,只有確立了具體的閱讀教學目標,教師才能夠做到有目的地備課,針對性地展開相應的語文閱讀教學。如在小學五年級上冊統編版課本中有一篇文章叫《牛郎織女》,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在老黃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他們男耕女織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由于王母娘娘的反對,天兵天將抓走了織女,不讓兩人見面。最后,牛郎帶著孩子披上老黃牛的皮隔著銀河與織女見面。這篇文章表達了人們對專制者的憎恨、對善良人們的同情。因此,教師應該將教學目標的第一個內容設置為學習其中的語言和知識,讓學生學會鑒賞文章優美的語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為了能夠達到情感教學的目標,教師應該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文章想要傳達的情感,然后再讓學生深入了解神話人物的內心感受,與文章的主人同悲同喜,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同情心,使學生樹立強烈的正義感。
二、擴展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參與閱讀課程的積極性才能夠有效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教師提供的閱讀材料缺乏閱讀興趣,就很容易產生相應的厭學心理,而這一點非常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因此,為了有效地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點以及學習習慣等,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展開閱讀教學。教師應用多樣化的教學設備,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宇宙生命之謎》,這篇文章主要圍繞“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講述了一些知識,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以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其實大多數的小學生對世界未知的事情非常感興趣,在課外時間經常觀看一些關于世界未解之謎的紀錄片。如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沒有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僅僅讓學生閱讀教學材料,那么,學生一定是無法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不會積極地學習相應的科學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視頻,將宇宙生命之謎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團隊合作,提高探究學習水平
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閱讀材料。閱讀本身是一件需要人獨處進行的活動,需要學生靜下心來閱讀、鉆研文章才能夠體會其中的內涵和價值。教師選擇采用合作式的教學方法,將獨處的閱讀活動變成學生之間的合理社交,學生在此過程中積極與他人溝通交流,增強對閱讀材料的了解。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主要講述的就是東西方的神話故事,在講授這一單元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相應的討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下時間多多閱讀中西方的神話故事,尋找兩者之間的差異,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四、高效閱讀,采用快捷閱讀方法
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技巧。學生掌握了閱讀技巧,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閱讀的效率,從而在考試過程中準確快速地了解一篇文章的大體內容,更快地收集有效信息,完成相應的題目。如小學六年級上冊有篇文章叫做《在柏林》,這篇文章是根據小學六年級學生應該具有的閱讀能力來設置的,文章所傳達的內容比較豐富,如果學生不具備相應的閱讀技能,是無法理解文章的大體含義的。這篇文章是一篇微型小說,主要講述了從柏林開出的火車上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文章運用了非常平淡的語言講述了一個老婦人的悲慘故事,凸顯出侵略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對和平的渴望。這篇文章是一篇小說,學生可以從文章每個段落的開頭和結尾去查找一些有用的線索,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將一些重要的線索標注出來,在完成文章的閱讀后,讓學生嘗試運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文章的大體內容,大多數學生在此過程中都能夠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教給學生有效地閱讀方法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將閱讀變得更簡單一些,使學生能夠清楚地掌握文章的大體含義,收集文章的有效信息。
五、廣泛閱讀,課內課外相結合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由專業的工作人員共同精選的,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應以課本為主,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學到的知識。另外,由于小學生好奇心特別強、耐心比較差,模仿能力比較強,這一階段學生非常容易受到閱讀材料的影響,一旦閱讀書籍就會養成相應的習慣。書籍有好有壞,有些書籍不適合小學生閱讀,如果小學生在這一時期閱讀了不合適的書籍,就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因此,教師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應該限制學生閱讀書籍的類型,選擇一些對學生發展有益的文章,打印出來讓學生閱讀。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任務,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正確地分辨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和成長。
六、教學反思,及時改進閱讀教學方法
反思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為了使教學反思能夠真正地發揮預期成效,教師應該以積極向上的態度與學生溝通交流。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應該嘗試了解學生的課堂感受以及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教學反思,優化課堂閱讀教學應用的教學方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如在學習《夏天里的成長》這篇文章時,教師應該以學習語文知識為教學的主體內容,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教師會將教學重點定為了解萬物的生長規律上,忽視了學生對語言表現手法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反思過程中深入探究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學習意見,學生在教師講授完相應的語文知識后才能有所感悟。教師在此過程中還應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知識薄弱點,照顧學生的聽課感受,從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授課水平。同時,教師還應該及時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能夠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學生在與其他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形成互幫互助的優秀品質,還能夠意識到團結的現實意義,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反思、閱讀技巧以及團隊合作等多個層面上對閱讀活動展開相應的探究,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老師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快速地從一篇文章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首先就應該利用閱讀材料讓學生深入研究其中的語言表達方式、詞匯、句子的運用等等,然后再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身心發展特征,為學生設計相應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從而促進閱讀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小翠.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指導分析[J].讀寫算,2021,(17).
[2]姜順玲.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路徑[J].學周刊,2020,(32).
[3]周秀萍.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想法[J].小學生(下旬刊),2021,(07).
[4]梁明女.在閱讀中催綻思維的花朵[J].學苑教育,2021,(16).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