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文娟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
信息的存在需要以載體為媒介,自電影誕生以來,由起初感情單一的影片演變為現在復雜多樣的商業大片,傳遞的信息愈發復雜,人類將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社會歷史、人文景觀甚至是國家文化寄托在電影這一信息載體上,所以電影檔案的保存利用與開發變得尤為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載體,它的出現打破了電影檔案管理的傳統模式,過去電影檔案的管理方式已經顯現出了諸多問題與不足,這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對傳統的電影檔案管理方式進行創新與改革,以便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
與常規檔案相比,電影檔案脫離了文字的束縛,采用影片的形式進行記錄,存在特殊的價值。常規檔案的存在是以一種最為原始的文字進行記錄,影片檔案則是新時代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的記錄方式,主要是通過生動的聲音和視頻的方式來進行的。首先,電影本身的記錄方式貼近現實生活,同時保證了記錄的穩定性和真實可靠性。其次,電影的誕生打破了傳統的記憶結構,以自身蘊含的優秀價值推動了社會文化藝術的形成。
人類意識與社會環境的結合孕育出名為“電影”的信息產物,它以膠片為主要載體,承載了人類歷史中紛繁復雜的信息內容,以我國電影產品為例,紀錄電影、科教電影、文華電影等種類繁多,每一種電影所表達的電影藝術都是源于對社會現實的觀察與思考。電影的誕生可以說是一種跨時代的象征,早期的人們從來沒有想過那么多生活中的事物可以被放在熒幕之上,也沒有想過可以看到異國他鄉的風景建設。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電影不僅僅是早期時候的娛樂工具,現在被重視的是它所賦予的藝術價值。正是因此,電影藝術雖然形式多樣,卻都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只有將其永久保存下來,才能形成珍貴的藝術資源。
隨著中國電影上限的不斷提升,商業電影在市場中具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的確,商業電影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可觀的,但它所具備的文化價值并不算優秀,此時文化影片與藝術影片的存在價值得到了體現。商業片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反感,文藝片在我國的地位逐步升高,人們對文藝片的欣賞度慢慢高了起來。這和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精神上的追求是脫不開關系的。人們通過電影檔案保留文藝類電影的同時,也體現了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藝術的尊重與繼承,充分體現了電影檔案工作所具備的文化屬性。
近年來新媒體異軍突起,衍生出的新型電影檔案對傳統電影檔案的地位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新型電影檔案是影視業與信息技術產業的深度統合的產物,意在實現電影檔案的信息化、現代化,它具備更為強勁的傳播性,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電影檔案中蘊含的思想觀念與藝術價值傳遞給社會,以至于現在人們可以通過評鑒一部電影中思想觀念和藝術水平的高低,來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程度。除此之外,科學技術的介入幫助電影產業形成了科學的管理體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了電影的經濟效益,使得電影檔案具備了現代化的經濟屬性。
隨著電影產業的不斷發展,電影檔案實現了多元化,由傳統的聲像檔案變為樣式繁多的形式。以國產電影為例,基礎的數字格式的電影包括新原底標準拷貝、畫原底、片頭、片尾、十格小底片、光號卡、混合光學聲底,除此之外,還包括影片的海報、宣傳計劃、票房信息等,形成了較為完善電影檔案體系。值得注意的是,電影檔案的復雜化提升了檔案工作的難度,但目前我國對于數字電影檔案的監督與管理是十分缺乏的,人們尚不具備對于電影檔案的理解與重視能力,難以形成良好的電影制作與管理環境,對于電影檔案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長期展開是不利的。
為明確電影檔案利用與保存的價值,我國國家廣播總局于1991 年發布《電影藝術檔案管理暫行規定》,其中明確了電影檔案對于電影的創作、生產、教學與研究服務具有重要意義,認為電影檔案為信息的傳遞與保存提供了有效媒介。但令人唏噓的是,近年來新興的數字電影檔案并未得到國家的重視與保護,健全的司法保障體系尚未形成,人民的數字電影檔案保護意識缺乏培養環境,嚴重阻礙了我國數字電影檔案保護利用工作的展開。
電影檔案本質上是影片、文字與圖片的綜合體,然而隨著信息技術與電影產業的結合,電影檔案的內涵得到了豐富與發展,這要求電影檔案保護利用工作的有關人員積極轉變思路,以適應新媒體的發展情況。
數字電影檔案保護與利用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我們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①科學整理電影檔案。自我國電影產業萌發以來,電影已經成了重要的信息承載體,一部分時間久遠的電影檔案缺乏系統管理,難以體現自身的歷史價值,應及時進行整理歸納并通過規范化的模式進行統一管理。②加強國家電影檔案部門與電影制片方的合作。電影檔案的完整保存是十分困難的,其中存在著諸多不穩定因素,除去國家電影檔案部門的有效監督外,制片方的補救措施也尤為重要。在這一過程中,電影檔案部門要對電影檔案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有針對性地施展保護工作。
電影檔案工作管理的形式繁多,涉及導演、劇本、攝制、總結等多個不同領域,能否進行科學管理并合理配置資源是電影檔案工作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影檔案的信息化、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傳統的管理模式仍未脫離單一聲像檔案的基礎,在新媒體崛起的今天,電影檔案管理工作必須做出創新與改革,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推動我國電影產業的長久發展。
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頒布了《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影片出入庫鑒定規范》以規范我國電影檔案影片的修復工作,實踐過程中工作人員將傳統的紙質錄入模式轉化為信息化的形式,結合先進的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對電影檔案進行錄入并加以保存,電影檔案的修復工作不再局限于單純的修復,而是要在穩固的基礎上加以優化,產出高質量的電影檔案。除此之外,電影檔案的修復工作也應將影片賦予社會價值,讓影片更好地向社會傳播。《解放了的中國》是中國第一批彩色紀錄片,由北京電影制片廠聯合拍攝于1949年,在中國的電影史中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缺乏合理的保護,原電影檔案嚴重褪色,影片失去了色澤變為黑白。如今我國的科技發展迅速,與電影檔案保護利用的有機結合解開了影片檔案褪色的難題,中國電影資料館與百度共同推出了“紀錄片守護者”計劃,完美修復《解放了的中國》并重新上映,讓我們重新在熒幕上欣賞到了具有“中國色彩”的《解放了的中國》。這是檔案修復工作轉型成功的優秀典范,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電影檔案修復工作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涵,我國的電影檔案修復工作也應積極轉型,適應新媒體發展下電影檔案數字化的趨勢。
電影檔案保存與利用工作管理的核心是人,人員的整體素質與專業素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檔案工作的展開情況,打鐵還需自身硬,電影檔案工作的現代化與數字化必須建立在人員素質提高的基礎上。首先是建立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通過對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培訓教育塑造高素質人才,組建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其次是充分調動有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通過建立績效制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電影產業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其中衍生出的許多內容為電影產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無論是經濟效益的提高,還是品牌知名度的提高,都是電影產業長久發展必備的條件。電影的衍生品所具備的應當是電影本身具備的思想觀念與文化價值,所以在衍生品的設計階段應與專業的文化公司協作,以影片為基礎設計系列產品。除此之外,在衍生品的銷售階段要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迅速展開,同時使用限量預定的方式增加錨定效益所帶來的收益。
目前我國缺乏對于數字電影檔案的有效法律保護,予以的政策支持也不利于電影檔案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展開。對此,有關部門應當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實現管理工作的數字化轉型,適應新媒體的發展。針對受到保護的電影檔案,應開發配套的服務與咨詢系統,面向社會公開,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對于尚未錄入的電影檔案要加強審核與監察,保證電影檔案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高質量推進。除此之外,要加大與社會的合作與協同發展,予以政策激勵與法律保障,聯手推進我國電影檔案的展開。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電影檔案的數字化已成不可逆轉的趨勢,現代化的電影檔案管理工作相比傳統的模式,更為科學、合理,具備優秀的文化性、經濟性與傳播性,更好地傳達了電影的信息,讓群眾全方位體會影片的思維觀念與藝術價值。所以,我國電影檔案工作的有關人員應當積極轉變工作思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積極發現并解決電影檔案保護與利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實現電影保護工作的價值,為我國電影藝術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