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蓉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皮克斯從1984 年推出第一部電腦動畫短片開始,就不斷用動畫短片探索技術和市場、挖掘題材和人才,為長片動畫電影做著準備。皮克斯短片有獨立短片和番外短片兩種。仔細梳理一下皮克斯動畫短片的題材和主題走向,可以很清晰地勾勒出皮克斯在價值信念上的探索與堅持。
這一階段的作品主要有《頑皮跳跳燈》《錫鐵小兵》《獨輪車的夢想》《小雪人大行動》,是皮克斯動畫短片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皮克斯動畫短片雖然是以技術實驗為主,但從一開始便堅定地邁開了“故事為王”的腳步。《玩皮跳跳燈》的成功,讓拉塞特意識到在“動畫制作史上是第一次,角色和故事顯得比計算機技術還要重要”。[1]
約翰·拉塞特立志要“制作有生命的動畫角色”。這一階段的短片盡管以無生命的物體為動畫主角,卻能用有趣的故事賦予角色以生命。短片雖然短小,卻都有完整的故事、起伏的情節、真實的情感、和豐富細膩的細節,開始展示夢想、責任、親情的主題。不管是跳跳燈家族的親情互動,還是獨輪車的難以實現的登臺夢想,小雪人的冒險與難逃束縛,小錫兵哄小主人開心的責任和犧牲,靈感大多都來源于導演的生活經歷,真實自然。
用故事賦予萬物以生命,賦予動畫角色以生命,將科技和藝術緊緊相連,這是皮克斯動畫短片一開始就堅守的信念。
1989 年《小雪人大行動》之后,皮克斯不再關注短片制作,轉向了電視廣告。到1996 年,《玩具總動員》成功上映一年之后,皮克斯開始重新制作短片,并希望短片這種藝術形式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并能成為電影院的主角之一[1]。
這一階段是皮克斯動畫短片題材拓展、風格彰顯期,用精彩的創意故事表達出用爛漫童心與世界周旋的生命態度。
1997 年的《棋逢對手》是皮克斯首次以成人為動畫主角,是皮克斯動畫短片題材拓展的開始。片中孤寂的老人杰瑞和自己扮演的假想敵對弈,只不過是戴上假牙前的自娛自樂。短片不僅體現出對老人生存狀態的人文關懷,更表達出用爛漫童心化解生命孤寂的幽默和智慧。
《跳跳羊》講一只小羊突然被剝光給自己帶來榮耀的羊毛時無地自容,最后學會了只管自在、不停地跳躍,享受單純的快樂,不再顧忌羊毛的有無。短片表達出用純真童心面對命運的變幻莫測、回歸生命本質的豁達態度。
《光桿樂隊》也是一部以人物為主角的動畫作品,表達了純真童心對追逐金錢的小丑藝術家的蔑視,可以說是直接喊出了皮克斯的心聲,只顧奪利不贏真心,只會讓觀眾憤怒和厭棄。
這一階段的《鳥鳥鳥》是一部尤其值得關注的作品。一群爭擠占位吵鬧不休的小鳥,聯合起來嘲笑、排擠、驅逐后來的大鳥,最后失去羽毛,躲進了大鳥的翅下遮羞藏身。這部短片是皮克斯動畫短片“溝通與融合”這一重要主題開始的標志。
前期的皮克斯動畫主要用親情、友情、愛情故事,表達夢想、責任和成長的主題。但從2006 年迪士尼收購皮克斯之后,其動畫短片開始更多地關注世界的差異和沖突,溝通與融合成為重要主題。這與當時的皮克斯的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有很密切的關系。
皮克斯的理念是“所有決定都是從努力制作真正優秀的影片出發”,所以公司追求開明坦誠的文化。導演拉塞特說:“當你一腳踏進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大樓時,你就應該把自大拋在腦后。我們彼此之間開誠布公,如果影片不好,我們就會直言不諱地告訴對方。有些時候,你可能也不想聽。我是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他們的意見確實是正確的,你就應該虛心接受。”[1]
與此同時,隨著皮克斯的成功,皮克斯匯聚了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一流藝術家,年輕一代的藝術家也在快速成長,并被委以重任。為追求更有創意的新作品,所有的藝術家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也開始關注存在的差異。至此,溝通與融合的主題在這一階段被突顯出來。
《綁架課》全片充滿了對學渣的調侃、同情、理解和寬容。小外星人學習困難時的迷糊、緊張、沮喪、歉疚、委曲、祈求、絕望和憤怒,與藝術家們真實的生活體驗密不可分。《魔術師與兔子》克扣兔子胡蘿卜的魔術師與故意拆臺、竭力造反的兔子之間的大戰,簡直就是不合作同事的相愛相殺。《暴力云和送子鸛》,我的工作遭遇異于大家,別的鸛負責送人間萌物,而我負責送暴力云制造的“兇物”,但就算工作虐得我遍體鱗傷,我卻依舊無怨無悔,一視同仁。《晝與夜》發現了相反的存在,從驚訝好奇,到敵視不服、羨慕嫉妒、自我炫耀,再到彼此欣賞、分享融合,走了一個完整的對抗、溝通、融合的過程。
而《月神》《桑杰的超級戰隊》《鷸》《包寶寶》則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差異、沖突與融合。
《月神》中的爺爺和父親都希望小男孩按照自己的方式戴帽、選擇工具、使用工具,并各執己見,爭執不休,小男孩卻用更有創意的方式贏得了自主,化解了沖突。《鷸》中的小鷸被逼走出舒適區自己覓食,從依靠媽媽,到模仿媽媽,最后向寄居蟹學習,潛伏海底、獲得覓食新技能,超越了媽媽。小男孩和小鷸都“以自己的方式學到了一課”,用創意打破溝通障礙,獲得更大的自由。而小鷸的媽媽適時而循序漸進的教育方式則是短片導演“希望的父母的樣子”。
皮克斯的動畫主題是多元而非單一的。《桑杰的超級戰隊》《包寶寶》不僅表現了兩代人的觀念差異,也展現了不同本土、地域和信仰等文化[2]。
《桑杰的超級戰隊》故事來源于導演的真實經歷。熱愛超級戰隊,熱衷追劇的小桑杰無奈與父親一起冥想,因貪玩不小心撲滅了燈火,燈滅魔現,情急之下用超級戰隊的英雄之光點燃了燈火、招來印度三神的助力,最后憑自己力量搖鈴收魔。用真心和覺醒降伏心魔,化解沖突,這是皮克斯的價值追求。
《包寶寶》中包寶寶在空巢母親愛的包圍中長大、獨立,最后要打包行李隨白人姑娘徹底離去,情急之下,母親將包寶寶一口吞下,在恐懼、追悔的痛苦中夢醒。短片既引導子女關注空巢父母對愛分離的恐懼和無助,也提醒父母過度的愛不僅會吞噬孩子,還會羈絆自己。短片的結尾,兒子帶著金發碧眼的媳婦回家,和解后的一家人一起包包子,媳婦比兒子更會包包子,暗示著文化的融合并沒有想象的那樣艱難,只需放下和接納。
皮克斯開始關注差異性個體的存在,如天賦異稟的超人,學習困難的小外星人,還有熊孩子。《LOU》中那個熱衷欺負同學、搶奪小朋友玩具的壞小子,原來有一段被人霸凌的經歷,最后在理解、鼓勵和肯定中被治愈。皮克斯倡導著一種放下自我、平等、包容的文化,接受差異,重拾自我價值,這一主題在第四階段的短片《飄》中繼續延續著。
這一階段有大量的番外短片,其中《你的老鼠朋友》徹底顛覆了人們對“老鼠”的慣有偏見,用大量的事實來提醒觀眾,放下成見,從全新的視角審視習以為常的生命或物體,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真相。
從2019 年開始,皮克斯推出了Spark Shorts 火花計劃短片。火花計劃于2018 年1 月宣布,旨在激發創意,發掘和培養新人。“皮克斯的員工只要有個好點子就可以參加,公司將給予物力和財力的全力支持,并且不會有任何干預和限制,但創作者需要在六個月內完成作品。這些短片成本不高,或在敘事上、或在技術上有所創新。”火花短片在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Disney +上播放。
這一階段的短片延續第三階段的主題,但更加多元和包容,體現出年輕一代皮克斯人勇于突破、自我肯定的愿望。
(1)打破壁壘。《毛線球》是代表女性職場人的毛線球PURL,為融入男性主導的公司文化,竭力在著裝、談吐和工作風格上做出迎合和改變,但在同類加入后,PURL 在孤立新同事還是做回自己之間做出了勇敢的選擇,徹底打破了性別壁壘。
(2)互助共生。《小野貓與斗牛犬》中自我保持意識很重的小野貓對外表兇猛,內心溫柔,飽受虐待的斗牛犬從敵視、戒備、誤解,到理解、同情,進而幫助出逃,一同找到幸福。斗牛犬盡管飽受虐待,卻仍然向被困的小野貓伸出援助之手。這是一部突破自我、善待生命、互幫互助的治愈系短片。《粉碎與掠奪》也是一部鼓勵突破的作品,展示了兩個機器人為自由而勇于冒險,最后互幫共生的兄弟友誼。
(3)接納不同。《飄浮》中的父親因為兒子擁有會飛的超能力,害怕被圍觀與非議,進而選擇了遮掩和躲避,最后克服內心恐懼,接納孩子的與眾不同,選擇讓兒子順從天性、自由飄浮。
《洞穴》講述一只社恐小兔子想要構建自己的家園卻羞于向鄰居討教,獨自蠻干,最后惹出大麻煩、求助大家得到幫助的溫馨故事。短片的靈感就來自導演在皮克斯的真實經歷。導演自己在創作故事時,開始非常不自信,不愿求助,不愿意展示粗糙的作品,后來在創作過程中學會了與同事交流、適當示弱,坦誠求助,進而變得更加自信和快樂。
魔幻現實主義短片《風》的靈感來源則是自己全家移民,卻單獨留下奶奶的痛苦經歷。短片表現了親情與生存的沖突,表現了兩代人對于親情的不同理解,犧牲與給予是奶奶最好的饋贈,而信任與陪伴則是孫子最大的期待。《出柜》則是皮克斯第一部同性戀題材的作品,講兒子突破心理障礙向父母坦白,宣布出柜的故事,體現了更加多元的溝通內涵。
火花短片計劃鼓勵藝術家講自己的故事。這些優秀的皮克斯人正是用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勇于突破障礙,不斷成長。此時,皮克斯動畫短片的故事已與皮克斯人的價值追求融為一體,完全根植于生活,服務于人生了。
皮克斯動畫短片展現了一個越來越多元的世界,存在著文化、種族、性別、群體、愛好、能力、天賦、性格、行為、年代的諸種差異。藝術家們在作品中引導大家放下自我,放下成見,用全新的視角審視世界,用爛漫真心接納和包容差異與變化,用創意打破溝通壁壘,自我肯定,自我療愈,與世界溝通融合。這體現了皮克斯人堅持以生活為創作源泉,堅持藝術為人生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