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旻 江西廣播電視臺
信息時代,媒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電視媒體不僅面臨著同業間的激烈競爭,還要積極應對新媒體帶來的嚴峻挑戰。多方壓力之下,電視媒體從業者逐漸將目光轉向民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近兩年來,作為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設施的5G,商業化進程速度加快,勢必會給短視頻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電視媒體從業者應該積極應對時代挑戰,抓住機遇,推動電視節目短視頻快速傳播,助推電視媒體實現新形勢下的高質量發展。
電視媒體作為主流媒體,在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能量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特殊時期,電視媒體往往會憑借其強大的輿論公信力,成為民眾的必然選擇。因此,電視媒體不會消亡,在未來社會依然會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多媒體時代下,電視媒體的受眾被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等媒介渠道嚴重分流,導致電視節目收視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對新聞輿論的傳播及主流價值觀輸出造成了影響。為此,黨中央作出了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強主流媒體的一系列決策和部署。電視節目短視頻化是適應多媒體時代的必要措施,也是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一環。
伴隨時代發展,傳統的“文字+圖片”式信息分享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需要,視頻化表達越來越成為普通人的習慣。因此,短視頻以勢如破竹之勢占據大眾視野,并逐漸成為當代人消磨時間和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一方面,碎片化、快節奏的短視頻相較于其他媒介渠道能夠更快速搶占用戶的注意力,傳播迅速;另一方面,短視頻的內容豐富多樣,有緊跟熱點的新聞、搞笑的段子、工作及生活片段的記錄等,生動地向用戶呈現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短視頻拍攝方便,應用門檻低,僅僅依托一個簡單的手機設備,普通民眾就可以輕松成為內容的生產者,滿足了人們的視頻化表達需求。基于此,電視節目與短視頻融合發展,能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
近年來,伴隨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普及,移動網絡在人們的社交、工作、娛樂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也不斷塑造人們的生活方式。而隨著移動數據業務流量的爆炸式增長,原有的技術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因此,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應運而生。作為最新一代的蜂窩移動通信技術,5G 網絡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特點,必然會為短視頻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1]。
短視頻受到人民熱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于它擁有較高的傳播速度。在5G 環境下,短視頻的傳播效率將會得到實質性提升。可以說,隨著5G 時代的到來,網絡速度的制約和限制將會被逐步解除,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接入高速網絡。用戶在觀看短視頻時,徹底擺脫了網絡速度的影響,可以在生活中的任何地點、時間,方便快捷地生產短視頻、觀看短視頻、傳播短視頻。基于此,短視頻將會成為5G 環境下內容傳播的最有效渠道。
伴隨經濟水平的增長和新技術的發展,民眾對視頻的質量有著更高標準的要求。同時,為了給用戶帶來具有震撼力、感染力的視覺體驗,視聽領域從業者也一直致力于對視頻的清晰度、色彩等方面進行升級。當前階段,視頻行業已經開啟邁入超高清階段的進程,4K、8K 超高清技術也日益發展成熟,逐步成為我國社會視聽傳播事業中的重要技術支撐。然而實際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由于當前環境下超高清視頻制作時間長、成本高、回報不明顯,對視頻內容生產者造成了一定消極影響,導致我們看到的超高清視頻的內容供給不充足且整體質量不高。
在制作超高清視頻時,伴隨視頻清晰度的增加,視頻容量也急劇增加,大規模的數據體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高清視頻的發展。依托5G 技術,完善超高清業務傳輸網絡,能夠幫助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與成果轉化步入快車道,讓民眾切實感受到信息技術對生活品質的提升。
5G 技術一方面加速了短視頻的生產與傳播,另一方面也因其智能化的信息分發推動短視頻內容的去粗取精。無效、低質量的內容會被加速過濾,高質量、垂直化的內容將會更快速度被用戶看到并進行擴散。可以說,5G 對短視頻內容生產者而言,既快速發展的機遇,也是不小的挑戰。此外,5G環境下,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基于此,短視頻的發展將進入一個“短視頻+”的新常態,圍繞短視頻平臺會形成各種產業鏈和價值鏈,催生全新的產業集群[2]。
舉例來講,在4G 流量時代,高速的大流量VR 體驗在視頻領域應用較少,在5G 環境中,將VR 技術、AR 與超高清視頻融合,能為用戶帶來顛覆性的視覺體驗,基于此,以短視頻為切口,開展直播、電商等會成為新的業態。
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短視頻中,能達到雙贏的效果。比如,短視頻平臺與智能家居行業合作,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對智能家居進行體驗;與AI 技術結合,人工智能主播也能成為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生產者。5G 環境下,短視頻將會成為新的服務入口,給人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5G 環境仍然是媒介融合的大環境。除了短視頻平臺,電視媒體自有APP、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及其他第三方渠道依然在信息傳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電視媒體要在創新傳播中保持開放心態,不僅依靠短視頻平臺進行電視節目短視頻的傳播,還要積極融入其他媒介渠道,形成立體化宣傳格局,多渠道、多平臺進行節目短視頻的傳播。需要強調的是,媒介融合是手段,傳播才是核心目的。為最大化發揮媒介融合傳播的力量,電視媒體要充分調研各個媒介的特點,分析受眾,及時有效地對節目短視頻內容進行整理、二次創作,在此基礎上將不同類型的短視頻內容差異化分發到不同媒介平臺,實現最大化的傳播效果。
此外,為應對5G 時代新環境,電視媒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提前做好布局。自2018 年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先后與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及華為公司啟動建設了國家級“5G 新媒體平臺”“5G 媒體應用實驗室”等平臺,進行5G 環境下媒體融合應用示范。其他電視媒體也應該積極借鑒經驗,提前謀劃5G 時代媒體融合布局,為電視節目短視頻的傳播制造前提條件。
5G 環境下,短視頻數量將迎來井噴,用戶的耐心會越來越有限,注意力也會越來越分散。這就要求,電視節目短視頻必須能在短時間內抓住用戶的眼球。否則就會很難獲得平臺的流量支持,傳播覆蓋面變小。因此,電視節目短視頻需要面向細分的受眾群里,輸出垂直化專業內容,通過平臺的智能化推薦,精準傳播給目標群體。垂直化的優質內容勢必在5G 時代傳播更迅速。
電視節目短視頻在進行內容垂直化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貼近受眾訴求、體現本土特色的生活服務類節目。生活服務類節目的選題和策劃,要適應觀眾的需求,向廣度和深度進行延伸。生活本身包含方方面面,這類節目可以著眼于某一方面,如美食、家居等領域,從民眾的視角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是滿足大眾情感需求的綜藝類節目。這類節目或談情感,或講故事,抓人眼球,往往能輕松獲得大眾的關注度。三是時事類視頻節目。可以說相較于其他媒介,電視媒體在公信力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因此,電視節目短視頻也要抓住這個優勢,在新聞、時事領域深耕,以專業的姿態吸引更多觀眾。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電視媒體在我國普及化程度高,覆蓋人群廣,沉淀了許多優勢。具體來看,在短視頻傳播領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優勢。
首先是人才優勢。電視媒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運作模式已經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組織體系。在進行電視節目短視頻創作時,可以吸收之前積累的經驗,發揮人才隊伍在視頻制作、節目編排等方面的專業優勢,以及高端設備優勢,打造出高質量的短視頻內容[3]。其次是內容優勢。從1958 年我國第一臺電視機誕生開始到現在,電視機已經走入了家家戶戶,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因此,電視媒體積累了許多寶貴的影視資源。這些影視資源承載著時代的記憶,反映不同時期大眾對精神文化的不同需求,具有重要價值,也給電視節目短視頻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最后是傳播優勢。電視媒體的傳播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電視媒體具有相對穩定的受眾群體,而且覆蓋面廣,傳播力強;另一方面,電視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具有較強的公信力,用戶已經養成了“大事看電視”的習慣。基于此,電視節目短視頻在傳播時要注意與傳統電視節目形成良性互動,既要通過合理途徑引導傳統電視節目的受眾觀看電視節目短視頻,又要通過電視節目短視頻吸引觀眾關注傳統電視節目。
任何時代,技術都是催生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推動電視節目視頻快速傳播,離不開科技的賦能。5G 環境中,VR、AR、4K、8K 等技術在電視節目短視頻中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多[4]。基于技術手段,電視節目短視頻可以給用戶帶來高清晰度的、沉浸式的觀看體驗,從而形成短視頻本身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用戶進行觀看及自發傳播。此外,5G 時代,媒介平臺可以采用AI 技術、大數據技術,智能化對短視頻進行過濾和篩選,以此來提高輿情信息的監測能力[5]。作為輸出主流文化的電視節目短視頻更要注重內容、精心選材,營造優質驅逐劣質的文化氛圍。
5G 時代,短視頻行業將會按下加速發展的按鈕,無論是內容生產的質量還是內容傳播的效率都將大大提高,為電視節目短視頻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電視節目短視頻的廣泛傳播一方面能實現主流信息的軟著陸,發揮電視媒體輿論陣地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為傳統電視節目反向引流,擴大電視媒體的影響力。電視媒體要結合自身優勢從傳播體系、技術、內容入手對電視節目短視頻的傳播策略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