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茂 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重視通過創設情境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認為情境是實現“學科價值、核心素養、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考查載體。《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也提到要通過情境式的學習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李吉林在教學中提出情境教育理論,闡明情境應用的重要性。當高中學生面臨寫作無真情可露、無內容可寫、無語言可塑時,將情境創設應用于作文教學中或許可以改善學生寫作現狀,開鑿出一條寫作的活水源頭渠道來。
寫作本身就是在特定情境中發生的一種書面交際行為,寫作能力的強弱與情境創設息息相關。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相應情境,能培養學生讀者意識,使寫作具有針對性,減輕寫作難度。首先,在作文教學中要使得學生的作文能有實質上的進步,創設情境至關重要,他是學生進行有意義寫作的基礎。其次,情境創設以問題為導向,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搭建寫作支架,為學生寫作提供方向,幫助學生將空泛籠統的寫作任務轉化為具體語篇,避免學生寫出一些假大空或宿構風作文。最后,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引導下,情境式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備受重視。通過情境創設可以幫助教師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完成寫作任務。通過創設不同類型的情境能訓練學生不同類型的作文,使得教師教學方式明晰且具有針對性,學生寫作也更高效。
寫作是學生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學生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因此一直以來,寫作對學生而言是一件頭疼的、提及即一籌莫展的事,也是教師教學中最困難、最棘手的問題。但同時寫作又是高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點。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改變學生寫作的現狀,提高教師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方法多種多樣,筆者在這里提出的是情境創設法。美國著名情境研究專家布朗和科林斯曾說:“學習與思維都是基于情境的,他們不能孤立的鑲嵌在個體的大腦之中,而是通過情境中的文化活動或工具發生在人類的大腦中。”而情境創設就是在寫作教學中為學生搭建支架,喚醒學生頭腦中的寫作內容,激發學生情感與寫作內容的共鳴,以此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建構對知識的結構化認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到,要在教育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的情感與學習內容產生共鳴。這就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創設“有情”的情境,為學生寫作提供有效載體,避免寫出“文藝腔”“宿構風”“假大空”等作文現象。沒有情感的情境創設,就像機械的車間工作場,寫出來的內容逃離不了“空”的層面。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育中也強調,情境教育的靈魂是“有情”。“有情”才能激發學生說真話、表真情,寫出的作文才能吸引讀者。如2019 年全國三卷的作文,就創設了一個“有情”情境。情境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有話可說。
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它是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的認知背景。有效的情境創設就是以學生的感官為基礎而運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他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有效的前提必須包含真實,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經驗相關。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使寫作“活動”有“情境”,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更是為了給寫作“活動”的展開提供氛圍、條件和背景。《文心》中說到,情境具有感覺性,在寫作過程中運用的修辭也是依據情境應運而生。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單元學習任務模塊,其中每一單元的寫作任務都是根據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而設置,這就為學生進行寫作提供了背景、條件和氛圍,創設了有效的情境。
贊科夫說,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以及精神需要的教學法,必會在教學中發揮高效的作用。此類教學法包括情境教學法。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中提高他們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高效完成寫作任務;情境創設還可以讓知識變得鮮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敏銳性。因此,將情境創設融入作文教學至關重要。當下對情境創設類型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常用的包括四種情境,筆者將闡述這四種情境類型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實體情境即以物體原型為主的情境。它重視情境的具像化,強調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情境學習理論也強調教學嵌入真實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即學習總是發生在一定的情境里。如在高中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的學習任務中,要求根據本單元幾篇寫景抒情文寫作。這就需要為學生創設實體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例如在教授該單元《故都的秋》時,教師就可以開展一次“賞秋景,觸真情”的主題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秋景情境,讓他們切身去體會不同于郁達夫筆下的秋味。再結合課文內容,寫出他們眼中的秋。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
譚軼斌老師也指出,語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條件,它使得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更加貼近融合,因此要極力為學生創設復雜的現實生活情境,讓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寫作訓練。周子房老師在設置任務情境中也提到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創設情境:基于直接經驗、觀摩示范、參觀活動等形成情境;基于影視、錄音、廣播收聽等活動形成情境。這些都是可以應用到學習活動中進行的實體情境創設方式。他們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體驗性,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化解學生寫作時遇到無內容可寫、即使寫了也無情感的尷尬局面。并且將現實生活與情境結合,可以減少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思維的固化,有助于拓展寫作視野。
當然,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并非所有的情況都適合創設實體情境。實體情境有其局限性且效率不夠高,客觀上也不存在較多的實體。因此,教學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的需要,選擇其他類型的情境。
模擬情境是根據現實教學情況的需要,把握事物或場景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方式進行還原或復現,形象體現原型事物的特點,如音樂渲染、角色扮演。創設教學情境就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教師采用多種方式模擬課文情境和社會情境,有助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如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學習任務中,要求學生學習該單元的戲劇后在班上組織表演,寫一篇關于演出的心得體會。這就是模擬情境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屬于角色扮演的一種。以《雷雨》為例,在排練過程中,他們對于戲劇的劇情如何展開、沖突如何發生、人物心理活動如何變化、戲劇的語言如何掌控等,都會有切身的感受和體驗。在演出后再安排寫作任務,則不用擔心學生沒內容可寫或虛構作文。和教師口頭講授相比,在這一單元運用模擬情境教學法產生的效果必然更好。陳美琴就曾在作文教學中運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模擬情境狀態,感受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情感真假。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角色的情感變化,有助于其在寫作中豐富言語的表達。王君老師也在她的課堂中運用了模擬情境帶動學生情緒的迸發,以此積累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其內心感受,然后運用于寫作過程。
模擬情境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應用的頻率較高,是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模擬情境不能脫離教學目標,不能為了表演而表演、為了模擬而模擬。
語表情境是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營造的情境。通過語言的聲調、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學生的情緒、情感以及想象活動,從而體驗情境。在作文教學中創設語表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情緒及想象,使學生沉浸于語言的魅力中,不僅能訓練學生邏輯與抽象思維,而且有助于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如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的學習任務,就是讓學生學寫議論文。教師可以通過對論據邏輯條理性的分析與講解,以《勸學》為例,來引出針對議論文寫作的教學。或者以當下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社會事件為例展開討論,也能激發學生極大的興趣。而且結合時事,學生的關注度會更高,表達欲也得到加強,思維的嚴密性也得到訓練。依附生活進行語表情境創設,學生也能明白議論文寫作必須要具備現實針對性,要說真話,不能空發議論、自說自話。
鄧彤就曾以“收養流浪狗”為議題讓學生寫一篇文章,以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級教師任富強也特別重視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他通過語表情境的創設為學生開展寫作搭建橋梁,在課堂中通過女兒要吃雪糕的例子展開討論,訓練學生的邏輯與抽象思維能力。
語表情境的創設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應用較多,教師在創設的過程中應該采取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情境,通過語言、聲調、情感等方式來影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訓練。
想象情境是通過學生的想象活動,在獲得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將獲得的表象進行重新組合的情境。它比實體情境更富有感情色彩,意象更深遠。如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學習任務中,要求學生在學習了該單元的幾首詩后嘗試自己作詩,這就需要學生發揮其想象力,需要教師借助實體情境、模擬情境或語表情境為學生創設想象情境,使得學生在想象情境中重新組合腦海中已有的表象,訓練寫作的想象力。對于一些創作型寫作,如寫詩、寫短篇小說等,教師也可以進行想象情境的創設,發揮其最大效用。在一些詩歌中,作者對于詩歌意向的選擇肯定有其特殊的用意。換成其它意象是否可以?意向的選擇要注意些什么?這都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們想象和考慮的,也需要教師搭建一個想象的支架,不能毫無目的。
想象情境創設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雖然不及前三種多,但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作文教學手段。想象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他們思維的活躍性和創作類作文的寫作。
總之,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情境創設法的教學價值與重要意義,提高情境創設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幫助學生擺脫不敢寫作的恐懼心理,使學生能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并逐步提高寫作能力,真正發揮情境創設的作用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