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潔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教育事業也越來越關注,也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1]。因此高職院校的工作人員來說,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根據《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等文件規定,對高職院校的教師職工進行個稅管理,并將其納入個人所得稅的監管對象。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家對于教育事業投資的加大,高職院校教職工的薪資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隨著科技強國的實施,高職院校需要承擔的重點科研項目數量也在不斷上升。再加上高校擴張的影響,使得高職院校教師的課時費在逐漸增多。在對學校教職工進行個稅管理時,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其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對此,本文主要綜述目前高職院校個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為我國高職院校更好的進行個稅管理而提供簡單參考[2]。
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以及高職院校主要的涉稅業務,通常情況下,主要包括五種個稅項目。一是個稅項目為工資薪資所得,這個項目是教職工在高職院校任職期間,學校對于教職工發放的各項職工基本薪資,同時還包括教職工在任職期間所得的各項補貼費用。二是個稅項目為勞務報酬所得,例如科研勞務提成、各種考試的監管費以及作為專家的評審咨詢費。三是個稅項目為教職工的稿酬所得,主要包括教職工自己所出版的圖書以及發表以報刊形式所得的相關費用。四是個稅項目為特許權使用費,主要是指高職院校的教職工對別人提供商標權或者是著作權所得的收入。五是個稅項目為高職院校教職工的一次性年終獎金[3]。
(一)高職院校酬金申報系統使用問題。高職院校為了更加方便對相關財務項目進行管理,通常情況下都會擁有自己的酬金申報系統。這主要是為了統計高職院校中的教職工在該所學校個人勞務所產生的個稅。雖然在進行個稅管理時,都會使用自己所擁有的酬金申報系統,但其中的教職工個稅扣稅程度卻并不統一。在某些高職院校中,報銷財務時會寫有“個人報學院代扣”的字樣,并將其納入相應的酬薪系統。按照相關稅法規定,由于以上相關勞務的主要對象為教職工本身,因此還應該將其歸納到教職工的基礎薪資中,并進行相應的扣稅處理。然而在大多數高職院校中,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這是因為高職院校中教職工人數較多,因此其存在的個人勞務也較為頻繁。在實際將每一項勞務所產生的個稅進行統計時,沒有辦法將所有的都納入到其中,因此財務系統中對教職工的個稅扣稅稅率準確度不是更高。除此之外,雖然說每一個高職院校都會使用自身所擁有的酬薪系統來對教職工的勞務進行統計,但這一項數據并未與我國的稅務系統發生連接,因此其中涉稅人員的個人信息可能就會存在不真實的情況,使得高職院校中個稅管理存在問題。
(二)科研酬金的提取。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機構,其中任職的教職工都具有較強的科技力量。因此通常情況下,每年都需要研究各項科研項目,這其中就需要涉及到科研經費的使用。為了更好地使科研項目更加順利的進行,高職院校會將科研經費進行著重管理。在我國科研經費的使用規定中,主要包括研究人員助研費以及專家的評審費等。其中不同高職院校對于科研酬金的提取卻各不相同。通常情況下,高職院校科研籌集的提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中第一點就是虛列學生名單上學生助研津貼。第二點是無法提供所在單位的詳細信息的專家勞務費。除此之外,還包括虛假提供各項使用費用來申請科研酬金。第三點是項目專家的咨詢費以及評審費,會將其拆分成幾個月份來進行領取,同時每一個專家的單次申報的酬金不能超過800 元。目前除了以上三種較為常見的問題外,科研酬金的提取還存在個稅稅率選擇不同的問題。據觀察顯示,高職院校對科研酬金的個稅稅率一般按照5%來進行征收。但是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定表明,應該是用科研項目勞務報酬所得的20%的稅率來進行征收。
(三)小金額未納入扣繳范圍。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由于其中所涉及的勞務較多,最常見的就是各項考試的監考費等實際費用的發放,例如高職院校中常見的英語四級考試、六級考試以及各種級別的計算機考試等等。通常情況下由于需要監考的學生較多,因此所需要的監考人員也比較多。實際情況下每個工作人員所獲得的金額較小。除此之外,高職院校中常見的小金額還包括教職工的餐補費、交通補助費以及各項慰問費等。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定表明,這些零星小額酬金根據其發放性質,無論是金額的大小,都應該將其納入至教職工的勞務報酬之中,然后按照20%的稅率來扣除教職工的個人所得稅。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實際對個稅進行管理時,沒有將這些零星小額納入到在職工的勞務報酬中。雖然其中所涉及的金額較小,但是也違反了相關規定,最終損害的是國家的稅收利益,在本質上還是屬于偷稅漏稅的行為,最終影響了高職院校個稅管理的水平。
(四)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發票報銷中禮品未納入至個稅管理中。高職院校的科研經費使用規定中,還包括相應的招待費。然而在許多高職院校的橫向科研經費財務的報銷中,對于發票開票內容為“禮品”的報銷單據,也將其一次性列入了“招待費”,而沒有扣取20%的個人所得稅。
(一)將部分個人收入合理轉換為學校費用開支。高職院校在進行個稅管理時,對于教職工部分個人收入不知道如何定性,影響了個稅管理的水平。為了避免這種問題,管理人員可以將教職工部分個人收入合理轉換成學校費用開支。這樣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學校教職工的個稅,而且為了在合理的情況下進行有效避稅,以便更好的實施個稅管理。例如很多高職院校的教職工都擁有餐補費、通訊費、租房補貼以及交通費等福利性收入,為了有效避免對這些收入進行個稅管理,可以將其以個人所得形式轉換為公共服務的形式。例如高職院校可以設立教師食堂,供教職工免費使用或者是對各項食物進行打折等,這樣能夠將教職工的餐補費轉化為公共服務的形式。也可以開通班車免費接送教職工上下班,從而合理將交通補助費轉化為公共服務的形式。這樣可以將教職工的部分福利性收入合理轉化為學校的費用開支,不僅能夠方便學校的個稅管理,同時也為高職院校的教職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除此之外,還能夠降低教職工的生活費用支出。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這樣不僅為教職工提供了相應的福利性服務,同時也沒有擴大學校的費用支出,還可以避免教職工個人所得稅的產生,方便了高職院校的個稅管理。
(二)提高高職院校個稅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高職院校個稅管理人員在實施教職工的個稅管理時,如果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不足,就有可能造成個稅管理的質量較低。因此為了提高個稅管理水平,可以對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管理技能以及管理知識的定期培訓,這樣可以有效增強其管理水平,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最終在實際進行個稅管理時,能夠有效避免問題的產生。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在聘用個稅管理人員時,可以招聘專業人才來進行管理,使得管理水平可以達到要求的標準,降低個稅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三)提高個稅管理人員的法律知識。高職院校的個稅管理人員主要是對校內的教職工的勞務所得薪酬進行相關管理,但是有的教職工為了逃避個人應繳納的稅收,就會瞞報相關收入。這違反了國家稅務局的要求規定。因此還需要對高職院校個稅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知識的普及,讓管理人員能夠清楚的認識到有關個稅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這樣可以有效約束管理人員的行為,避免不良風氣的形成,從而可以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個稅管理的水平。
綜上所述,就目前來說,由于高職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的個稅管理雖然沒有一般的企業復雜,但是由于大部分教職工除了應得的基礎薪資以外,還存在著一些個人收入。但是在進行個稅管理時,沒有將這一部分納入在教職工的個稅中,因此也影響著高職院校的個稅管理質量。為了有效避免管理不當的現象發生,可以將高職院校教職工部分個人收入合理轉換為學校的公共費用。除此之外,還需要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個稅管理人員的專業管理水平以及為其普及有關個稅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同時還可以有效約束管理人員的行為,為高職院校個稅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