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楷富 劉海濱
1.研究背景。金融業作為當前經濟發展的核心,應將綠色發展理念同對應的金融服務有機結合,全力推動綠色金融的創新,大力促進傳統產業面向綠色產業轉變,構建全新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從而增強金融市場活力,提高金融機構自身的能力,來全面調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綠色金融。基于此,我國“十三五”規劃倡導要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創設綠色發展基金等來全面構建與完善國家的綠色金融管理體系,各地金融機構也要全面發展綠色金融。
2.研究依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于2016 年在綠色金融方面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分別從廣義、狹義兩個視角進行綠色金融體系國際定義與發展模式的解讀,并著重強調政府在健全框架、財政引導、政策支持、監管約束、橋梁建構、基礎設施完善、業績評估以及宣傳教育等方面的職能履行策略,但對于綠色金融體系評估方面的研究范圍較窄,局限于以綠色金融作為單一評估指標,未能與國情、金融市場發展情勢相結合。而國外學者多側重于面向全球氣候變暖與節能環保事業視角開展關于綠色金融體系的研究,如學者F Taghizadeh-Hesary和Yoshino N 認為綠色金融體系的發展應最大限度利用民間綠色投資,通過現有投資渠道優化綠色金融體系的運行機制,實現高水平發展目標。基于學術領域在綠色金融體系評估方面研究的空白局面,本文擬選取湖南省作為研究主體,針對該省綠色金融體系發展情況進行評估機制的建構,從中發現影響綠色金融發展的現實問題,并完善后續改進措施與優化對策的設計。
1.在評估指標體系設計上,主要參考《中國統計年鑒》、《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中國知網中收錄的相關學術性文章等作為數據來源,在此基礎上建立兩級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主要包含以下四項:(1)綠色金融發展水平,該指標之下包含“綠色信貸”、“綠色證券”兩個二級指標,分別用于表示該省年度綠色信貸總額與相關板塊上市公司年均募集資金數額;(2)基礎設施建設,其下包含“從業公司數量”、“金融從業者總數”兩個指標;(3)政府支持力度,其下包含“金融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兩個指標,分別表示地方政府在金融事務、節能環保事務上的支出情況;(4)綠色社會意識,其下包含“公眾綠色意識”、“學術關注度”兩項指標,分別表示基于綠色金融主體下公眾對于相關話題的關注度以及學術討論情況。
2.描述性檢驗。選取湖南省2018 年4 月至2020 年9 月的關于綠色金融發展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Wind 數據庫等。檢驗結果顯示,綠色信貸均值3275.4 億元,標準差2279.33;綠色債券85 億元,標準差53.79;從業公司數量104 萬戶,標準差25.93;金融從業人員數量5027 萬人,標準差877.31;金融支出總量22.90 億元,標準差9.78;節能環保支出5.04億元,標準差2.15;公眾綠色意識均值105.92,標準差92.09;學術關注度均值372.46,標準差423.83。
3.研究方法分析。采用熵值法進行評價體系中不同指標權重的計算,實現對各項統計數據的標準化處理。設存在n 個單位,指標數量為m 個,第i 個單位中的第j 個指標數值及其標準化后的數值分別為xij和yij,則第j項指標之下第i 個單位權重pij、不同指標的信息熵ej及其權重wj、各單位評分結果Si的計算公式分別為:
4.權重計算結果分析。結合湖南省綠色金融發展統計數據進行各評價指標權重的計算,其一是綠色金融發展水平(17.92%),其中“綠色信貸”權重為9.89%、“綠色證券”權重為8.02%,該指標可用于衡量綠色金融體系發展質量;其二是基礎設施建設(9.39%),其中“從業公司數量”權重為4.66%、“金融從業者數量”權重為4.74%,說明采用擴大行業規模的方法對于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的貢獻度較低;其三是政府支持力度(13.88%),其中“金融支出”權重為5.07%、“節能環保支出”權重為8.80%,說明政府在環保事業上的投入與支持能夠反作用于金融行業發展;其四是綠色社會意識(58.81%),其中“公眾綠色意識”權重為19.42%、“學術關注度”權重為39.40%,說明公眾與學術研究人員綠色意識的增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政府應推行科學的財政引導政策,積極搭建信貸政策和綠色產業導向政策,鼓勵綠色經濟的創新發展。例如聯合金融機構,采用金融技術手段、優惠政策等多種不同的形式積極推動綠色產業經濟體全面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對部分企業在綠色環保項目投資方面提供一些優惠措施,包括貸款利息、數量以及還貸條件等。例如湖南建行在當地政府指導下充分利用自身金融專業優勢,聚焦鋼鐵、煤炭等產能過剩行業進行企業財務狀況、產品結構、內部管理模式的深入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面向企業實際制定產業轉型升級方案,促使企業負債率降低近18%,產品盈利能力提升1%以上,助力企業實現產能升級目標。
湖南省要重視加強生態環境和生態保護建設,同國家戰略協調發展,提供更多的綠色投資機會。首先要強化各部門特別是金融同環保部門的有效合作。其次,要重視加強綠色信息披露,使信息共享機制不斷完善化發展。最后,政府要給予綠色產業一定的資金扶持,促進并引導社會資本的大力投入。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金融同環保部門的有效合作。金融服務平臺要通過環保部門收集更多企業的環境信息,并加強環境信息的審核和更新,然后再使金融機構擁有更多信息獲取權限。與此同時,金融機構要定期對將環保信息的應用情況、綠色金融的執行情況向環保部門進行有效反饋,從而使綠色金融發展機制走向良性發展道路。在這個過程中,環保部門專業人員要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評審企業環境信息,將有效信息反饋給金融機構,同時金融機構也要全力配合環保機構相關工作,并及時提供相關信息的反饋。
1.完善綠色金融監管體系。一方面構建綠色金融風險防范管理體制,依托合作機制的建構應對綠色產業融資風險。例如建行湖南省分行面向不同類型客戶制定差異化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辦法,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將多家不符合嚴控標準的客戶及項目實行退出。通過使用多項環保問題整改措施,涉及信貸金額總數達到5.6 億元,該行綠色信貸不良率降至0.09%,有效筑牢綠色金融發展的防火墻,實現綠色信貸高質量發展目標。另一方面,要積極構建綠色融資審核系統,對綠色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跟蹤,確保綠色金融項目投入的資金可以在綠色建設項目中得到有效落實。
2.完善綠色金融法律體系。政府機構以及金融機構、監管機構應聯合制定法律法規,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以及補貼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全面融入金融服務平臺,促進綠色金融機構創新綠色產品,并積極推動我國法律制度體系的完善化發展。例如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以“接地氣”為目標探索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路徑,創新推出“排污權抵押貸款”這一新興產品,截至2020 年末累計發放綠色貸款金額達到183.4 億元,真正解決部分企業在排污權交易上缺乏抵押擔保的困難,為湖南省綠色金融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對我國金融體系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雖然人們面臨大數據時代帶來的重要機遇,但要想真正把握住并不是很容易。因此應加強政府引導與監督,激活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活力,搭建綠色金融供需橋梁,加強金融同環保部門的有效合作,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從而推動湖南省綠色金融體系的戰略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