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艷 李怡穎 普洱廣播電視臺
融媒體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最大程度上整合了媒體資源,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互補,以達到最佳的信息傳播效果,這也是媒體現代化、多元化、數字化發展的體現,對于傳媒行業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的興起對傳統媒體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傳統媒體為了適應新媒體的發展,積極進行了媒體融合轉型,并利用新媒體直播技術增加信息傳播的廣度,實現了信息的實時傳播。
1.電視直播技術
媒體直播在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直播與新媒體直播在技術上有著較大的差異。從傳統直播技術方面來看,其直播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直播技術成熟度較高,在政府大型會議、晚會、重大事件、自然災害等直播中的應用,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人們通過電視可以第一時間獲取這些信息。直播技術主要借助的是衛星傳輸系統,現場攝像人員使用攝像機實時錄制,將錄制信息轉換為SDI 信號,而信號經過編碼后,通過衛星傳輸系統發送出去,電視臺在接收信號后,再次進行解碼并將信號傳輸至電視端,以此便完成了整個直播流程。
2.新媒體直播技術
新媒體直播首先是在現場拍攝,然后直接將信號發送至網絡平臺運營商的服務器中,運營商將直播信息直接上傳至自身的平臺中,最后受眾使用手機、電視、電腦等,可直接解碼觀看,主要運用的是網絡信息技術。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直播技術主要是借助衛星傳輸信號,并經電視臺解碼后,將直播信息發送給電視終端。而新媒體的接收終端較多,但借助的是網絡傳播。
傳統直播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其是借助衛星進行信號傳輸,如果天氣發生變化,比如大范圍的降雨,會對信號傳輸的質量造成影響。還有就是直播車的位置,如果其處于信號條件不好的區域,那么將無法與衛星建立良好的連接,甚至是會導致直播信號中斷問題,而且直播所用的設備價格高昂,直播經濟性較差。新媒體直播信號是通過網絡與基站傳輸,受到外部環境干擾較小,信號傳輸穩定,直播費用要少于傳統直播。
傳統直播的終端是電視,而新媒體直播終端更加的多元化,不再局限于電視,而是包括電視在內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受眾觀看更加便利,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觀看直播節目。而傳統直播終端只有電視,無法移動,觀看不夠便捷。在信息化社會,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已經發生改變,由之前的各大電視臺轉向為網絡中數量眾多的新媒體,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寬,且獲取信息時效性、便利性更好,逐步侵占了傳統直播的市場份額。
傳統直播的主體是電視臺,直播的專業性非常高。而新媒體直播的主體則更加的多元化,直播主體包括了電視臺、廣播臺、網絡各大媒體平臺,以及個人直播。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可作主播,極大豐富了直播的形式,像教育類、美妝類、服裝類、綜藝類、生活類等,主播通過直播平臺選擇自己要直播的類型,然后使用手機就可完成直播的各項操作,而且目前5G 網絡有著大帶寬、低時延的特點,解決了大視頻傳輸過程中出現的緩沖、中斷問題,直播效果顯著。
我國網絡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全面覆蓋,手機上網用戶已經接近10 億戶,使用手機直播的用戶數量也十分可觀。雖然我國正在推進5G 網絡,但4G 網絡還擁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所以4G 直播技術現在仍在使用。4G 直播使用的設備體積較小、方便攜帶,為個人直播提供了便利,其主要借助4G 網絡進行信號傳播,與3G 網絡相比,數據傳輸速度加快,完全滿足直播信息傳播的帶寬要求,實際直播效果良好。使用4G 直播技術后,直播信息可在各大網絡平臺、手機APP 中傳播,用戶可使用手機、電腦終端接收,而且直播技術與新媒體技術融合后,可以實現在線互動,增強了直播受眾的參與度。在實際的直播中,主要使用的設備是攝像機、手機、4G 背包,首先,使用帶有攝像功能的設備進行拍攝,如果對畫面清晰度要求不高,通常使用的是智能手機,如果對畫面有一定的要求,可使用高清的攝像機;其次,將拍攝的畫面實時上傳至新媒體平臺,經過切換臺之后,對信息轉碼處理成MP4 文件,同時完成視頻數據的封裝,并上傳至平臺的服務器中;最后,受眾在新媒體平臺中就可觀看到直播內容。
5G 網絡是基于4G 網絡發展起來的,其在信息傳輸上具有大帶寬、低時延的特點,可完成大批量的數據實時傳輸,進一步提高了信息數據傳輸的速度與容量,增強用戶的速率體驗,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為新媒體直播技術在媒體融合中的應用奠定了信息傳輸基礎。5G 直播技術帶有4G 直播技術的特點,也可在多種終端、多個新媒體平臺中進行播放,將直播信號傳輸速度更快。5G 直播技術只需要使用一臺智能設備,安裝直播平臺提供的軟件后,就可開始進行網絡直播。與4G 直播技術相比,5G 直播信息傳播速度快,幾乎不存在時延,傳輸信號更加穩定,可完全滿足直播對穩定、清晰度、同步性的要求,以及在實際的直播過程中,可以隨意轉換畫面角度,邊走邊拍,實時性、畫面流暢度更好。其直播信號傳輸過程、受眾觀看方式與4G 直播技術相同。
P2P 目前的定義是Pointer-to-Pointer(點對點)與PC-to-PC(計算機端對計算機端),也就是說該技術不再經過服務器,而是直接進行端到端的數據傳輸。該技術在新媒體直播中的應用,主要使用的是分布式網絡技術,將網絡各個節點放在同等地位,不再區分節點是主機,還是客戶端,或者是服務器等,而是將這些節點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具備服務器的所有功能,并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建立了彼此之間的信息通道,實現點對點的信息數據傳輸。此外,該技術對各個節點進行了重新的定義,每個節點即是資源的提供者,同時也是資源的需求者,沖破了C/S 架構的限制,使信息傳輸更加的精準、有效、直接,避免了用戶信息泄露問題,所以該技術在新媒體直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受到用戶極大歡迎。
流媒體技術實現了直播信息下載與觀看的同步進行,也就是說受眾可以一邊觀看直播,一邊下載直播內容,從而增強了受眾觀看直播的體驗。在流媒體系統中,P2P 是其直播源,直播人員首先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直播,并將這些信息進行壓縮,其次上傳至流媒體系統,經過服務器加工處理后,再進行傳輸解碼方可完成直播信息的傳播。以上兩種技術的融合,提升了流媒體的功能性,可獲取現場多個畫面,而受眾在終端可以進行分屏觀看,受眾觀看體驗更好。該技術還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并且在P2P 技術的支持下,確保了信息傳輸的安全性。
傳統媒體要想實現媒體的高度融合發展,應對自身的演播室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充分利用新媒體直播技術的優勢,進行傳統直播模式的優化,打造出新媒體直播模式。比如,使用手機視頻App,如快手、抖音等,設立自身的官方賬號開展直播活動,支持人在演播室不但可面向電視受眾進行直播,還可面向眾多新媒體平臺的用戶開展直播,極大擴展了信息的傳播面。而且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還可適時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以增強受眾的參與度,提升受眾的黏性。在直播畫面中,還可使用分屏模式,將直播現場、演播室進行分屏展示,受眾可以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直播具有非常好的時效性,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可完成信息的大范圍傳播。由于傳統直播技術需使用設備與直播車,直播成本較高,直播反應較慢。在新媒體直播技術的支持下,傳統媒體使用智能手機就可完成前沿報道,極大提升了新聞事件的反應速度。在直播前移中,需要傳統媒體完善自身直播平臺的建設,并借助自身受眾的優勢,組建平臺的粉絲群,方可實現良好的直播效果。
傳統媒體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受眾基礎、新聞話語權等方面的優勢,在融媒體發展過程中,要與新媒體進行區分,需要其體現自身新聞制作的專業性,凸顯自身主流媒體地位,需要傳統媒體在利用新媒體直播技術中,正確引導輿論導向,擔負起自身新聞報道的責任,進一步鞏固自身新聞傳播的地位,以樹立當代傳統媒體的良好社會形象,為社會大眾提供高質量、正能量的新聞信息服務。
在新媒體出現后,受眾對信息的時效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傳統媒體信息傳播較為滯后,則會降低信息傳播的價值,而且受眾在事發早期已經從眾多的新媒體平臺中獲取了該信息,長此以往,傳統媒體將難以保證自身的收視率,基于此,新媒體直播技術的運用將變得至關重要。目前,新媒體直播技術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推動下,逐漸形成了4G 直播技術、5G 直播技術、流媒體技術、P2P 直播技術等,這些技術在新媒體直播中的運用,取得了非常好的直播效果,直播信息傳輸更加快捷、畫面更加的清晰,提高了受眾的直播觀看體驗,彌補了傳統直播中的不足,進一步促進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