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剛 趙建紅 河北廣播電視臺
受科學進步的影響,各式各樣的新媒體應時而生,其發展速度早已超出預期,具有顯著提升信息傳播速度的良好功效,也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各類問題也漸漸凸顯出來,為廣播電視節目編輯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對此,廣播電視臺想逆風翻盤,確保自身地位不被動搖,在滿足民眾精神享受的同時,有效掌控輿論新風向,就必須了解時代的發展需求,以媒體市場要求為基準,采取先進的新媒體技術手段,革新編輯模式,最終提升其質量,使電視節目的吸引力更勝從前[1]。
就實際情況來看,以往的廣播電視媒體為尋求發展,已慢慢融入科技信息化的洪流中,跨入新媒體時代。據悉,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往往較為單一,主要依賴于聲音、畫面對各類節目進行報道,編輯業務手段也具有束縛性,無法帶給觀眾新鮮感。相較之下,新媒體的視覺沖擊感則較強,相關網絡報道具有互動性及開放性的新特征,因此便直接增加了編輯工作的難度。一般情況下,網絡報道主要便是以新媒體形式開展信息收集、采訪互動等工作,在對新聞進行報道時,需整理民眾意見以及相應的調查結果同時播報,這便要求編輯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不僅要熟練的操作各類社交平臺及網絡互動工具,還要結合實際工作狀況靈活運用??偟膩碚f,新媒體是科技進步與發展的必然產物,其主要特點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傳播信息量大,受眾可借此在短時間內獲取海量信息,包括,娛樂、經濟以及政治等方面。第二,傳播時效性強。眾所周知,新媒體獲取信息的全過程都較為便捷,尤其是即時新聞,主要以現場直播的方式進行,可最大程度保障新聞信息傳播的時效性。第三,具有較強的互動傳播性。自手機終端和網絡技術問世以來,民眾便可通過微信、微博等途徑加入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實現節目互動效果。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民眾對其了解度也逐漸增加,進而更多的通過此渠道獲取有效信息,以至于傳統的媒體漸漸失去絕對領導地位,廣播節目的受眾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廣告收入也一落千丈。由此可見,新媒體的出現無疑給予傳統媒體沉重一擊。針對以上情況,傳統媒體必須從自身現狀出發開展革新工作,才能在傳媒領域站穩腳跟,以技術及理念優勢提升傳統媒體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拓展受眾群體。
在日常生活水平明顯提升的大環境下,民眾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便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媒體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早已不再局限于電視節目,更是直接擺脫其被動地位,實現觀看自主的理想狀態。在民眾參與傳播的階段,不知不覺便會成為傳播支點,進而強化其媒體意識,提升媒體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準。新媒體崛起對傳統廣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傳統廣播媒體必須正視自身存在的缺陷,并通過科學途徑改變當前媒體行業的不平衡狀態,將新媒體行業的長處與自身的落后點結合起來進行改造、升級[2]。
在新媒體還處于萌芽階段時,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及受眾便已固定,相關廣告也處于穩定不變的狀態。長此以往,媒體從業人員便容易缺乏憂患意識,養成不思進取的工作態度,更難以具備升級轉型及創新理念,最終節目效果將一言難盡。受此類不良因素的影響,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逐漸脫離社會現實,無法滿足民眾的真實需求。部分媒體從業人員甚至不具備專業資質,技術水平、學習意識等也都明顯不足,以至于廣播節目編輯者無法熟練掌握各類儀器設備、剪輯軟件等,進而嚴重阻礙廣播節目編輯的發展。
隨著社會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互聯網技術也緊隨其后。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已全面進入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而為民眾獲取可靠信息提供了捷徑,新媒體儼然已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部分廣播電視節目編輯的觀念還存在滯后性,編輯方式也有待創新,以至于遲遲無法激發受眾的觀看熱情,最終大量受眾便會流失,影響節目收視率及輻射程度。
在新媒體平臺不斷增長的現階段下,媒體環境也受其影響發生巨變,廣電事業對專業性的要求相對較高,而廣播電視編輯更是直接關乎節目的最終呈現效果。與此同時,傳統工作模式的弊端也逐漸暴露,致使電視臺內部管理、分工等事宜存在較大出入,難以滿足其發展的實際需求,各工作人員身兼數職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相關執行難以落到實處。此外,在人手嚴重缺乏的情況下,為及時完成節目編輯工作,節目組通常會采取臨時調派人員的方式,輔助相關工作的開展,但此類人員往往不具備專業知識,實操能力也無法保障,最終影響節目的播出效果。
處于創新時代的廣播電視節目往往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加之節目編輯人員的工作理念未能與時俱進,導致節目編輯的手法過于單一,同質化問題日益嚴峻。久而久之,受眾便會出現審美疲勞,進而失去觀看熱情,節目收視率直線下滑,甚至影響廣播電視臺的輿論引導職能[3]。
先進設備作為制作廣播節目的有力武器,可最大程度保障其質量。在媒介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廣播節目的采制設備也不斷革新,可顯著提升廣播節目編輯的效率。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受眾對所接受的內容便具有更高要求,與之息息相關的廣播節目編輯能力與水平更需不斷提升,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此外,廣播電視臺可增加對編輯設備、軟件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并利用新興媒介手段,培養編輯人員的相關能力,使其能熟練掌握設備,進而促進廣播節目編輯工作的創新。相關領導人需要認識到,廣播節目編輯一旦缺乏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創新之路將會困難重重。
廣播電視節目應順應時代的發展洪流,明確未來的前進方向,而不能局限于落后的舊技術,才能實現革新。因此,可將廣電媒體和優化媒介進行有機整合,優先進行內部改革,并要求各類從業人員都加入編輯創新工作中,以眾人之長,探尋能提升廣播節目編輯技術的有效方案。這便要求一眾人員必須突波舊思維的禁錮,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并根據新時代媒介發展特點,汲取其中的寶貴經驗,實現編輯技術的優化升級,助推廣播電視節目走上媒體行業發展前沿。
當前,受眾已成為媒體工作中的重要一員,廣播節目編輯工作的改變并非是無目的性的,而應優先考慮受眾需求,從受眾角度出發,以優化轉型后更好的服務社會為最終目標。新媒體時代下的受眾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對廣播媒體進行節目制作時,應明確節目內容的內涵及深度,再保障其形式處于同一高度。所以,廣播行業相關人員在日常生活中便要仔細留意市場的需求,通過實地考察調研的手段,掌握各類受眾的基本情況,并不斷留意各類人群的共同需求,以此促進廣播節目編輯工作得以高效、有序開展[4]。
就廣播節目編輯流程而言,主要涉及資源整合、信息收集、生產等內容,其中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對廣播節目來說,必須走高效、多樣的發展道路,才能在特殊背景下提升廣播節目的信息收集、分析及整理水平。但若采用以上方案,節目編輯的過程便會極度缺乏趣味,進而難以滿足受眾的好奇心理。所以,廣播節目編輯人員可通過制定不同方案的途徑,使信息獲取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受新媒體影響,民眾的信息交流方式早已有所突破,對此,在廣播節目的制作階段,應綜合調查社會各人群的實際生活狀況,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終使節目長久地保持鮮活力。
在媒體融合速度不斷加快的同時,信息交流的過程也呈現出瞬息萬變的狀態,其中的關聯性便愈加緊密。因此,準備廣播節目內容時,由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編輯信息再到播送的全過程,都可在媒體融合的“監督”下進行,以便擴大信息傳播的影響力。另外,還可革新廣播信息的播出形式,例如:插播方式,從而讓受眾體會到信息的真實性。通過金字塔原理播放模式,對節目信息作具體說明,具有簡化信息傳播過程、增強受眾體驗感的良好效果。從內涵方面來看,廣播節目的信息處理、報道等都追求極簡化,若內容過于冗長,受眾便會失去耐性,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廣播服務的大眾功能。據實際情況可知,大部分電視臺都已開通官方賬號,受眾可通過此渠道了解相關機構、采編人員的真實狀況,并可在收聽節目之余發表自身觀點,并與其他受眾進行探討。因此,廣播節目編輯人員必須時刻保持新聞敏銳度,在生活瑣事中發掘更多有效信息,再對其進行區分、整理后補充缺失部分,必要時還可加入新觀點,引發受眾共鳴。
傳統媒體早已深受媒體融合的影響,尤其是在新媒體初現時,以電視廣播為代表的傳統媒體行業便遭受了巨大沖擊,最明顯的表現當屬受眾嚴重流失,相關行業甚至一度陷入進退兩難的發展境地。針對此種現象,在廣播節目內容的制作階段就必須改變運行模式,通過與時代接軌的方式,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受智能化通信設備的影響,民眾越來越依賴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對此,廣播節目的剪輯要根據受眾特征進行適當調整,在新興媒體技術的良好作用下,通過共享交互的方式分享資源。另外,廣播節目的播放也應突破時間限制,以便受眾隨時隨地都能了解各類信息,增強其實用性[5]。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節目必須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就此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舉措,通過轉變節目編輯理念、優化編輯手段以及提升相關人員專業技能等方式,擴大節目的影響力及輻射范圍,進而提升其收視率,使廣播電視節目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此外,新媒體理念對節目編輯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如此才能增強節目趣味,吸引更多受眾目光,更高質、高效的完成輿論引導工作,打造深受民眾喜愛的電視節目,通過推動廣播電視進程為社會發展略盡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