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買爾江·斯地克 新疆《吐魯番日報社》
快速普及發展的5G 技術,使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迎來了新的浪潮,新媒體影響力在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創造了諸多新的媒體形式,如借助4G 提速紅利的短視頻,在短短數年時間內便迅速占據了主導地位,且這種影響力還在不斷提升[1]。在短視頻環境下,新聞深度報道仿佛進入了“寒冬”,短視頻有效迎合了受眾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越來越多受眾將短視頻作為自身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平臺。在片面追求短小精悍、傳播高效的短視頻時代,新聞信息傳播正在面臨新聞泛濫、混淆視聽等諸多問題,受眾通常更為關注自身感興趣的內容,但針對信息的真實性則極為容易忽視,因此推進新聞深度報道勢在必行。
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信息呈現為幾何倍數的增長態勢,越來越多自媒體開始采用佚事緋聞、假新聞去博取受眾眼球,尤其是各個短視頻平臺,為追求點擊量與首發優勢,各種短視頻采用不負責任的報道方式,引發了嚴重的負面輿論。與此同時,短視頻平臺本身沒有針對受眾個人進行限制,個人都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進行自身言論的發布,導致各種假新聞、留言開始在網絡當中肆意傳播[2]。“沉默的螺旋”針對輿論進行了有效的解釋,由于社會個體存在對社會孤立的恐懼,個體通常會把這些恐懼趨同于多數意見形成從眾的趨同行為。正是因為“沉默的螺旋”的影響,相較于權威媒體來說,廣大社會個體通常更為相信彼此之間流通的信息,多數意見群體則會對少數人意見產生直接影響。在這個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新聞信息傳播正在面臨巨大的困境,真相本身并未改變,也沒有受到大眾的質疑,只是受眾通過短視頻觀看初步報道以后,對后面的深度報道不再重視了。
新聞深度報道的主要意義在于追求報道的深度,即針對新聞真相進行刨根問底。處于當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媒體行業中充斥著大量片面追求點擊量的斷言式短視頻新聞,這些短視頻迎合了受眾的點擊需求,通常只是在片面了解新聞信息后便開始第一時間進行制作,不會考究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并且這些媒體往往都是追求新聞熱度,并不會進行后期報道,導致新聞信息失真。而要想糾正短視頻環境下的真相缺乏與信息泛濫問題,無疑離不開深度報道。從當前主流媒體來看,即便是在面臨新媒體的沖擊,諸多專業媒體,尤其是專門開展深度報道的主流媒體,其并沒有被當前碎片化的傳播理念同化,而是嘗試通過轉型發展,仍舊堅持深度報道的責任[3]。實際上,盡管當前短視頻新聞傳播模式所帶來的社交化、碎片化、表象化,使得新聞深度報道面臨巨大困境,但主流媒體本身在權威性方面的優勢仍舊無可替代,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與品牌效應、主流媒體本身對新聞真相的追求,迫切需要將自身的優勢轉化為影響力,以負責任的態度去糾正短視頻時代的斷言式新聞。
從當前受眾群體觀看短視頻的需求來看,主要表現為垂直化、深度化的特征,同時也更為重視短視頻所帶來的新奇感、互動感、體驗感。短視頻環境下的新聞報道并非擯棄短視頻這種模式,而是需要將短視頻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采用短視頻的模式進行深度報道,能夠全面打破傳統新聞生產模式,在有效提升短視頻影響力的同時,也能夠迎合受眾需求,使得受眾能夠通過短視頻形式去了解深度報道[4]。根據當前研究成果來看,短視頻只是更為符合受眾碎片化的閱讀習慣,當受眾有長時間的閱讀需求時,其自然會選擇高質量、較長的視頻。因此,短視頻環境下的新聞深度報道,應當充分利用短視頻優勢去進行傳播,利用短視頻平臺生產高質量的深度報道視頻,從而有效提升新聞深度報道的影響力。
從當前短視頻新聞傳播情況來看,立體式深度報道無疑是當前短視頻最為欠缺的內容。因此,對于新聞深度報道來說,應當從短視頻新聞傳播的缺陷入手,創造立體化深度新聞短視頻報道模式。具體來說,應當推動傳統媒體模式與新媒體之間進行有效的整合,對網絡熱點新聞或者重要新聞事件的報道來說,追求深度報道并非局限于傳統模式,而是設計層次不斷深入的系列短視頻,根據新聞信息的發展過程中來進行短視頻的制作,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其他新聞媒體模式,建立短視頻報道的傳播矩陣,以此來針對新聞事件開展立體化深度報道。通過立體化深度新聞短視頻模式,可以對新聞主體或者事件進行更為全面的報道,且能夠不斷跟隨新聞信息挖掘深度來進行補充,并且利用多媒體進行信息集成,也能夠進一步提升新聞深度報道的影響范圍,使得受眾能夠針對新聞信息進行更為長久的關注,在迎合受眾碎片化閱讀需求的同時,能夠提升短視頻新聞報道深度[5]。
立體化深度新聞短視頻報道模式并非在傳播模式方面改革,同時還需要在信息傳播、新聞報道深度方面進行更為深入的耕耘,致力于解決傳統短視頻單一、短小的傳播模式,同時強化短視頻一事一主題的傳播模式,在這個過程中綜合利用音樂、圖片、視頻等多元化的元素,以此對新聞報道主體進行更為深入的梳理,同時針對內容進行相近的解釋,使得新聞主體因果關系、邏輯演進、變化趨勢等方面符合深度報道要求。如此,立體化深度新聞短視頻報道模式才能夠更好地迎合受眾需求,最終使得新聞深度報道具備“漣漪效應”。
需要注意的是,傳統媒體作為有效聯系黨與群眾的樞紐,在推進短視頻深度報道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政治導向,傳播正能量、傳播時代精神,應當始終堅守黨和人民的喉舌不動搖,對新聞真實性的堅守、追求,主動抵制新媒體時代的各種誘惑,始終秉承對政府負責、對受眾負責、對歷史負責、對社會負責以及對自身負責的信念,在新聞深度報道的過程中,不但需要客觀、真實的記錄新聞事件的細節內容,同時還應當針對新聞事件進行全面的挖掘,全面揭露新聞事件當中的深層次信息,使得受眾能夠深入了解新聞事件的真實內容。
正如上文所述,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受眾習慣的轉變,自媒體、短視頻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大。深度報道要想獲取競爭優勢,必然需要針對新聞信息傳播途徑進行改革,盡可能選擇大眾喜歡的傳播方式來進行深度報道。與此同時,對廣大新聞工作者來說,必須要深入了解受眾群體,從傳統的對“大眾”追求,逐步轉化為“社會化群體”。在創造立體化深度新聞短視頻報道模式的同時,還需要針對新聞深度報道創作內容進行變革,真正從受眾出發,分享創作,使得新聞深度報道得以有效拓展。立體化深度新聞短視頻報道模式有效拓展的深度報道平臺,信息深度報道在多個平臺進行傳播的過程中,媒介行業必然也會迎來一種全新的傳播模式。當受眾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朋友圈、貼吧等獲取信息以后,抑或是通過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平臺等獲取信息以后,同時覺得新聞信息似乎很有道理的情況下,受眾往往會通過其他權威媒體進行求證。基于信息傳播方式改革拓展傳播載體,受眾能夠利用多個平臺去進行求證,從而有效迎合受眾的求證需求,并在求證需求的引導下,逐步去了解新聞深度報道信息[6]。如此,傳播載體的有效改革,新聞深度報道才能夠不斷提升影響力,在各個平臺中不斷提升影響力,解決短視頻新聞傳播的真相缺乏問題。
在短視頻環境下,單純采用傳統的新聞深度報道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當前受眾對于互動的需求越來越高,新聞深度報道也需要高度重視受眾的互動需求,嘗試打造一條多元互動的新聞深度報道途徑。具體來說,通過多元互動引導受眾參與深度報道,不但能夠進一步豐富新聞深度報道的內涵,同時也可以顯著提升受眾群體對深度報道的關注程度,能過獲取傳統新聞深度報道模式所缺乏的受眾反饋。互動式的新聞深度報道,離不開廣大受眾的參與,即便是嘈雜的受眾群體當中,也隱藏著非常多輿情信息分析方面的獨到智慧與集體智慧,通過利用受眾的這些智慧,能夠針對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的審視,再次挖掘新聞事件當中蘊藏的動因,為新聞深度報道提供新的視角。在媒介融合大環境下,各個媒介的邊界正在日益模糊,新聞深度報道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優勢,讓受眾參與進來,邀請受眾參與整個新聞深度報道的過程,以此來針對新聞深度報道進行多元化的討論、延伸。如梨視頻平臺,前期多數新聞以新聞工作者取材為主,當短視頻興起后,就四川觀察來說,在日常新聞中甚至會將普通受眾在自己賬號發布的新鮮新聞進行取材再通過“二次創作”發布,伴隨而來的是受眾在評論區進行討論的空間被放大,參與感日益強烈。通過多元互動引導受眾參與深度報道,能夠使受眾群體與媒體之間進行密切的聯系,有效縮短雙方之間的距離,媒體也可以利用受眾的視角去挖掘新聞,站在受眾的角度進行思考,無疑能夠有效提升新聞深度報道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短視頻在推動媒體行業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變化,短視頻環境下新聞深度報道面臨困境是不爭的事實。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當正視當前新聞深度報道面臨的困境,主動分析當前短視頻新聞傳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充分結合受眾需求,通過創造立體化深度新聞短視頻報道模式、基于信息傳播方式改革拓展傳播載體、通過多元互動引導受眾參與深度報道,利用短視頻優勢進行新聞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