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伶俐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普及應用,新聞報道的可視化趨勢愈加明顯。它打破了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有效滿足了受眾的多元化信息獲取需求,體現出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效果。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可視化生產等的聯合推動之下,新聞報道可以將不同時空,不同數據的背后價值和具體的新聞事實融合成一個整體,然后借助圖文與非線性技術手段,用形象生動和動態可視化的形式呈現。隨著5G 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新聞生產與傳播方式顯現出超高速與低延時的優勢,應該將這樣的優勢應用到新媒體新聞報道可視化發展當中,促進二者相輔相成。
新聞報道可視化就是從過去單一的文字新聞報道轉變為以圖片、視頻等形式為主的新聞報道。新聞報道可視化的產生時間是于2011 年,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顯現出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這為新聞報道的創新提供了極大的支撐動力。現階段,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聞報道日益增多,其形成的可視化特征也更加鮮明,如新浪新聞客戶端為廣大用戶提供的全網資訊、熱點要聞、熱門直播、等欄目中就包括了集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為一體的可視化新聞報道。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可視化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1)傳播形式發生變化。在傳統的新聞報道中,受眾通過紙質報紙、錄像剪輯播出等形式獲取新聞資訊,傳播形式相對單一。可視化新聞則實現了對傳統新聞報道的革新,依托可視化形式的新聞報道除了可以滿足新聞信息傳播之外,還可以便捷地運用圖像等元素讓新聞變得更加形象。由此可見可視化新聞是新聞傳播形式變化下的有益探索,符合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2)受眾需求發生變化。對于新聞報道工作來說,受眾需求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新聞獲得更多關注的情況下,才可能在新媒體時代中生存。現階段,社會上充斥著多元的文化價值觀,這使得受眾的審美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信息形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渴望從海量信息當中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資料,而可視化新聞的實現就有助于滿足受眾的這一需要,讓新聞事業的發展獲得更多受眾的支持;(3)新聞傳播影響力拓展需要。新聞可視化有助于方便準確地呈現新聞信息,消除單一語言表達下的接受問題,進而引起受眾的廣泛關注,深層次擴大新聞傳播的范圍與影響力。如對于老年群體來說,在播音員語言表述的同時有可視化對應內容的精準展示,對于提升信息接受度有積極價值。
可視化新聞屬于新媒體環境下融合新舊媒體得到的重要成果,它和過去的數據新聞有很大的差別,表現出明顯的故事性傾向。換句話說,可視化新聞雖然也是把數據作為原料,不過要特別注意把數據邏輯關系注入圖片,進而形成形象生動的故事來展開報道。即在簡單的視頻、文字表達下就能夠實現更多信息內容的傳遞。新媒體新聞報道可視化特征主要體現在:一是交互性。在當下的新媒體背景下,人們有著強烈的表述個人觀點的欲望,存在非常迫切的新聞信息獲取需求。可視化新聞這一新型報道形式,高度重視這種市場需求,并可以借助網頁數據鏈接等方法,讓受眾深入到具體的新聞情境當中,以滿足他們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意愿。這就顯現出可視化新聞報道鮮明的交互性,有助于讓新聞報道獲得良好反響。二是預測性。真實與客觀是新聞報道的基礎要求,讓新聞得到理解與接納是進一步的工作要求。新聞報道可視化除了可以保證上述目標的達成之外,還增加了新聞預測性,可以通過研究當下的數據信息形成未來事件發展可以參考的曲線,從而進一步吸引受眾。三是不穩定性。可視化新聞報道和過去的文字新聞有很大的差別,它需要依靠多方面技術人員的參與以及協調配合,從而把圖片、視頻等信息合理調整進行整體呈現。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的存在,報道前要花費更多時間做好制作與編輯,這不利于新聞時效性的提升。特別是針對突發性新聞事件來說,這種時效性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新聞報道的整體連貫性,體現出不穩定特征。
VR 技術屬于沉浸性體驗技術,在新媒體新聞傳播當中獲得了重視與廣泛應用,其所帶來的沉浸性體驗效果,可以讓新聞受眾獲得了良好的體驗感。VR+H5、VR+全景相機、VR+AR 等都屬于VR 技術融合應用的成果,這些成果可以幫助大眾獲得良好的效果體驗。尤其是在5G 技術手段的支持和輔助之下,新媒體可視化新聞報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階段,它利用5G 和VR 技術的有效結合來呈現新聞,這使得新聞更具沉浸感,也更加流暢,進而大幅度提高了用戶的可視化體驗。比如2019 年春節網絡直播晚會就是5G 和VR 技術整合應用的成果,它借助高速傳播速度和極短的延遲速度,讓廣大觀眾的沉浸感更加深刻。
5G 技術在數據的處理以及傳輸方面實現了變革升級,大大擴展了信息收集范圍,也讓數據資料的處理更為專業和準確,這減少了信息傳輸過程當中的卡頓等問題。但是信息大量傳播的同時也會給新聞受眾帶來困擾——被海量信息圍繞甚至淹沒,繼而影響有效新聞信息的獲得。現階段,受眾往往不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沉浸在晦澀難懂的數據信息當中,這直接導致受眾的新聞偏好發生變化,朝著可視化的方向發展。因為可視化新聞形象生動與簡潔易懂的特點會給他們獲取信息帶來更大便利。與此同時,5G 技術大幅度拓展了信息收集能力,可以將有效信源快速變成新聞源。有了5G技術的支持,一線記者及時獲取以及上傳的所有數據都可以得到有序歸納和利用,從而奠定了新聞報道可視化的信息基礎,讓可視化新聞素材更加準確可靠與豐富多樣,最終給受眾呈現出不同形態與維度的新聞信息,滿足新聞定制的實際需求。
可視化新聞具備動靜結合的鮮明特征,其中,動態可視化的呈現效果往往伴隨互動動作生成。新聞媒體通過提高可視化新聞互動效果可以有效提高用戶黏性水平。事實上,早在4G 時代,諸多媒體就已經開展可視化新聞互動性的研究以及嘗試工作,不過當時的嘗試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操作簡單欠缺良好的互動性。新時期在5G 技術的支撐與加持下,新聞媒體可以將高速傳輸速度作為基礎,讓可視化新聞報道的整個互動過程變得更加順暢,從而提高受眾互動體驗感受,為互動模式打造廣闊空間。比方說人民日報客戶端《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H5 產品就是具備良好視覺沖擊力以及互動效果的作品,獲得了強烈反響,也進一步證明了5G 技術應用的優越性。
新聞游戲化是指在真實事件當中選取素材,然后利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新聞呈現,供給以真實世界為資源基礎的虛擬性體驗。新聞游戲屬于新興形式,是可視化新聞的進一步發展,但它沒有把關注點過度放在某一視覺層面,而是渴望通過各種游戲形式,讓受眾對新聞事件獲得真實而又深刻的體驗。在進入5G 時代之后,信息傳播速度有了極大程度的提高,這無疑給新聞游戲的普及推廣帶來了更大空間。值得注意的是,新聞游戲完成了對新聞事實情況的再現,可因為傳播信息的內容比較有限,制作程序也較為復雜,故缺乏一定的時效性,只能成為新聞報道的一個補充,或是在虛擬游戲當中基于沉浸體驗給人們提供新觀點。但不管形式如何,這都可以有效增加受眾交互體驗,讓他們在情感上獲得良好共鳴。換言之,這種新聞游戲在本質上仍舊是新聞,只不過是通過引導受眾積極參與和踴躍體驗的方式來增加新聞說服力,讓受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在新聞信息的研究與分析當中,應該著力討論提高新聞質量的方法,重視新聞互動性,提升用戶粘性。
5G 時代后,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開始被多種多樣的信息表現形式影響。面對受眾喜好及載體技術的變化,可視化新聞傳播應加強新聞關聯性內容的整理,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由于可視化新聞不再單純運用文字符號,而是注重多手段、多媒介的融合,如圖片、視頻、大數據等的引入,這就給關聯性報道的編輯等方面帶來挑戰,但這正是可視化新聞報道的優勢所在。通過在文字報道當中融入圖表、數據等信息,更有利于體現敘事者的觀點態度;把視頻動畫等信息融入新聞表達當中,能夠讓信息更加生動形象,進一步傳播效果。H5 形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受眾參與積極性,保證互動體驗質量。另外,5G 技術的推廣帶來的不僅是通信技術的革新,還緊密了不同事物、不同主體之間的聯系。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新聞報道可視化發展應以新聞的權威分析和解讀為原點,深層次挖掘并擴展信息,實現內在關聯性內容的整體分析,迎合受眾的全面新聞獲取需求。
5G 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普遍應用,讓人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得到大數據資料,而大數據可視化也逐步變成可視化新聞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持續提升數據的公開性以及透明度,記者才能夠挖掘到有效數據信息并應用到新聞報道工作當中,進而給新媒體新聞報道可視化帶來更多價值產出。在5G 環境之下,海量的數據信息收集對于新聞報道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隨著獨立性數據平臺的日益增多,新聞報道收益也取得明顯提高。對此記者要做好和諸多平臺的溝通互動開展平臺間的密切合作,助推資源共享,提升新聞生產效益。
總而言之,5G 環境下的新媒體新聞報道在可視化發展方面迎來了一個更加快速和深層次發展的階段。面對受眾日益增長與變化的新聞信息獲取需求,新聞人應抓好5G 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積極探索新媒體新聞報道可視化發展的新動點,努力做好各類新聞的及時全面報道,切實提升受眾的良好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