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江西廣播電視臺
電視專題節目作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容易接觸的視覺產品,首先應在思想大方向上,明確應該堅持的正確理論、實踐方向,尊重客觀事實和各種自然生活規律,并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賞心悅目節目內容。要求電視專題節目的編輯制作、策劃內容有較為深刻的含義,努力做到節目能受到觀眾喜歡。其次在進行電視專題節目的編輯、策劃處理過程中,應根據節目內容的不同,堅持精簡原則,明確地表達出節目所要闡述的中心思想。避免觀眾的理解歧義,防止錯誤輿論導向,確保專題節目播出后的影響力度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電視專題節目可以采用紀實的手法進行拍攝,可以挑選有利于表現主題的事件,且不受時間的困擾,也可以將歷史資料當作創作素材進行拼接,還原事實的本身面貌。專題節目不僅可以追溯過去,還可以表現未來。專題節目的觀點一般都隱藏在事實的敘述中,他可以依賴解說陳述自己的觀點,將表達的意圖告知觀眾,具有強有力的滲透意識。敘述、議論相結合的特點,使專題節目自帶主觀引導作用。這些都和專題節目的性質有絕對關系,可成功的表現出社會影響力。
電視策劃工作,一方面為電視提供了新的觀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對實踐有明確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為節目避免決策失誤、行為失誤和資料浪費提供成功的保障。借助特定電視媒體信息素材,為實現電視行為目標,而提供的創意思路與對策,是電視策劃的基本理念思路與具體的表現方法。要分析電視媒體的生存環境,包括政治市場、文化、社會、科技視角、國家意識、市場機制、新文化、社會道德等,要確立電視媒體的整體定位、內容定位、形象定位、文化品格定位、審美定位,還要制定符合實際的戰略性策略,促使電視專題節目實現頻道專業化、品牌戰略化、信息處理化的投資管理[1]。
電視專題節目的組成形式要具備節目類型、播出長度、編輯特點、結構方式、交流方式、形象包裝等。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對新聞事實進行編輯與策劃工作,通過現代電子技術的傳播手段,以聲音和畫面為傳播符號,對新近發生的事實進行深度報道。
電視專題節目具有主題集中的特點,它的制作和設計不僅有專門的主題,且節目的內容都服務于主題,可服務于多個敘述對象,服務于多條敘事線索。
電視專題節目中所選取的人物或事件,在特定的時期或者特定的地方普遍具有代表性和現實性。精心挑選的題材,配上合適的內容,體現出整個專題節目的價值理念,指導大眾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整個事件的發展情節,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發展需要,不僅具備有深刻的現實教育意義,還要體現出鮮明的時代風采。突出先進個人、先進事例的典范作用,帶給觀眾可敬可親、可信可學的教育題材,這樣制作出來的節目會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2]。
對于電視專題節目的解說詞寫作,不是簡單的對著畫面敘述、說明,而是要有針對性的加以評價、補充,用延伸出的概念進行表述和傳達。所表述的信息概念更像一條線索,將電視畫面與同期聲共同連接起來,形成完整的、生動的故事再現。電視專題節目的解說詞應簡要明了,通過語言來解釋現象、闡明道理。對內容的論述要做到深刻、透徹、富有哲理性,并值得推敲。
電視專題節目可通過人物形象的重點描述,采用色彩鮮明的畫面,闡述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內容選擇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生活場景等。整部電視專題節目要達到情感和哲理的全面發揮,以此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達到預期的收視效果。做到這些就應該在專題節目的制作中著重細節表現。無論是人物、事件,還是社會環境、自然景物,都可以通過最微小的事物映襯出所要表達的意思概念。細節放大、寓意深刻,是電視專題節目取得成效的最好手段,從而為觀眾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3]。
電視專題節目中的背景又稱為環境,是每部電視專題片的基本構成。不僅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發生的事件,還可以進一步對事件的后續進行追蹤,為廣大受眾呈現出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全部過程。一般來說,電視專題節目都會有涉及到時代、文化、自然的環境背景,因選材不同、內容不同、所表現的主題不同,所處理的背景也不相同。在電視專題節目的編輯整理中,就要求我們有所側重、有所選擇,根據不同的選材、創意以及主題來選擇不同的背景關系。
選材多取決于我們身邊發生的特別事件、特定人物,根據這些確定專題節目的主題,構思情節、安排同期聲的拍攝工作,在表現手法上保留了生活的真實面貌。專題節目中的真實性原則不只是外部形象的真實再現,還需要對素材的來源、人物內心的心理變化進行真實再現。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專題節目的真實性、完整性和統一性。使它獨具魅力,更好的吸引觀眾、打動觀眾。
整個電視專題節目的構思要完整、新穎、科學,這也是應對專題節目的最基本要求。它的制作工序較為繁雜,從題材選擇、畫面剪輯、音響合成到字幕設計等,所有的構成要素都要符合為形式內容服務的宗旨,滿足以視角為主題,以聲音為輔助的原則。處理好畫面、字幕、解說詞等方面的相互協調關系,使它們之間互相襯托、共同合力、突出主題服務。電視專題節目要求制作精良、構思精巧,這樣才可以形成一部完美的藝術作品。
策劃是電視節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是凸顯節目主旨內容的重要準備。電視專題節目策劃可以理解成電視臺為表達某種思想或者達成某種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其利用策劃、計劃的方法,結合策劃者自身對要表達主題的見解,將要表達的理念傳達出去。電視專題節目策劃的首要目的是實現整個節目的可操作性,對節目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預計的效果進行假想,對預料出的問題進行彌補,對節目的安排計劃進行調整。其能有效地保證節目的完整性,讓節目更好地體現出特色,更好反映出節目所要表達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凸顯節目的真實性和客觀性[4]。
從電視專題節目策劃的目的來說,策劃應分為“一個目標,多個層次”進行展開。首先電視專題節目策劃的領導者要明確節目所要表達的內容、主旨以及所要用到的表達方式。其次將電視專題節目策劃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預測,并對預測出的各種問題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尋找策劃內容可能存在的紕漏,并以此找到解決串聯問題的解決方案。最后,分析節目整體的可操作性,避免貪功冒進,造成整個節目“虎頭蛇尾”,沒有深刻的主旨思想。
從電視專題節目的策劃特點進行分析,促進電視節目策劃的順利進行,要遵循以下幾個客觀規律,即明確策劃的主旨思想、明確節目主旨深化的切入點、大膽創新,避免思維僵化。分開來講,明確所要策劃節目的主旨思想就是明確節目所要表達的主體,結合節目可能存在的獨特表達方式,將所要表達的主體展示出來。結合電視專題節目的特點收集觀眾的相關數據,對表達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和修改,將節目所要表達的主旨思想,以觀眾喜歡并能夠很好接受的方式傳達給受眾。
明確節目切入點即是指要明確節目主旨升華的時機,并利用觀眾所認可的手段將主旨表達出來。其首要目的是明確切入點,積極找尋節目在表達過程中觀眾情緒最激烈的時間段或時間點,利用以小見大的手段深化節目內容,提高觀眾對節目所表達信息的理解,獲得觀眾對于節目的認同感。
電視專題節目策劃可以積極的捕捉具有創新和富有沖擊力的場面或節目細節,引導觀眾注意力的同時積蓄觀眾情緒,提高節目的整體水準。一旦電視專題節目缺少視覺方面和內容方面的刺激,觀眾就會忽視節目所要表達的思想,使得電視畫面缺少可見性,影響節目的制作效果。除此之外,電視專題節目策劃也要注重細節,多利用細節打動觀眾、營造節目氣氛,給觀眾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要求電視專題節目策劃工作者不斷豐富自己的表達手法,注意細節,讓更多觀眾喜歡和接受到節目所表達的主旨思想,增強觀眾的體驗,增加觀眾的黏性[5]。
現如今的電視節目已經朝著品牌化經營的發展方向前進,并快速的融入到時代當中。電視專題片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品種,在制作工藝上需要不斷的完善,以此滿足不同大眾的需求。
電視專題節目不要求具有時效性,但它要體現出歷史文化和社會的價值。它包含有新聞的某些特性,但和新聞又存在有不同的區別,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對事實和對自然的高度尊重與揭示。它不會取代其它的電視藝術,也不會被其它節目所取代,具有頑強的藝術生命力。現如今的電視專題節目以追求節奏性、故事性和可視性為主要目的,需要對電視專題節目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策劃。
電視專題節目所涉及的范圍極為廣泛,從會議專題到歷史題材,以及民生報道等都可作為電視專題節目的選材內容。我們需要在選材工作上找到它的關鍵所在,也就是它的內涵價值。深刻的思想內涵,會給受眾帶來心理感應,使觀眾們能夠深入其中并產生情感的共鳴,以此達到互動效果。電視專題節目中的事件要主題突出,場面既要自然又要有氣勢。觀點要鮮明,人物個性要突出。對事物、人物的烘托、對比要形象生動。成功的激發觀眾的欣賞情趣,也增強了觀眾的記憶[6]。
電視專題片也具有真實性,可通過紀實的手法來表現出作品的深刻內涵。真實再現的場景,客觀地還原了電視專題片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所以在制作電視專題片時,要盡可能的避免主觀說教,從受眾人群的心理角度出發對專題片進行定位,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出電視專題節目的主導作用。電視專題節目不應該將編導的主觀結論強加給觀眾,而是應該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去主動思考、主動介入,在平等、互動、投入的狀態中獲得突破。
電視專題節目中的編輯與策劃工作,是為了完成節目播放效果而采用的一種手段、措施。從整體的節目設計、規劃、制作流程以及反映效果等方面,可完美地彰顯出專題節目的藝術性與完整性。根據真實的社會聚焦點和人們關心的問題,做好深入地、重點的報道,提高節目的宣傳效果。從題材的選擇到大膽的創新,編輯和策劃工作更要符合時代的需要,推動電視媒體朝著更好的發展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