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蔚蔚 淮北市傳媒中心
播音員主持人的主要工作是傳遞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以及生活上的信息,將有價值、真實可靠的信息傳遞給受眾。經過長期的工作實踐和積累,播音員主持人能夠在舞臺上體現出靈活的思維、準確的表達、流暢的發音以及快速的反應,基于這樣幾個特點,播音員主持人一旦出現在演講朗誦舞臺上,會非常受歡迎,所以作為播音員和主持人,更應該發揮這樣獨特的優勢,把能夠傳遞正能量的語言文化普及傳遞到廣大百姓當中,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意識的引領下,迎合更高精神層面的審美。
文化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內容比較多,例如思想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文字文化和制度文化。演講與朗誦是把其中的文字文化轉變為語言文化的過程,而播音員主持人正是可以借助工作特長,引領大眾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樹立文化自信。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自信與其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有必然聯系的。當下,還會有多少人愿意耐下性子手捧著厚厚的一本書在漢字之間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年都會有大批人為過“洋節”忙得不亦說乎,傳統佳節卻在現代社會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所以,作為播音員主持人應該將演講與朗誦揉入特殊的日子里,比如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元宵、中秋都要舉辦系列演講與朗誦活動。另外,一些重大的節日慶典,如元旦、五一勞動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也要通過演講與朗誦這種方式來歌頌祖國,歌頌偉大的黨。從具體工作中,不難發現,演講與朗誦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交流和溝通,我們看到了人們對于演講與朗誦的熱情,同時我們也在基層發現了很多優秀的演講與朗誦方面的人才,他們有來自基層的一線的教師、公安干警,甚至還有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們在參與全省乃至全國的演講與朗誦比賽當中,都獲得了非常好的名次,也成為了所在的單位的文藝骨干,被同事們稱為“一講成名”,可見演講與朗誦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分量。
工作中,播音員主持人還會經常走進學校,很多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工作,因為現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讀好書,我們走進學校,讓孩子們感受中華民族的經典優秀文化,借助自身的優勢,把這種經典的優秀文化通過美好的聲音傳達出來,讓孩子增加對經典誦讀的興趣。同時,在我市今年的新時代好少年最終評選出的十名好少年中,有五位孩子是學習演講與朗誦的,由此可見語言學習要從娃娃抓起,文化素養要從娃娃培養起,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樹立起的重要性。
在實用性語言表達當中,播音、主持、演講和朗誦都是以有聲語言為基礎,向受眾傳遞信息、表達情感、鼓舞人心的語言藝術。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所,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側重于文化素養、聲音技巧、肢體語言、邏輯思維訓練。它是社會政治經濟道德教育領域活動所需要的,可以說服聽眾接受一定的觀念思想的好的演講者,他的主導思維是邏輯思維,所以說演講是有宣傳性,鼓動性、說服力的。演講需要你所說的內容是真實的、真誠的,而播音員主持人因為工作中樹立起來的良好的公眾形象,可以給人非常高的信任度。演講是最接近生活的,也是最有溫度的,它是一種客觀和情感的結合,同時需要思維靈活,擅長臨場發揮形成思想的共鳴。有一種演講叫即興演講,這種演講方式,對于播音員主持人來說,就相對適合。它要求演講者有冷靜的頭腦,能隨機應變,不自亂陣腳。播音員主持人都有過硬的基本功,在成為一名合格的播音員主持人之前都是通過嚴格的訓練,正是基于這種嚴格訓練的基礎上,為演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朗誦,它是藝術審美活動的需要,朗誦:指清清楚楚的高聲誦讀。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側重于普通話發音、聲音技巧、禮儀、肢體語言的訓練。在朗誦藝術表達中,有聲語言是表情達意的主題,朗誦藝術表達的主觀性、導向性、風格性會非常的突出。朗誦的目的是感染和凈化心靈,帶給受眾藝術欣賞。朗誦在很多的情形下,都是帶有情感的角色感呈現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認為播音員主持人的工作和朗誦是沒有關系的,其實不然,我們熟知的著名播音藝術家齊越老師,她的播音風格嚴謹莊重、穩健大度,以其命名的齊越朗誦藝術節也正說明了以播音員主持人為代表的這一群體與朗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新聞宣傳工作有一項重要的要求,就是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遵循著這樣的要求,廣大的播音員主持人應該運用朗誦的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的特點,發揮自己的特長。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老一輩的朗誦藝術大家都是播音員主持人出身,至今仍活躍在朗誦舞臺上,比如虹云、陳鐸、張越,他們所主持的節目例如《話說長江》《為您服務》等深受觀眾喜愛,也為他們的朗誦奠定了基礎,樹立了獨特的風格。同樣,現在正在從事播音主持工作的播音員,比如海霞、姚科,目前也都是在朗誦領域獨樹一幟的。還記得2020央視春晚抗擊疫情詩朗誦《愛的橋梁》,這可能是春晚歷史上給主持人留下準備時間最短的一次,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各位播音員主持人良好的基本功,怎會有如此良好的朗誦效果?它是科普,是動員,是感召,也是激勵。這就是朗誦的魅力。同樣作為主持人的董卿,她所主持的節目《朗讀者》在全國掀起了收視高潮,從以上所列舉的主持人身上看到了正因為主持人有良好的語言功底,他們在表達目的,情感,氣息,共鳴等方面為朗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演講、朗誦和播音主持一樣需要科學的發聲方法和呼吸方法,就像播音員主持人在處理一部好的播音作品的時候,不但要有好的情感,還要有技巧在里面,它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氣質的散發。優秀播音員的播音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種播音中的情感氣場,來自于對生活的對工作的滿腔熱情,更是一種積累和沉淀。這就是為什么播音員主持人在朗誦作品的時候就會給人一種很有親和力、很大氣的感覺。
演講與朗誦的區別在于演講的情景感主要是在現場的情景當中,朗誦的情景感主要是在作品的情景當中。我經常會和我的一些學員們探討:演講所形成的一定是思想上的共鳴,而朗誦所形成的一定是情感上的共鳴。當你能夠通過你的語言說服別人,讓別人同意你的觀點那就是一場成功的演講。我個人觀點,不管是演講還是朗誦,都需要良好的普通話為基礎,這就是為什么播音員主持人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人如果用方言去演講和朗誦的話,又有多少人聽得懂呢?所以規范語言表達,增強情緒感染,加強情緒共鳴,才可以獲得更多人的認可,我們也為此而繼續努力。我是來自淮北市傳媒中心的播音員,2019年的12月份,我們成立了淮北市演講與朗誦協會,很榮幸擔當了首屆協會會長,作為演講與朗誦協會的一分子,作為一名播音員和主持人,我有責任有義務在演講與朗誦方面發揮必要的作用。我經常帶領播音員和主持人走進機關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公益課堂,輸送演講朗誦方面的知識;同時我們的播音員主持人也會擔任市內一些大型演講與朗誦活動的輔導,當我們真正的深入到基層,深入到一線的時候,才發現利用良好的語言功底,把演講與朗誦普及到大眾當中的重要性。據不完全統計,自協會成立以來,每年公益課堂會在三十場次左右,參與演講朗誦演出四十多場,輔導人員兩百多人次,通過以上數字可以看出,熱愛、參與演講朗誦的人越來越多,受歡迎程度也越來越高。記憶尤為深刻的是在2021“讀黨史、守初心、擔使命”淮北市全民閱讀演講大賽中,淮北市演講與朗誦協會作為主辦方,有三十多家單位近兩百名選手參加比賽,通過層層選拔,最后十二名優秀選手進入決賽,其中有一位叫葛XX的選手,講述了她父親在她兩歲時犧牲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場上犧牲的故事,比賽現場觀眾熱淚盈眶,演講比賽通過視頻的方式,播放量七萬多次,轉發量將近三千次,演講喚起了人們最亮的心燈,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更引起了思想最深處的共鳴和共情。
演講與朗誦都是有聲的語言藝術,其詮釋美文,表達觀點,演繹哲思,或贊或喜或憂或憤,引起共鳴,均屬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因為從事播音主持工作的緣故,會對這種語言藝術產生強烈的熱愛,又因播音員主持人有良好的語言基礎,會努力使朗誦與演講達到至臻至美的境界。作為播音員主持人,承擔著提高大眾的演講與朗誦水平的職責,通過構建個性化,彰顯自身特點,要強化社會公眾的文化自信感,讓優秀的文化引領時代風尚,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社會,從職業角度秉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帶動、普及演講與朗誦的模式,提升大眾文化自覺,帶動社會各界提升文化自信,實現播音主持藝術表現力的升華,從而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優秀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