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語琦
(北京工業大學,北京100020)
理想信念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超越現實的精神力量,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習近平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大學生作為建設祖國的中堅后備力量,其理想信念狀況與民族興衰息息相關。新時代大學生有其特殊的群體特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回歸到受教育者本身,貼近學生實際,結合群體特點滿足實際需求,充分發揮其人文價值,得到學生思想與精神上的共鳴,改變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廣種薄收”的困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確處理高低層次理想信念的關系,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進行合理引導,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前提,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著力點存在兩個失衡。
其一,理想信念教育過“高”?!安唤拥貧狻薄袄硐牖笔沁@種教育方式的特點,課堂上以“宏遠敘事”為主,過于關注崇高理想等高層次理想,忽視如日常道德、生活公德等較低層次理想,難以確保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堅守做人的基本準則,例如,當身邊同學需要幫助時,能否伸出援助之手;當看到身邊出現校園霸凌事件時,能否伸張正義。同時,這種教育方式缺乏對具體實現途徑的指導,理論闡述不清,缺乏說服力,給學生一種假大空的說教灌輸感,學生對政治理論課態度冷漠,對崇高理想信念持“敬而遠之”的態度。其二,理想信念教育過“低”。目光集中在道德領域、生活領域等低層次理想信念的培育上,強調堅守個人道德,遵守社會規范。局限于低層次價值的理想信念教育,限制了崇高理想信念引領作用的充分發揮,例如,當大學生走向社會,獲得名譽和金錢后洋洋得意,沉浸在享樂中不再有所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止步于此,缺乏社會責任感。
理想信念同真理一樣,都具有特定的適用范圍,不同個體的理想信念存在差異,這些理想信念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對其評價不能一概而論。
從橫向上看,大學生來自不同地域,其家庭環境、成長背景等具有較大差異,因此其思想水平也有所不同,有些學生已有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的實際行動,有些學生還迷茫于眼前的生活。從縱向上看,理想信念具有階段性,不同階段的人追求有所不同,會隨時間發生變化。大學生處于人生起步階段,雖已成年,但主要角色仍是學生,生活范圍小、視野狹窄是這個群體的主要特點,目光更多聚集在生活學習及交往就業方面,理想信念體現出低位、務實的特點,傾向個人主義。大學生所表現出來的這些理想信念本是此成長階段的需要,是種客觀規律,卻被貼上了利己、功利的標簽,“胸無大志”成為被批判的對象。缺乏層次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將大學生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將適用于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優秀人才培養標準,用以要求所有大學生,忽略了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結合的要求。此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服務意識,忽略了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叭绻恢v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1],理想信念教育忽略個人價值,會使大學生對追求個人理想產生自我懷疑與否定,不僅挫傷了大學生為理想而奮斗的主動性,還會使學生迷失自我,盲目隨大流。
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年輕氣盛,迫切想要參與社會活動以此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常年處于學校和家庭的保護下,單純美好的想象容易受到現實生活的打擊。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社會轉型等帶來更多不穩定因素,與其他時期大學生相比,新時代大學生更易受到外界影響,缺乏判斷選擇能力的他們,思想上易受不良信息干擾,產生動搖,面對多樣化的問題與倍增的壓力,情感需求更加復雜多樣。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集中單向輸入的教育方式為主,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情感引導。同時,缺乏科學有效的情感反饋與引導機制,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無法對癥下藥的困境。情感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閱歷淺、抗挫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容易產生不良情緒,進而對個人發展、社會進步失去信心。缺乏人文關懷的理想信念教育無法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難以激發學生努力實現崇高理想信念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甚至動搖價值觀,危害社會發展。
大學生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人才,承擔著民族復興的責任,又是剛剛成年的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因此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結合這兩個特點,以低層次的理想信念為切入點,由低到高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樹立共同理想,處理好崇高理想信念與平凡理想信念的辯證關系。
在實際教學中,要以崇高理想信念為總領,保持充足的動力與堅定的決心,又要關注樹立正確三觀等低層次理想信念的積累與沉淀,尋找追求崇高理想與立足平凡理想間的平衡點,在實現平凡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崇高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要將理論講透講細,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避免口號式教學。可以通過完善教師集中備課制度,總結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理論中的“高深”內容變得“平易近人”。還可以運用先進多樣化的新媒體技術,增加理論闡述的生動性。此外,要增強教師責任感,培養一批專業與素質兼備的高水平思政課教師,予以學生具體實現路徑的指導,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磨煉自己,避免過度追求最高理想而出現好高騖遠的現象,循序漸進地向崇高理想邁進。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在堅持理想信念大方向長期不動搖基礎上,回歸大學生的主體需要,實現塑造人與服務人的充分結合。理想信念教育要在加強推進馬克思主義教育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宣傳的基礎上,滿足大學生個人成長成才的需要。對于榜樣人才,要堅定培養其崇高理想信念,引導他們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懈奮斗;對于普通學生,在樹立其崇高理想信念的同時,要兼顧他們的實際思想接受度,采用由低到高的方式,引導學生厘清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循循善誘的將其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結合起來。例如,邀請英雄模范進校園,通過宣講講述親身經歷,生動傳遞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
“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2]。要合理看待大學生本階段的個人追求,正視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要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質量,在職業理想、生活理想等方面加以具體指導,幫助大學生認識到追求理想崗位與生活滿意度的近期理想與長遠社會理想是同向的;通過網絡論壇等方式,走入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解決學生成長的疑難問題,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目標,逐步實現超越小我而達大我的精神境界。
“只有科學認知與充沛情感交融所形成的理想信念,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內在力量。”[3]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應充分發揮其人文價值。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氛圍應是輕松愉快的,要通過情感關愛增強理想信念教育感染力?!扒楦性诮逃袆撛斓莫毺貎r值應該得到充分重視”[4],教育者不僅要加大情感投入,增加情感觀察的機會,掌握學生基本情況,以此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例如開展集體出游活動,拓展課堂以外氛圍輕松的情感交流場地,讓每位學生都能敞開心扉表達自我。教育者還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對于價值觀正確的學生,加以鼓勵和正確引導,鞏固堅定其理想信念;對于心理有失健康,價值觀有所偏失,甚至質疑、反對樹立共同理想信念的學生,可以通過提供專業情感發泄場所讓其發泄不良情緒,并及時跟進心理輔導,予以心靈慰藉,必要情況下,幫助學生聯系心理機構進行治療。此外,高校要結合先進大數據技術,完善情感預警機制,對在自媒體社交平臺上發表極端思想情緒動態的學生進行追蹤,因勢利導,實現其積極情感的回歸,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