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東,于艷春,付 強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隨著互聯網與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發展迅速,對推動高校教學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督逃筷P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中指出[1],要加快推進適合我國國情的在線開放課程和平臺建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應用與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國務院發布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中表明,要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3],建設課程教學與應用服務有機結合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和資源庫,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模式,利用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方式用好優質數字資源。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推出將推進我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深入發展,推動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變軌超車”[4],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公平,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高等學校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不斷發展大學慕課教學模式[5]。慕課正是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學者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轉變,順應了國家教學改革的思想理念。慕課教學是一種以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符合國家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中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的指導思想。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等文件精神,東北農業大學加強了精品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引入與應用力度。
“建筑材料”課程在水利類、土木類等工科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為在工程實踐中解決建筑材料的問題提供一定的基本理論知識試驗技能?!敖ㄖ牧稀闭n程作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具有多樣性、動態性、前沿性等特征,很難通過一本教材、一個課堂、一名老師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適宜采用線上線下互動、協作探究的“互聯網+”慕課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建筑材料”課程團隊針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了相關研究。希望本課程團隊的研究成果能為我校及相關院校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與參考。
基于層次分析法研究“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影響因子。在“建筑材料”慕課運行過程中課程團隊采取調研、網上咨詢等方式,聽取多方面的意見,確定了“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影響因子,包括學校層面、教師層面、學生層面、慕課公司層面四個因子,每種一級因子又可以進一步細化為多個二級因子。從而構成了“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影響因子評價模型(見圖1)。

圖1運行期質量影響因子評價模型
以上四個層面共確定23個“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影響因子,根據已經確定的“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影響因子制定調查問卷,選定東北農業大學教師及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問卷調查內容為要求受調查者根據經驗對已確定的各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做出評價。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60份,問卷發放及回收情況具體見表1。

表1問卷回收率
首先,通過層次分析法建立層次單排序,即可確定第二層B中各因素對于“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質量A的權重,權重記為WBi(i=1,2,3),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WBi計算
由表2計算結果可知,運行期質量影響因子B2(教師層面)最大,其次是B3(學生層面)和B1(學校層面),B4(慕課公司層面)最小,從而為有針對性地提高“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質量提供了依據。
其次,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層次總排序,即對各影響因子進行比較,判斷其相對重要程度,可以得到“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質量的影響因素權重從大到小的排序,具體詳見表3。
由計算結果可知,影響因子B2(教師層面)影響最大,占比48%,其次是B3(學生層面),占比27%,而B1(學校層面)和B4(慕課公司層面)占比較小,分別為16%和9%。在層次總排序中,其中B2(教師層面)中的影響因素“愛崗敬業精神,知識總結能力,知識更新能力,教書育人理念,見面課設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因素占比較大,這幾項因素總占比為43%,因此,在“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應該重點研究如何提高教師這幾個方面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慕課的教學效果。其次,B3(學生層面)中“課程認可程度,慕課認知程度,刻苦鉆研精神,科研創新精神,語言表達能力,知識獲取能力”等影響因素對“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質量也具有較大的影響,這幾項因素總占比為25%。該研究結果表明,教師應在慕課的運行期采取相應的措施,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建立完善的慕課運行體系才能有效引導學生提高各方面能力。
依據“建筑材料”慕課在運行期的研究成果,課
程團隊著重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挖掘課程知識點蘊含的工程信息,優化課程教學內容與網站結構,探求線上互動與考核的有效形式,設計線下見面課要點與組織形式。為提升“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效果,切實推進課程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改革,“建筑材料”慕課建設團隊結合課程實際運行經驗,構建了慕課背景下建筑材料慕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見圖2)。

表3“建筑材料”慕課運行期質量影響因素權重(按從大到小排序)
線上教學即師生通過課程平臺進行學習、交流互動。學生通過課程平臺在線自主觀看教學視頻,參與課程論壇、問答等學習交流環節。教師在線督促學生學習進度,發布課程相關通知,參與問答互動,分享課程相關學習資源等。
1.發布課程通知
(1)發布學習建議課程通知。教師在課程運行過程中,及時發布相關學習的建議性課程通知。力爭做到在慕課運行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慕課運行的效率并保證了學生學習的質量。
(2)發布學習任務課程通知。教師會根據教學階段發布學習任務課程通知。例如,教師會在線下見面課前發布相關見面課注意事項等通知,提前布置學習任務,有效地提高見面課的課堂呈現效果,體現任務驅動式教學。
(3)發布課代表群通知。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建立了“建筑材料”課代表群溝通機制,輔助課程網站的課程通知功能。例如,教師通過群通知督促學生報到或提醒學生關注課程通知等。
2.督促學習進度
學習進度體現學生學習在線教程的全過程。為進一步規范學生規律學習,督促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團隊制訂了學生的學習計劃和學習行為習慣計劃,并定期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1)制訂學習進度計劃。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制定了學習計劃進度,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自主學習的能力。
(2)制訂學習習慣計劃。學生某一天的學習時長達到建議學習時長,則記一次規律學習,規律學習的天數達到一定的頻次即可獲得全部的學習習慣分值。引入學習習慣計劃是為了鼓勵學生有計劃地學習,不要在一兩天內刷完全部課程視頻,保證教學運行質量,體現過程考核。
3.“課程論壇”互動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通過課程論壇發布與課程相關的內容,學生間可以通過論壇進行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課程論壇指導學生學習,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充分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理念。

圖2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框架圖
(1)建立論壇獎勵制度。學生和教師通過課程論壇的發帖與回帖展開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最后統計出論壇的發帖牛人榜、回帖牛人榜,并針對這些學生制定相應的加分獎勵政策。這種獎勵制度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置頂精華帖。課程論壇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平臺,課程團隊充分利用該平臺以達到“建筑材料”課程“研討式教學”目的。不僅要提高學生參與興趣,還要提高教師的參與度。教師不僅要發帖,還要針對學生的發帖給予回帖,不僅豐富了課程論壇,還會產生討論活躍的精華帖,這些討論活躍的精華帖將會被置于論壇頁面的頂部,能夠有效地提升師生互動參與率。
線下教學即開展線下翻轉課堂,即學生主講,師生互評的翻轉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
1.課前培訓會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建筑材料”慕課的效率,每個學期在開課前,課程團隊會積極組織學生召開慕課培訓會。培訓會上,任課教師為學生講解有關慕課學習的相關規定,慕課公司的課程顧問為大家講解慕課課程網站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除此之外,最重要的環節是由上學期課代表現場通過手機等輔助設備為學生實操講解如何手機操作完成課程的整個學習過程。在培訓的過程中,課代表會隨時拋出與講解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現場參與互動,回答正確的學生還會得到精美禮品,這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且顯著提高了培訓會的培訓效果,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建筑材料”慕課課程網站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線下見面課
見面課即線下翻轉課堂,每學期共設置四次線下翻轉課堂,合理分布在不同的學習階段。
(1)“知識搶答”與“課程思政”環節。見面課第一個環節是重要知識點回顧,即復習前一階段學習章節的重點內容,教師在知識點回顧過程中,利用手機設備的翻轉課工具隨時拋出搶答問題,學生利用手機設備快速搶答,回答正確即可得分。學生通過參與搶答環節,提高了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參與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除此之外,教師在每章知識點回顧最后,運用英文介紹一個關于建筑領域的“中國驕傲”,挖掘了課程思政元素,發揮了“建筑材料”課程育人功能。
(2)學生“案例分析”環節。案例分析環節是由事先分配好的小組同學為大家分享與所學章節內容相關的工程案例。工程案例相關資料的搜索、整理和分析工作全部由學生獨立完成,最終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出來。這個環節真正實現了“翻轉課堂”,體現了“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開展“案例分析”環節,明顯提高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了學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且這種“翻轉課堂”的形式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溝通組織協調能力。
(3)“師生互評”環節?!鞍咐治觥杯h節結束后,進入學生討論環節。學生針對案例分析題相互討論,可以針對案例分析知識點提出相關問題,促進了學生間相互交流,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討論過后,學生需要給案例分析主講同學投票,教師統計票數,最后計入見面課成績。同時,教師會針對案例分析環節對主講學生進行點評,并記錄成績,最后計入見面課成績。促進了師生間的互動,提高了見面課的學習效果。
(4)建立見面課教師意見反饋制度。每一次見面課前,學生要提前一周時間以表格的形式將案例分析材料匯總表提交給任課教師。教師需要對主講學生的案例分析材料進行審核并給予反饋,提出修改建議及整改方案,優選授課內容,分享授課技巧等,反饋意見教師會及時上傳至“課程資料”板塊,學生可隨時下載查看。建立這樣的意見反饋制度,大大提高了學生的PPT制作水平與授課技巧,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助,從而提高案例分析(學生授課)環節教學效果。
1.設置“課程資料”版塊
為提高“建筑材料”慕課教學效果,“建筑材料”慕課建設團隊在課程網站“課程資料”版塊中上傳了豐富的基本學習資源與拓展學習資源。
(1)制定了“建筑材料”慕課課程教學大綱。課程團隊根據學生的培養計劃,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為指導,強化大綱的服務性、導向性及可持續性,制定了“建筑材料”慕課課程教學大綱,并上傳至“課程資料”版塊中,學生通過閱讀教學大綱,可以概要了解“建筑材料”課程的課程簡介、授課內容、章節要點、學時分配等內容,從而形成對本課程的初步認識。
(2)制定了講課視頻配套教案?!敖ㄖ牧稀蹦秸n建設團隊針對學生學習的教學視頻,制定了相應的配套教案。學生通過閱讀教案,可以提高課程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
(3)建立了“建筑材料”案例分析庫。學生可以了解相關材料實際工程應用案例及其原因,并給出了案例庫的參考文獻,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案例庫的參考文獻,也提高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整體專業水平。
(4)共享建筑材料專業知識拓展學習網站。學生可以獲取建筑材料工程實踐、科學研究等相關拓展學習網站的網址,進而獲取更多的網絡學習資源,拓寬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視野,從而提高文獻檢索能力與學習能力。
(5)共享歷屆全國混凝土設計大賽資料。學生可以了解大賽主題、大賽規則、大賽結果等信息,從而提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及創新意識。
(6)共享建筑材料相關國家、行業標準、規范。學生可以了解建筑材料相關專業術語、質量標準、檢驗方法、設計方法、工程施工要求、工程質量驗收標準等內容,從而提高標準意識與工程素養以及提高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
2.制定“建筑材料”慕課相關制度
(1)制定了“建筑材料”慕課學生學習規范。主要從課前準備、網上學習、見面課、期末網上測試、期末筆試這五個方面制定了相應的學生學習規范,促進了學生良好學風的養成。
(2)制定了“建筑材料”慕課任課教師的工作規范。規范主要從課前準備、網絡教學、見面課等環節對任課教師提出了相關要求及行為準則。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對教師提出的工作要求都落到了實處,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實行,起到督促教師規范工作的作用。通過網絡教學環節,提升了教師教學能力;通過課前準備和見面課環節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助交流;通過課程資料模塊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3)建立了與慕課公司的經驗交流與意見反饋制度。為了打造高水平的“建筑材料”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建筑材料”慕課建設團隊結合課程實際運行經驗,在慕課運行期的不同階段與慕課公司定期組織經驗交流與意見反饋會議,有利于教師慕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同時,任課教師也會給慕課公司提出建議和意見,促進了慕課公司網絡教學平臺的技術改進與發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從而達到了提高慕課教學效果的目的。
3.制定慕課成績考核標準
(1)見面課成績考核標準。見面課成績構成:4次見面課,每次課7.5分,其中,每名學生考勤得2分,現場分5.5分?,F場分包括搶答環節得分和案例分析環節得分兩部分。最終見面課成績由教師按比例換算。
(2)期末成績構成。期末總成績構成包括在線測試+見面課考核成績(兩項占比65%)、期末筆試成績(占比35%),成績由教師按比例折算給出(滿分100分)。學生通過閱讀詳細的成績考核說明,可以了解線上學習、線下見面課、期末筆試各教學環節的考核內容與計分標準,從而促使學生有效地、有針對性地學習。
4.制定“建筑材料”慕課調查問卷
“建筑材料”慕課建設團隊結合課程實際運行經驗,遵循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慕課的不同階段(慕課建設期、運行期,慕課教學效果)分別針對學生和教師設置了較為系統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的題目來源都是結合課程實際運行經驗而提出的有效問題。同時建立了相應的調查問卷數據統計分析方法,通過數據分析結果,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慕課運行機制,提高慕課教學效果。
通過分析“建筑材料”慕課運行質量影響因子,可以看出教師層面影響最大,其次是學生層面,學校層面和慕課公司層面占比較小。因此,依據此研究成果,“建筑材料”慕課建設團隊結合課程實際運行經驗,建立了慕課背景下“建筑材料”課程的適宜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建立了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了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推進了多元化課程考核模式、彰顯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本課程運行效果受到了校內外師生的高度認可,內蒙古農業大學、石河子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武漢大學等多個高校的專家教授對于本課程教學改革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盡管如此,課程在建設和運行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經驗不足之處。未來五年,東北農業大學“建筑材料”課程團隊將針對課程結構仍需優化、課程資源積累不足、課程服務廣度不夠等問題,進一步強化課程建設,為相關院校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