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清
產業生態化趨勢給會展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基于循環經濟理論,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綠色會展的運營模式和發展路徑進行探究,對實現會展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等負面影響,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近年來,產業生態化對會展業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要求企業必須遵循生態有機循環原則,會展活動要注重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有效消除環境破壞,在協調自然、社會與經濟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以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探究綠色會展發展途徑,實現會展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研究價值。
一、循環經濟與綠色會展
1966年,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在“宇宙飛船理論”中首次提出“循環經濟”的概念。隨后,一些發達國家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投入、高效率、低排放為主要特征,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新型經濟增長模式。杜邦公司的“3R”原則是循環經濟理念的實踐操作的典型代表,即減少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其倡導將經濟發展思路從傳統的大規模高排放轉變為高效循環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綠色會展理念的提出就是基于循環經濟理論,充分考慮會展活動的各個環節對環境的影響,將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盡可能降低到最低程度,倡導發展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型的會展模式。所謂綠色會展,是綜合考慮會展活動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包括會址、展館、服務、餐飲、住宿、交通、活動和材料供應等,把會展活動的資源節約化與環境友好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對展前、展中、展后的有效管理,實現會展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綠色會展活動包括會展活動本身,即會展公司展前材料運輸及展位搭建、展中接洽及各類活動以及展后撤展回收等,也包括其附屬活動,即會展舉辦地政府或專業協會的會展場館的選擇、建設、維護與管理以及會展活動參與者(參展商和觀眾)的餐飲、住宿、交通等活動。綠色會展是會展業在倡導“低碳”經濟時代對發展模式的創新,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也是會展業未來發展趨勢。
二、國外綠色會展發展的經驗啟示
20世紀90年代末,發達國家的會展業開始關注和探討綠色會展,并將綠色會展計劃納入項目策劃期、執行及運營整個過程,力求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會議成本,實現企業、市場和社會多贏的目標。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先后制定了“環境友好型綠色會展指南”,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指導規則。美國 “會議產業委員會” 為會展組織者和供應商制定了專門的綠色會議指導方針;加拿大制定了更加詳盡的《加拿大綠色會議指南》,包括展館的建設、布局、運營以及展會流程控制及相關活動等。
德國作為會展經濟大國,會展業呈現出生態化趨勢,以“綠色、健康、環保、節能”為綠色主題,在綠色會展運營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先進性和示范性。
首先,綠色理念方面。德聯邦政府是德國會展經濟的助推器,倡導遵循市場主導、環保低碳的綠色管理模式。“德國會展行業協會”的AUMA,體現了政府與協會高效的管理和協調能力,在精準市場定位、資源整合及品牌塑造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德國會展場館規劃與展廳設計體現了特有的生態化意識,例如慕尼黑新展覽中心,場館總面積的17%為綠地所覆蓋,場館10%的能源由展廳的屋頂太陽能裝置提供。一年一度的漢諾威國際電信技術展和柏林國際旅游交易會,主題分別是“綠色IT”和“生態(綠色)旅游”。
其次,綠色認證方面。德國會展業擁有先進的會展標準和會展產業生態化評價體系。德國許多著名的展覽公司,例如慕尼黑新展覽中心、科隆展覽公司、法蘭克福會議中心都主打綠色標識,近40%的活動場地運營使用可持續發展的會展生態管理體系,更高效地利用資源,實現會展“綠色化”管理。全球首個獲得德國可持續發展建筑委員會鉑金認證的會議中心 - 法蘭克福展覽公司旗下的Kap Europa會議大樓。 環保與健康成為各知名展會的主題,如科隆舉辦的“世界碳博覽會”、“國際再循環利用展覽會”等。
第三,綠色技術方面。德國會展產業的生態化是以先進的科技水平為依托,生態技術創新能力為綠色會展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慕尼黑新展覽中心,在垃圾分類處理、噪音控制、光線污染等方面都運用了較多高科技產品,體現了德國會展業先進的科技水準和獨特的科技魅力。慕尼黑太陽能技術博覽會和慕尼黑國際環保展覽會(IFAT)等充分展示了德國綠色科技和會展環境技術的影響力。
三、綠色會展發展路徑
(一)構建綠色理念為導向的綠色會展管理體系。
綠色理念是綠色會發展的重要根基,應貫穿于會展運營的整個過程,會展活動各利益群體應高效協作,發揮整體功效。以綠色理念為核心,完善以會展項目為核心的綠色會展管理體系,包括供應鏈和組織管理體系。會展供應體系是確保會展項目達到綠色標準的必要前提。首先要建立完善有關綠色會展供應鏈的技術、管理標準;其次要制定有關政策,實行地方城市及會展企業綠色供應商注冊制度;第三要推行綠色商品標識及綠色會展第三方認證工作;第四要加強綠色供應商自身建設,改進綠色會展商品、服務質量,建立完善綠色會展管理體系。
1.政府及專業協會方面,結合實際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科學制定相關綠色會展標準,及時發布專業相關數據,嚴格規范行業獎懲制度,發揮高效管理和協調的指導作用,培育綠色展會品牌,為區域綠色會展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運營環境。
2.主辦方方面,會展公司、策劃公司及相關機構應主動申請和積極配合會展行業協會,優化綠色會展體系,完善綠色會展項目的管理標準,嚴格遵循行業規范,積極參與標準認證。會展公司以市場為導向,按照“6R”原則,在采購、搭建、舉辦、撤展等環節貫徹綠色理念,提升生態化會展品牌競爭力;做好展前規劃,嚴格控制施工過程和展示材料的環保標準,建議參展商使用可重復使用和環保的材料,減少和避免材料浪費和環境破壞。場館必須建立科學的工作流程,設置進入門檻或制度引導活動方重視綠色環保,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對主辦方、參展企業簽訂綠色環保協議,承諾按照環保協議搭建標準攤位或者特裝展位。加強展會配套輔助公司等外包施工企業的管理,針對布展、撤展期間展品搬運、垃圾清理運輸等進行統籌調配,保證展會綠色化品質。
3.參展企業方面,參展商、觀眾和社會公眾應自覺樹立綠色環保意識,履行其“低碳化”行為,選擇符合綠色循環標準的環保搭建、展示材料及環保型產品等,進行綠色的展示設計、包裝設計以及燈光照明設計等。提高參展員工職業素質,增強參展人員的綠色環保意識和專業水平,保證綠色展會的專業化水平。
(二)制定和規范綠色會展標準
綠色會展標準是落實會展優先發展政策和實行相應的審查制度,它是第三方認證工作的基礎,也是企業和相關機構推行綠色會展活動的指南。綠色會展標準包括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評價標準。結合國內會展環境和相關政策,吸收國內外有關科研成果及成功實踐的經驗,科學制定既符合我國會展市場實際,又順應國際會展市場潮流的綠色會展標準體系,進一步細化有關技術標準和管理流程。
積極發揮中國綠色會展聯盟的管理優勢,從戰略聯盟、會員機構、合作伙伴、客戶四大方面建立會展運營管理網絡,為會展提供重要的專業支持,保障會展的良性發展。加強對會展項目的綠色審查和認證工作,建立健全會展項目綠色審查制度對于會展場地建設、布展和展覽活動計劃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應實行一票否決制;在展覽活動過程應建立完善有關環境監測制度,及時監控展覽活動的環境影響因素。
(三)創建和提升綠色會展品牌
品牌化經營與運作是會展業保持綜合競爭力和擁有穩定客源的關鍵。首先,合理選擇目標市場,體現區域特色展會定位,培育精品展會,促進展會品牌化建設。政府和行業協會要積極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加大特色展會扶持力度,提高品牌展會的國際影響力;其次,發揮各傳媒渠道優勢,加大綠色環保理念的宣傳力度,快速廣泛地樹立全社會的綠色價值理念,為綠色會展品牌建設提供保證。第三,強化國際化的經營理念,將全球化思考與本地化行動相結合,鼓勵會展公司參與并獲取權威行業認證,為會展品牌化奠定基礎;第四,會展公司運作的高度專業化對行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復合型會展專業人才成為行業的急需人才。必須建立完善的會展行業人才培育體系和市場化的人才遴選機制,調整和創新高校會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體系,加強專業學生綠色觀念引導和實踐能力培養,有效提升其策劃與執行能力,為會展行業專業化和品牌化奠定基礎。
綠色低碳環保是經濟發展的大趨向,會展產業生態化迫在眉睫。為了促進我國會展業的長遠穩定發展,必須從“循環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出發,從政府、制度、行業等層面,重視企業的會展企業的綠色經營和管理,培養自主展會品牌,提升綠色會展國際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大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