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琪 雪連
摘 要:東北三省因其獨特的抗聯革命歷史背景而蘊含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賦予東北三省獨特的魅力,挖掘和整合東北域內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創新研究,完善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弘揚愛國主義的精神,注重紅色旅游資源的營銷和推廣。本文首先闡述了東北三省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其次,根據東三省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狀況,分析紅色旅游資源整合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簡要提出東三省紅色旅游資源整合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紅色旅游資源;資源整合;東北三省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20年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2010202064)。
紅色旅游資源具有多種功能,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長期奮斗而遺留下來的,能夠使人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寶貴精神財富。東北三省對當地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大力發展東北地區紅色旅游產業,不僅能夠使人民群眾全方位的地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百年奮斗歷程的豐功偉業,還有利于建立系統完善的紅色旅游產業體系,對如何更好地保護革命歷史遺址、遺物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1]。
東北地區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東北抗日聯軍革命歷史、遼沈戰役、抗美援朝等史實,為東北地區紅色旅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托,使東北地區涌現大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著名紅色旅游景區。其中,吉林省擁有4個全國重點愛國教育基地,8個紅色經典景區,包括楊靖宇烈士陵園、四平戰役紀念館、長春電影制片廠、七道江會議紀念館、四平市烈士陵園、東北淪陷史陳列館等紅色革命景點,并擁有875處可開發紅色旅游資源[2]。
黑龍江省擁有4條紅色精品路線,1 261處革命歷史遺跡,23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包括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哈軍工文化園景區、璦琿歷史陳列館、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園、楊子榮烈士陵園、哈爾濱烈士陵園、尚志市烈士陵園、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寧安馬駿紀念館等紅色旅游景點以及33處可開發的紅色旅游資源[3]。
遼寧省擁有10個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5處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區,包括關向應紀念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遼沈戰役紀念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平頂山慘案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塔山阻擊戰紀念館、鴨綠江斷橋及撫順雷鋒紀念館等紅色旅游景點。
(一)東北地區紅色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不足
我國東北地區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具有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但在現實生活中,東北三省的大部分紅色旅游景點從旅游體驗到旅游產品,給游客的感受卻是沒有特色,內容雷同,這樣的旅游景區難以引起游客的興趣和共鳴,東北三省本是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紅色故事的地區,如何深入挖掘東北三省紅色文化內涵,拉近景區與歷史的距離感是紅色旅游文化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4]。
(二)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東北地區紅色旅游發展較緩,缺乏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服務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紅色旅游行業需要從業者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出色的表達能力,通過向游客講解紅色文化背后的故事,激發參觀者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引起游客共鳴,但現實中,紅色旅游景區的講解員和導游,往往難以真正把握紅色歷史背后的內涵并將其準確清晰地傳達給游客。旅游行業的服務性質,決定了其必須給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和認同感,優質的服務有利于東北地區樹立特色紅色品牌,擴大其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度。
(三)營銷宣傳方面存在不足
東北地區雖然擁有獨特的抗聯革命歷史和較為豐富的紅色資源,但由于其并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開發不夠深入,導致知名度較低。一方面部分景區地理位置偏遠,政府監管力度不足,同時缺乏大量資金投入,導致宣傳力度不夠,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存在明顯的短板;另一方面,景區的宣傳形式過于傳統,不能與時俱進,不利于紅色旅游打開市場,應加強與媒體方面的密切聯系,多種宣傳手段同時并舉,避免拘泥于傳統宣傳營銷手段,導致宣傳效果下降,進而影響景區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四)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
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東北地區發展紅色旅游不可或缺的條件。旅游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旅游飯店、酒店、賓館以及各種文化娛樂等設施,這類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與地區旅游行業發展息息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是旅游業發展的物質前提,很大程度上影響旅游接待質量。東北地區很多紅色旅游景區內部不具備諸如飯店、酒店、停車場等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使乘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同時還存在住宿環境差、飲食條件不衛生、投訴環節缺失、管理斷層、負責人職權不明晰、推卸責任等諸多問題,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造成客源流失。部分景區地理環境偏遠,交通閉塞,游客到達景區耗費大量時間且存在安全隱患,導致客源較少,景區知名度下降,景區經濟效益不高,從而難以繼續維系的惡性循環。
(五)缺乏科學規劃
東北地區要建構完備的紅色旅游體系需要科學規劃、系統管理。東北地區的紅色資源存在分布不均勻、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各地區旅游資源內容形式重復,缺乏創新,各景區無特色或者多個景區內容相似,缺乏合理規劃發展路線,難以彰顯特色,吸引力不足。其應立足于提高整個東北地區紅色旅游經濟效益,合理挖掘各地區特色資源,分區分片推出彰顯個性文化內涵的紅色旅游形式,避免旅游資源的浪費。要提高規劃標準,優化紅色旅游產業結構,提高紅色旅游資源利用率,立足于提升景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紅色旅游資源新格局。
(一)深度挖掘紅色旅游資源的價值
東北地區紅色旅游資源分布范圍廣,涉及地區較為零散,當地政府應統籌規劃,樹立東北地區紅色文化品牌,保障紅色資源在合理開發利用的同時受到良好的保護。良好的主題形象,能使旅游者獲得較好的旅游體驗,提高旅游者對旅游地的認可程度。主題形象重點在于充分展現旅游地特色,以此為依據打造獨特的旅游主題形象。要深入挖掘紅色歷史人物的故事和特色,體現中華人民偉大的奉獻精神,體現黨的優秀領導能力,體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優良成果[5]。
(二)加大投入,保護東北地區紅色文化資源
要堅持系統規劃,逐步實施,加大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力度,由于紅色文化的載體具有脆弱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點,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和歷史資源,要盡最大可能避免其受到破壞。因此,必須重視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在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提出切實可行的科學合理的開發方案,在保護中開發紅色資源[6]。
(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打造東三省特有紅色品牌
紅色旅游資源相較于其他旅游資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黨政機關、學校等具有密切的聯系,所以更應充分發揮學校、黨政機關等相關部門機構的影響力進行宣傳。在特殊紀念日和國內主要節假日等前后要做好宣傳推廣工作,開展內容豐富的紅色文化宣傳和宣講活動,渲染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紅色文化文學作品是紅色資源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有效的宣傳方式,承載紅色文化內涵的相關書籍、歌曲、影視作品、民間傳說創作使東北紅色文化更具生命力,通過紅色文化作品豐富多樣的敘事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表達,使固定的靜態的紅色歷史紀念館、展館、博物館更加靈動地展示在游客面前。大力扶持東北紅色文化作品的創作,有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和學習紅色文化知識。
(四)加強紅色旅游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政府應拓寬人才引進渠道,聯系實際制定優惠政策,培養與引進優秀的紅色旅游人才,鼓勵和引導高校旅游專業畢業生自愿投入紅色旅游中,讓他們感到投身于紅色文化事業,不僅是光榮使命,更是歷史責任,培養和建設具有過強專業能力的紅色旅游專業人才隊伍。在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地方,可以與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積極發展紅色旅游職業教育,支持具有紅色資源條件的高校開辦相關課程、活動,讓校園充滿紅色文化[7]。另外,要注重提高管理層人員素質,紅色旅游文化涉及專業知識范圍較廣,專業性較強,其中包含人才管理理論,要培養一批足夠了解旅游市場整體情況,能運用新知識、新理論解決問題,熟練掌握線路開發的專門管理人才,提高對紅色旅游景區發展的統籌規劃水平。要建立完善的考察制度,通過定期培訓、績點考察促進紅色旅游業從業人員的自我學習,提高紅色旅游景區內的導游、講解員的專業能力、服務質量、思想覺悟[8]。
(五)深化東北區域旅游協作,促進區域旅游持續發展
深化東北區域旅游協作,并努力實現區域可持續化發展。東北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看,自然條件相似,各地之間的文化認同感較強。各省、市之間應該加強區域合作,突破行政區的“壁壘”,消除體制和思想上的障礙,從全域范圍內整合地區優質旅游資源,把地區各種旅游產品的優點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群體。如果想將東北抗聯博物館、哈爾濱烈士陵園、楊靖宇烈士陵園等著名紅色文化景區相聯系,可以通過增加公交線路、設置地鐵站等方式,或者舉辦集體展覽會的方式將沿途的各種旅游景區聯系起來,以提升東三省紅色文化旅游整體的宣傳力。最終,形成資源豐富、價值多樣、特點突出、交通便利的東三省整體式紅色文化旅游景點,帶動紅色旅游文化產業朝著“多點為線,多線為面”的方向發展,努力實現豐富便利的旅游過程。同時,要加強東三省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整合能力,在堅持保留各個紅色文化景區的特色,避免出現景區無特色或者多個景區相似的情況,促進區域旅游開發的統籌協調聯動,推動東北地區紅色旅游的長遠發展。
(六)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東北三省的紅色旅游產品進行深度開發
要運用多種現代科技手段展示各時期紅色歷史文化,充分發揮現代科技手段對紅色旅游的賦能作用,從科學角度優化旅游區旅游線路、旅游設施布局,運用多媒體視聽技術展示東三省革命斗爭的歷史,打造東三省紅色文化旅游線上展示館,運用3D仿真動態展示東三省紅色歷史,設置沉浸式旅游體驗區等,使東三省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增加紅色旅游的趣味性,提高游客的參與度。
(七)采用整體營銷的方法,促進紅色旅游產業和其他產業共同發展
相關行業的發展既是相對獨立,又是相互促進的,若想推廣紅色旅游產品,可以整合當地的各種景點進行組合式營銷,即向游客推銷紅色旅游產品的同時,介紹其他和游客生活相關的產品,更加貼近旅游消費群體的生活,以達到整體營銷的目的,進而帶動東北地區整體的發展。
[1] 柴曉雪,王紅梅.論東北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與開發[J].經濟師,2021(3):152-153.
[2] 吳明.重慶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2:1-7.
[3] 王素珍.遼寧省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企業經濟,2007(3):100-102.
[4] 劉建平,豐田,王昕偉,等.寨市古鎮紅色旅游資源整合開發探析[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0(3):102-106.
[5] 劉瓊艷.紅色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07:11.
[6] 吳曉榮.贛東北紅色旅游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鄱陽湖學刊,2012(1):73-79.
[7] 李愛娟.基于網絡創新環境的沂蒙紅色文化傳播及路徑選擇[J].山東社會科學,2012(6):154-156.
[8] 明鏡.吉林省紅色旅游開發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