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霏陽
摘 要:紅色旅游背景下,要形成統一和規范的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改造框架和策略,采取科學的構建原則、設計工作思路,為民居民宿改造工程的有序和順利實施提供扎實的理論指導。要踐行以下四大行動,充分體現特定區域內民居民宿改造的獨特性、歷史性、美觀性、文化性。具體包括:紅色文化符號合理融入民居民宿外觀設計;增強民居民宿室內空間感和層次感;將傳統民宿民居改造成多功能服務區;處理好空間布局與紅色旅游場景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紅色旅游;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改造
中圖分類號:F592;TU247.4 文獻標識碼:A
紅色旅游背景下,要聚焦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的紅色旅游發展,最大程度挖掘優質資源的價值。地方政府需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科學整合資源,根據當地資源稟賦,做好民居民宿工程改造工作。要將地理優勢與文化優勢進行結合,為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本文以紅色旅游為主題,多維思考民居民宿改造關鍵要素,明確工程施工重點和要點,合理配置文化元素、技術元素、經濟元素,為當地居民創收和提高生活品質創造條件。紅色旅游理念深度融入民居民宿改造工程,基于新設想與新措施,規范化和科學化地落實工作內容。
(一)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是民居民宿改造的重要因素,對工作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若市場定位模糊或錯誤,會導致民居民宿改造工程項目缺乏實用性和市場競爭優勢[1]。因此,必須在前期做好市場調查,對市場進行精準定位,有明確目標和方向地開展民居民宿改造工作。將市場定位作為第一要素,確保民居民宿的風格和主題鮮明。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風格,要在居住環境、空間功能、服務內容、建筑語言等方面區別于目前的商務酒店和度假酒店,以此才能體現其優越性和競爭優勢。
(二)功能劃分
基于紅色旅游的民居民宿改造,既要有效保留少數民族村落的文化和習俗特點,還需做好室內空間的功能劃分,要在娛樂、餐飲、住宿體驗等方面滿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工作人員要深入了解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的地理位置、相關的紅色旅游路線、空間功能,并對相關的文化內容和空間功能占比了然于胸,實現精準劃分空間功能,充分保證民居民宿的實用性和觀賞性。通過有效的空間交融,設計和改造具有吸引力的民居民宿。
(三)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對民居民宿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利用其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特點,增強建筑物的視覺傳播效果,令旅游者快速形成鮮明和深刻的印象。民居民宿的改造要做好色彩搭配和設計,有效把控色彩創新應用的尺度感,利用色彩吸引旅游者注意,對民居民宿產生好奇和興趣。
(四)紅色主題
紅色主題的設計和在民居民宿改造中的呈現,要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居住體驗[2]。紅色主題應作為紅色旅游背景下民居民宿改造的重要因素,以合理的方式進行表達和表現,既要達到傳播和發展紅色文化的效果,也要對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服務和發展賦能。
(一)全局規劃巧妙布局
少數民族村落的發展,已被納入我國產業升級和轉型的戰略規劃中。地方政府要在黨中央的指導和管理下,科學和有序地開展村落民居民宿改造工程,做到全局規劃和巧妙布局,為當地旅游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通過科學改造民居民宿為民宿領域發展提供重要抓手,并真正帶動紅色旅游業的創新和轉型[3]。
(二)注重保護生態環境
工程改造和環境優化,要始終遵循特定區域的自然規律,不應破壞原有的地形和面貌。要確保村落民居民宿與周圍環境協同發展,始終秉承科學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對原有建筑外觀和內部構造進行改造和完善。紅色旅游視域下,要將生態環境保護放置第一位,杜絕出現以破壞生態平衡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的問題。
(三)最大限度滿足旅游者個性化住宿需求
民居民宿改造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和民宿領域的競爭優勢。通過特色化的設計和科學改造,為地方民居民宿增添獨特韻味,區別于城市的酒店和服務風格,為旅游者提供獨特的住宿體驗。要做好功能和外觀設計,最大限度滿足旅游者的個性化住宿需求,以此才能利用民宿服務帶動紅色旅游經濟發展,并為少數民族村落創收提供良好條件和資源[4]。
(一)地方傳統民俗文化與紅色精神巧妙融合
紅色旅游背景下,對民居民宿進行改造時,要將地方傳統民俗文化與紅色精神進行巧妙融合。無論在建筑外觀上,還是服務理念層面,都要充分凸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將少數民族村落獨有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融入民居民宿設計理念中,繼而有效凸顯當地旅游服務的獨特性。
(二)有效規避民居民宿改造的同質化問題
以紅色旅游主題為理念或思路,對民居民宿進行改造和再設計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有意識地規避同質化問題。要充分保留傳統民居民宿的獨特性和歷史感,合理融入現代設計元素和紅色文化,確保整體風格和主題的和諧統一,并使用戶產生良好的居住體驗。同一個區域內民居民宿要在外觀和室內使用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差異性,以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否則,不僅影響民居民宿的投入使用效果,還會出現嚴重的內卷現象,不利于少數民族村落健康持續發展[5]。利用紅色旅游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宏觀和系統思維,從長遠角度出發開展民居民宿改造工作。避免出現流行什么做什么,產生民居民宿風格和服務上的同質化問題。
(三)做好民居民宿大數據分析
民居民宿改造工程具體實施前,要做好行業背景調查,確保工作目標的精準性。要根據整個民宿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當前的競爭形勢,對民居民宿改造進行統籌規劃。不盲目跟風,更不要故步自封,粗暴保留傳統民俗文化特色。要根據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市場供需情況,合理改造民居民宿。要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改造工程中,基于大數據分析,明確民宿行業的個性化需求,通過精確的市場定位,打造具有文化氛圍的特色民居民宿,并高效服務于當地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將紅色文化元素與大數據技術科學融入民居民宿設計中,合理改造建筑結構和室內空間布局,為消費者提供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的民宿服務。
(一)紅色文化符號合理融入民居民宿外觀設計
少數民族村落無論是在地理位置上還是在民俗風情上,都具有獨特性、地域性、復古型。在民居民宿改造過程中,要利用好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原有特點。要在當地政府的宏觀規劃和全面指導下,充分做好紅色旅游路線設計,對民居民宿進行科學改造。從宏觀視角規劃紅色旅游路線,從微觀層面思考民居民宿改造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相關人員要充分體現外觀改造與自然風景的協調性,確保視覺感染上體現舒適性和科學性。要將紅色文化符號融入民居民宿外觀設計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主題思想層面,都應符合紅色旅游路線設計的整體理念[6]。外觀改造的風格與紅色旅游主題保持一致,并注重體現區域文化與紅色文化等一脈相傳,不能帶給旅游者沖突感和矛盾感,以免破壞紅色旅游主題設計的整體性和思想性。少數民族村落的民居民宿改造要融入當地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大環境中,做到順勢而為、因地制宜,科學和合理地利用優質旅游資源,繼而保證該項改造工程有序和順利推進,進而增強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的市場競爭優勢。
(二)增強民居民宿室內空間感和層次感
民居民宿改造是增強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紅色旅游背景下要通過有效優化住宿環境,吸引更多旅游者和消費者進入此地參觀和消費。要注重增強民居民宿室內空間感和層次感,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體驗,進而產生多次消費的行為或現象。根據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的建筑風格、歷史背景,凸顯深層體驗式的民宿服務特色。要在室內空間設計上展現創新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計手段增強室內空間感,如雕刻鏤空的門、窗、家具,從視覺上打破傳統墻壁的封閉感和束縛感。同時,利用光線和色彩的作用,并配合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等,增強民居民宿室內空間感和層次感,繼而帶給消費者獨特的居住體驗。而在室內環境設計上,設計者可利用具有歷史感的擺設增強文化氛圍,并合理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凸顯紅色旅游的概念和主題。在有層次和空間感的居住環境內,巧妙融入當地特色文化符號,從文化、技術、設計3個維度延伸和豐富民居民宿改造理念。始終秉承全局規劃和巧妙布局的原則,合理配置技術與文化的內容比例,將民居民宿改造成具有文化氛圍、歷史感、現代感的住宿場所。
(三)將傳統民居民宿改造成多功能服務區
民宿民居改造要區別于市場中的酒店和旅店,形成個性化和獨特化的風格,有效體現文化屬性和技術屬性。紅色旅游背景下,要加強紅色主題創新設計,以不同的形態和形式嵌入民宿民居設計中[7]。根據當地建筑風格,對民宿民居外觀和色彩進行科學改造。同時,要注重增強民居民宿的使用功能,利用極強的實用性和舒適性特點形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優勢。如可將傳統民居民宿改造成多功能服務區,以住宿功能為主,休閑娛樂為輔,設計多功能的居住場所。在民居民宿改造過程中,相關人員要達成統一的價值共識,即前期主動規避工程改造的同質化問題,要強調相對的規范與和諧,而不是絕對化的統一和趨同。例如,在功能設計上,要根據每家每戶的建筑特點和原有布局,科學地進行空間布局和改造。要在外觀上達成相對的和諧,但是在功能上進行區分和個性化處理,確保每一個獨立的民居民宿都具備多樣服務的能力,在服務項目上有所差異,才能在整個民宿行業或住宿服務領域脫穎而出。
(四)處理好空間布局與紅色旅游場景之間的關系
少數民族村落民居民宿改造要基于精準的大數據分析,科學地進行空間布局和外觀設計。要根據當地紅色旅游場景規劃,巧妙設計民居民宿的外觀,根據周圍自然環境搭配建筑物顏色。在既定的旅游線路上增加民居民宿的視覺效果,確保消費者快速做出選擇產生消費動機。民居民宿改造要遵循自然規律,根據既定的地理環境特點,體現街巷與建筑的空間層次感。要始終秉承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對民居民宿進行改造,做到依山傍水,合理呈現自然脈絡。當地要根據宏觀的紅色旅游場景規劃,對民居民宿進行空間布局。一方面,要確保各個獨立的民居民宿外形上的協調性和獨特性;另一方面,要加強室內空間布局的個性化,確保同一區域的民居民宿形成住宿服務聯盟,進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同時,要避免空間布局和使用功能的同質化,科學和個性化的設計院落空間,并與周圍環境相互映照,形成靚麗的風景線。設計者要根據街巷寬窄,對各個民居民宿的外觀結構進行合理優化,充分體現民居民宿的視覺傳達效果,繼而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
民居民宿改造要符合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規劃,要根據當地建筑風格,科學地進行改造和環境優化。既要體現當地民風民情,凸顯民居民宿的地域性和文化性,還要科學融入現代元素,增強紅色旅游的氛圍感和空間感。設計者要深度考察少數民族地區民風民情,以及區域歷史文化,將紅色精神融入民居民宿改造項目中。利用獨特的地域風情吸引國內外旅游者,以此達到推動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的目的,為少數民族地區紅色旅游賦能,增強消費者的體驗價值。
[1] 黃蘭蘭,張翔.基于Citespace對國內近十年民宿發展的研究綜述與展望[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0(1):77-83.
[2] 趙舉兵,毛海軍,張瑩.民族地區民宿“商政民”合作經營管理模式探析[J].時代金融,2019(35):36-38.
[3] 王雨嘉,鄭怡,張琪麗,等.不同民宿發展模式下城中村空間改造評價研究[J].山西建筑,2019(20):35-37.
[4] 謝璠,周艷梅,陳鶯.文山普者黑仙人洞村撒尼民宿產業發展現狀與庭院景觀重構[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6):46-52.
[5] 蔡勇俊.淺談民宿設計中舊建筑的再利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9(21):80-81.
[6] 唐甜.基于地域文化特性的民宿改造設計研究[J].地產,2019(21):38.
[7] 鐘毓華.游客體驗視角下的鄉村民宿改造策略[J].廣東蠶業,2019(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