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東 袁正新
摘 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推動旅游休閑等各類場景數字化。本文通過研究5G背景下張家界市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對張家界旅游產業良性互動、科學發展和打造“國際化旅游城市”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5G;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張家界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湖南省財政廳、教育廳開放基金項目(15K101)。
旅游產業是綠色無煙產業,通過資源或設施解決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服務。《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游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更加注重文化傳承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1]。旅游產業提質升級,既是粗放型向集約化轉變,也是單一規模和單一關注經濟功能到規模效率和關注綜合功能的轉變[2]。依托山岳型資源快速崛起的張家界旅游產業,5G浪潮下急需提質升級。
(一)發展的基本情況
1.政策更加精準
湖南省張家界地處湖南西部武陵山脈腹地,擁有砂巖峰林地貌獨特景觀,旅游興市以來,全市旅游產業突破資金、人才與基建困境,聚焦山岳型旅游資源優勢,精準制定各項產業政策,逐漸形成“對標提質、旅游強市”戰略和“11567”總體思路,特別是針對日、韓及歐洲的定向招商推廣策略,為致力于打造品質化國際旅游目的地奠定了良好外部基礎。
2.產業更加聚集
張家界大力發展自然旅游產業,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相繼榮獲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5A級風景區等稱號,在此基礎上,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創新升級,申報各類非遺近千項,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魅力湘西》《天門狐仙》《夢幻張家界》《煙雨張家界》《遇見大庸》等年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新開五號山谷、梓山漫居、回家的孩子等各類民宿近百家,擁有軍聲書畫院、大庸府城、溪布老街等一批省級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塑造有國際森林保護節、國際鄉村音樂周、中國文化旅游節、張家界千古情、中國張家界絲綢之路國際文化產業園等文旅品牌,并推出賀龍故居和紀念館、劉家坪紅軍長征出發地、湘鄂川黔蘇維埃紀念館等紅色文旅精品路線及旅游智慧科創城、中德零碳科技城等一批聚集商貿、演藝、會展、科技、金融、大數據的新型文旅產業。
3.轉型趨勢明顯
全市的旅游產業不再完全依托山地自然優勢,聚集區也不僅限于武陵源核心景區,周邊陸續出現以驚險刺激為特色的人造型景觀,以光影科技為代表的科技型景觀,并呈現出傳統景區與現代景區結合、自然資源體驗與科技浸入體驗結合的新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張家界郊區也出現以民宿集聚區為特征的鄉村旅游產業蔓延趨勢。
(二)需要關注的因素
1.決策主體的思路
張家界旅游產業提質升級的主體決策權在政府文旅監管部門,監管部門領導層的思路決定了旅游產業提質升級的實施水準與進度,提質的范圍與升級的路徑選擇關乎成敗,特別是近年來,全市旅游產業的傳統發展觀念已深植于心,應對5G環境的沖擊還需要制定應對策略的時間與空間。
2.5G旅游產業鏈的構建
5G發展方興未艾,短期內還無法構建完整的、科學的、良性的旅游產業鏈,部分傳統產業即便能實現快速接入,也會造成整體性短路,如張家界的莓茶產業,可充分利用5G優勢實現線上營銷售賣一體化,但純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模式難以滿足客戶批量要求,產能不足嚴重制約產業發展;同時,生長周期也形成了一定制約。
3.傳統旅游產業的增長極
張家界當前的旅游產業多以傳統自然資源為主,集中在天門山、黃石寨、寶峰湖、國家森林公園等核心景點,旅游營收呈現逐年放緩趨勢,周邊附帶產業也出現眾多負增長,5G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傳統旅游產業優勢又不完全產生依賴效應,挖掘新的產業增長極,值得關注和思考。
4.5G旅游新技術普及程度
5G背景下會誕生一批可運用到旅游產業實踐中的新科技與新技能,一段時間內還無法實現傳統旅游產業與新型旅游科技的大范圍接軌,新技術也難以大面積普及推廣,武陵源景區部分景點使用了小規模的旅游科技技術,但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影響力也較弱。5G背景下的張家界旅游產業要想實現發展,需要制定完善的旅游產業應對策略與管理機制,這也是旅游產業邁向科技化、智慧化、數字化階段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面臨的問題
1.產業結構失衡
三產結構中,涵蓋旅游業的第三產業是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的關鍵,2020年張家界市第三產業盡管處于領先位置,但發展并不穩健,特別是第一產業所占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比例,與湘西自治州、長沙乃至全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產業結構失衡(見表1)。

2.資源負荷過重
全市的核心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在武陵源,其他景區占比較小,整體承載能力弱,高負荷運轉下,造成環境容量與游客容量雙向超標,引發游客與導游沖突不斷,壓縮傳統產業生存空間,造成新興產業升級阻滯。
3.運維監管缺失
新引進的產業缺乏有效的行業監管與全產業鏈配套服務,運維模式較傳統;監管部門職能重疊,規章制度不完善,行政執法不嚴,產業運營商各自為政,特別是“五一”“十一”等旅游旺季,亂象頻出,嚴重影響旅游城市形象。
4.人才短缺
張家界在高端旅游人才的外部引進上有所欠缺,聚集傳統人才的旅行社晉升渠道單一,宰客與“黑導游”現象時有發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崗前培訓和深化培訓計劃,缺乏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科學理念、實操素養的高素質人才。
5.產業營銷滯后
全市的旅游產業主要集中在山、水、洞、林等自然資源領域,可替代性旅游產品較多,特別是5G背景下,營銷方式滯后,特色風俗民情與人文歷史資源缺乏開發深度,產業鏈無法形成有機閉環,特色不明顯,旅游商品服務趨同,也間接影響營銷模式創新,微信、抖音等曝光度明顯不如同類型的黃山風景區。
一是需求力推動(見圖1)。需求力是旅游產業升級的動力源,主要依托需求量、需求類型和需求結構的變化。需求量衍變出產業的多層次,需求類型主導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需求結構推動消費水平的大眾化、旅游產品多樣化以及接待規模的擴大化[3]。

二是吸引力推動。吸引力推動旅游產業升級離不開景觀設施和人文要素,涵蓋經濟文化、信息科技、環境交通等,5G新技術的利用,人們會對傳統景區如何與科技接軌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支持力推動。旅游產業升級離不開社會、經濟、文化、自然等大環境的支持,相較于旅游需求力和旅游吸引力的主導作用,支持力起輔助作用,主要靠物質性和非物質性支持[4]。
(一)調優產業結構與資源配置
5G時代,張家界可深挖第一產業經濟,延伸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輔助新興旅游產業,特別要在鄉村旅游、地方美食、特色民俗、度假民宿、紅色研學等方面,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旅游業、農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注重保護和傳承人文資源,在旅游產業項目上出新意,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二)推動多產融合與空間共享
文旅融合是趨勢。張家界要把握5G數字化、智慧化發展契機,減輕景區承載負荷,搭建現代化數字旅游與社群互動系統,緊抓特色傳統風俗民俗文化,重塑游客在地化共享空間,在客源地上則更加重視中國旅游目的地構建及全球化市場打造,實現旅游產業多要素、多維度融合,倒逼擴大立體發展空間。
(三)強化云上監管與行業監管
要構建并強化“云上監管”,對全市旅游產業實行大數據采集與動態監管,進一步拓寬精、小、特產業項目融資渠道,嚴格把控產業開發、經營與管理全過程,完善旅游產業發展體系,鼓勵成立各類產業協會,如民宿產業協會,在行業自律、產業集聚、外部監管等方面與政府密切合作。
(四)啟動培育認證與人才儲備
5G新技術沖擊下,全市應快速啟動人才培育與數字認證計劃,建立一套培訓機制,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在信息技術、知識結構及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學習,與游客評價掛鉤,建立全市優秀旅游產業人才數據庫,實行末位淘汰制與獎懲化管理。
(五)實行數字覆蓋與營銷升級
5G背景下,張家界推動全市旅游產業升級需鼓勵各景區開發數字化體驗服務,發展沉浸式體驗、虛擬展廳等新興文旅產業,搭建專用于旅游景區的各類基于位置的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平臺[5];創新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全景、抖音直播、裸眼3D等營銷方式,在主要游客集散點設立特色產品展銷臺,重塑“張家界”品牌,提升“張家界”產業影響力。
第一,5G“新基建”對旅游產業提質升級的帶動。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發展提速,不僅能豐富景區旅游體驗,還能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更能增強決策分析能力,極大豐富消費場景,創造出大量新消費品牌。預計到2025年,5G商用將帶動超過8萬億元的信息消費。
第二,5G助力旅游產業提質升級常態化切入點。張家界旅游產業未來提質升級過程中,數字化文旅資源和工具將發揮重要作用,游客進景區和文化場館普遍實行預約制,客觀上加快了智慧旅游在全過程環節的應用,掃碼入園、刷臉通行、無接觸服務等技術創新提前進入消費場景。
第三,旅游產業提質升級與“5G+”融合面臨的挑戰。在推進5G與文旅產業提質升級的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體現在:高頻、可消費類數字文旅產品不足,在生產、管理、服務中引入新技術可能會帶來新的風險,數據安全管理制度與智慧旅游建設標準不夠完善,5G基建及智慧化改造成本較高,旅游企業改造意愿不強等方面。
[1] 中國政府網.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2014-08-21)[2021-10-23].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
[2] 謝春山,孟文,李琳琳,等.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理論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7-40.
[3] 鐘高崢,張毅琳.城市化對旅游產業升級的驅動響應路徑分析:以湖南省張家界市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9(5):55-62.
[4] 彭華,鐘韻.關于旅游開發與城市建設一體化初探[J].經濟地理,1999(1):112-116.
[5] 詹蓮,王恒博,黃文瑤.淺析新時代旅游業升級轉型新思路[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