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李明
摘要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和金錢態(tài)度中的作用機制。研究使用成就動機量表、同伴關系量表和金錢態(tài)度量表對江蘇省、安徽省兩所高校340名學生進行調(diào)查。結果表明:(1)青少年成就動機、同伴關系分別與權力/聲望、不信任和焦慮金錢態(tài)度存在顯著負相關,與時間保留金錢態(tài)度不存在相關。(2)青少年成就動機通過同伴關系影響金錢態(tài)度。結論:青少年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金錢態(tài)度之間存在中介作用。
關鍵詞 青少年 成就動機 金錢態(tài)度 同伴關系
中圖分類號:B84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60
The Impact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n Money Attitudes of Teenage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er Relationship
ZHANG Shuo[1], LI Ming[2]
([1]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2]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Bozhou Teachers College, Bozhou, Anhui 233500)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peer relationship i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money attitude of teenag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peer relationship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wer / prestige, distrust and anxiety of money attitude, but not with the retention time of money attitude;(2)Teenager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partly or completely predicted money attitude through peer relationship. Conclusion: there was a mediating effect of peer relationship betwee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money attitude.
Keywordsteenager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money attitudes; peer relationship
0前言
金錢態(tài)度是指對金錢及相關事務的觀點和看法,作為能夠影響社會適應、經(jīng)濟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而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人們常常賦予金錢以權利地位、社會成功等象征意義,這些象征影響著個體的心理健康、生活質(zhì)量和幸福體驗。[1]因此探討影響金錢態(tài)度的發(fā)展因素,對于青少年良好的適應與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成就動機即個體在社會活動中追求成功的內(nèi)在動因,這種內(nèi)在動力似乎與將金錢視為衡量自我成功以及確立地位、權力、成就的態(tài)度存在關聯(lián)。[2]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傾向于將金錢與權力、成就相聯(lián)系,而女性更傾向于視金錢為焦慮的來源。[3]鑒于成就動機與金錢態(tài)度的復雜關系,本研究將繼續(xù)探討其作用關系,提出假設1:青少年成就動機對金錢態(tài)度存在影響。
態(tài)度的形成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個體可以在與同輩群體的互動中會獲得與財務相關的態(tài)度和經(jīng)驗。同伴關系可能是影響金錢態(tài)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朋輩的消費溝通會影響青少年的消費動機以及物質(zhì)價值觀。[4]有研究[5]指出個體感知到同輩對自己的尊敬程度負向影響評價、焦慮和保留金錢態(tài)度。因此,提出假設2:青少年同伴關系對金錢態(tài)度存在影響。
內(nèi)在動機所引發(fā)的同輩學習交流會讓個體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個體成就動機越強,在人際互動中越易表現(xiàn)合作傾向,追求成功的動機可以增強個體的自尊、自信,以及進一步推動人際交往。[6]鑒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3:青少年成就動機對同伴關系存在影響作用。那么,成就動機在對個體金錢態(tài)度的作用機制中會不會通過同伴關系產(chǎn)生影響?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4:青少年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金錢態(tài)度的關系中存在中介作用。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法對江蘇省、安徽省兩所高校進行抽樣調(diào)查,發(fā)放問卷340份,回收有效問卷320份,有效回收率94.1%,其中男生167人,女生153人。
1.2研究工具
1.2.1成就動機量表(AMS)

2.3青少年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和金錢態(tài)度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2.3.1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和權力/聲望金錢態(tài)度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控制無關變量分析發(fā)現(xiàn)中介效應顯著且大小為-.0162。成就動機直接效應不顯著,直接效應為-.0163。模型R2為.14。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權力/聲望維度間發(fā)揮完全中介作用(表2)。
2.3.2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和保留時間金錢態(tài)度之間中介效應檢驗

結果發(fā)現(xiàn)中介效應不顯著(表3)。
2.3.3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和不信任金錢態(tài)度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控制無關變量后中介效應顯著,該中介為互補的中介。成就動機直接效應顯著,為-.0741。模型R2為.13(表4)。
2.3.4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和焦慮金錢態(tài)度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控制無關變量分析發(fā)現(xiàn),中介效應顯著。成就動機直接效應顯著。模型R2為.14。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金錢態(tài)度間存在不同程度中介作用。假設4部分得到了支持(表5)。
3討論
3.1成就動機、同伴關系與金錢態(tài)度的關系
青少年成就動機負向影響金錢態(tài)度中的權力/聲望、不信任以及焦慮維度。說明成就動機越高,個體較少認為金錢是影響他人及衡量成功、提升地位的工具,對金錢的使用較少存在猶豫不決。這在以往研究[11]中得到解釋,個體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金錢時越不易出現(xiàn)猶豫,財務窘迫時較少體驗緊張感。成就動機與保留時間不存在相關,這可能與當前青少年的經(jīng)濟基本由家人提供,缺乏對財務的規(guī)劃和儲蓄等理財意識有關。
青少年成就動機正向影響同伴關系。因為在集體文化下,個體為實現(xiàn)成就需要,在與同學交往中會表現(xiàn)較多合作傾向,達到同伴對其的期望,在學習交流中相互體驗更多積極情緒,久而久之同伴關系越好。
青少年同伴關系負向影響金錢態(tài)度中的權力/聲望、不信任以及焦慮維度,正向影響保留時間維度。即同伴關系得分越低可能越容易將金錢視為能夠融入群體、提升自身地位的工具,使用金錢時更多出現(xiàn)猶豫、焦慮,這與Oleson[5]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3.2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金錢態(tài)度之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對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金錢態(tài)度之間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結果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設。具體來看,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金錢態(tài)度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根據(jù)社會支持理論的觀點,同伴作為青少年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影響個體的學業(yè)成就,而高成就動機的個體在學習、交流、合作過程中更容易擁有較好的同伴關系。[12]高學業(yè)成就所促成的個人對成就、接納、地位和支持等需要的滿足可能是在校園這個特定環(huán)境的青少年群體中,不易將金錢視為權力/地位、衡量個人成功象征的原因之一。
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不信任金錢態(tài)度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說明成就動機對不信任金錢態(tài)度產(chǎn)生直接影響的同時,一部分通過同伴關系來間接實現(xiàn)。由于高成就動機的個體,通常擁有較好的同伴關系,而根據(jù)消費者社會化理論觀點,個體在與同輩群體的消費交流中,會受到同學或朋友的影響,改變對消費對象的態(tài)度,從而在涉及金錢的決策中較少出現(xiàn)猶豫不決的現(xiàn)象。
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焦慮金錢態(tài)度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因為焦慮維度得分越高,越將金錢視為焦慮的來源,而高成就動機的個體傾向于擁有良好的同伴關系,同伴的支持和幫助可能是焦慮情緒的保護因素。當然,該結論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4結論
青少年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金錢態(tài)度之間存在中介作用:同伴關系在成就動機與權力/聲望金錢態(tài)度之間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成就動機與不信任金錢態(tài)度之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在成就動機與焦慮金錢態(tài)度之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鄭州大學)2020年度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專項課題(ZZUKFYB202020):焦點解決視域下研究生情商訓練與幸福感提升研究;2020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20SZC-052):后疫情時期大學生網(wǎng)絡團體心理咨詢過程與效果研究;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SKHS2019B10):體能測試不合格大學生群體的身體自我研究
參考文獻
[1]倪林英,吳志民.開放教育學生金錢態(tài)度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探新,2019,39(3):282-286.
[2]Mitchell, T. R.,& Mickel, A. E.. The Meaning of Money: An Individual-Difference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 24(3):568-578.
[3]陳曉惠,石文典,張敏.金錢態(tài)度問卷在中國大學生中的初步試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9(27),6:1182-1186.
[4]Hawkins, D. I., & Coney, K. A. . Peergroup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product preference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74, 2(2):322-331.
[5]Oleson, M..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attitudes and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04, 28(1): 83-92.
[6]崔麗瑩.中小學生人際信任、成就動機及其與合作傾向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11,34(3):613-618.
[7]葉仁敏, HAGTVET K A.成就動機的測量與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2(2): 14-16.
[8]申武丹.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其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9]洪雷,曹慧,方格.金錢態(tài)度、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關系探討[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3):297-299.
[10]周浩,龍立榮.共同方法偏差的統(tǒng)計檢驗與控制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6):942-950.
[11]Baker, P. M., & Hagedorn, R. B.. Attitudes to money in a random sample of adults: Factor analysis of the MAS and MBBS scales, and correlations with demographic variables[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8,37(5):1803-1814.
[12]Wentzel, K. R..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motivation in middle schools: the role of parents, teachers, and peer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8, 90(2):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