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美 鄭愛霞








摘 要:為了解南京市浦口區耕地質量提升措施對耕地質量的提升作用,選取浦口區10個試驗檢測點的土壤理化數據,采用單因子評價與綜合評價2種方法分別對浦口區耕地質量保護措施實施前后示范區耕地質量狀況進行了評價。其中,單因子評價分別對所測定的土壤理化指標進行了全面評價,而綜合評價法則采用簡化的層次分析,調整土壤pH值、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等4個指標的權重,對項目實施前后示范區耕地地力狀況進行評價。結果表明,耕地質量保護措施實施后,耕地地力顯著提高。評價結果為耕地保護措施的推廣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耕地質量;質量評價;單因子評價;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 S1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4-0101-03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研究重點實施區域為南京市浦口區的星甸、橋林和永寧街道,在這3個街道建立1個相對集中連片的核心示范區,部分區域為近幾年土地平整項目區,地力較貧瘠。2020年建立了試驗效果監測點10個(見表1)。
1.2 耕地質量提升措施簡介 在浦口區重點示范推廣有機肥、糧綠輪作技術、水稻側深施肥技術等。在項目區內對示范戶應用的有機肥、生物有機肥、緩釋肥料等進行物化補貼推廣,并開展技術推廣服務,進行項目技術培訓并組織現場觀摩會,同時聘請省市區相關專家進行技術指導。
1.3 土壤取樣及測定 分別在試驗前(2020年10月)和試驗后(2021年8月)采集土壤樣品,測定土壤pH值、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緩效鉀等指標[1],分析對比項目實施前后土壤大量營養元素變化和地力等級變化,從而對項目實施效果進行科學評價。
1.4 耕地質量效果評價 采用單因子評價與綜合評價2種方法分別對項目實施前后示范區耕地質量狀況進行評價。單因子評價分別對土壤pH、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緩效鉀等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評判,分析項目實施效果。綜合評價法采用簡化的層次分析法對項目實施前后示范區耕地地力狀況進行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耕地質量指標的變化 試驗前后土壤理化性質變化情況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示范區10個監測點的pH平均值從6.93提高到7.00,可見,耕地質量保護措施實施使得土壤pH略有所上升,有助于土壤pH向中性轉化,減緩土壤酸化趨勢。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從16.63g/kg提高到17.20g/kg,增幅為3.43%;試驗前后全氮含量平均值從1.11g/kg提高到1.16g/kg,提高了4.51%;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從36.10mg/kg提高到39.28mg/kg,提高了8.81%;速效鉀含量平均值從224mg/kg提高到238mg/kg,提高了6.25%;緩效鉀含量平均值從627mg/kg提高到641mg/kg,提高了2.23%。可見,耕地質量保護措施的實施促進了示范區內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和緩效鉀含量的提高。
2.2 耕地質量綜合評價結果 綜合評價法采用簡化的層次分析法對項目實施前后示范區耕地地力狀況進行評價。針對浦口區耕地資源特點,選擇4個大類、13個要素作為浦口區耕地地力評價的指標[2](見表3)。
評價應用揚州市耕地質量保護站開發的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的地力評價模塊采用層次分析模型構建評價體系,該方法是目前公認較好的耕地地力等級評價模型,其中將耕地地力等級作為評價目標層(或A層),指標分類作為中間層(準則層或B層),具體評價因子作為指標層(或C層),如此構建的層次分析模型能很好反映耕地地力的定性和定量綜合因素的影響。通過浦口區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得出C層13個評價指標的權重,但考慮到示范區10個監測點的項目實施前后的變化主要是土壤pH值、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等4個指標,所以浦口區耕地地力評價的簡化層次分析法就是通過計算4個指標的綜合指數的變化來代表示范區10個監測點的耕地地力綜合指數的變化。
某指標的地力指數=某指標的標準化數值*某指標的權重。
其中,某指標標準化數值由該指標隸屬函數公式計算得出(見表4)[3]。
簡化層次分析方法中,對浦口區的土壤pH值、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等4個指標的權重進行調整,詳見表5。
按照國家《耕地質量等級》標準(GB/T 33469-2016)的要求,浦口區耕地地力等級劃分標準詳見表6。
以國家《耕地質量等級》標準,本研究評價了10個項目效果監測點在實施前后的耕地地力等級變化(見表7)。由表7可知,實施前后耕地地力平均綜合指數分別為0.85、0.86,平均等級分別為4.8、4.9,項目實施后耕地地力平均提升0.1個等級以上,個別監測點地力等級甚至提高0.5個等級。總之,2020年浦口區耕地質量保護措施的實施促進了項目區耕地質量提升,實施效果顯著。
3 結論
本研究采用單因子評價與綜合評價2種方法分別對浦口區耕地質量保護措施實施前后示范區耕地質量狀況進行評價,其中單因子評價分別對土壤pH、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緩效鉀等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評判,而綜合評價法采用簡化的層次分析法對項目實施前后示范區耕地地力狀況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實施后耕地地力平均提升0.1個等級以上,表明有機肥施用、糧綠輪作和水稻側深施肥等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促進耕地質量的提升。研究成果為耕地保護措施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了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9.
[2]黃明勇,李作為.喀斯特地區耕地地力評價指標方法研究——以貴州省習水縣為例[J].農機與農藝,2020,8:78-79.
[3]張曉露,張巧雯.敦化市耕地地力評價情況分析[J].南方農業,2020,14:84-86.
[4]Xiao Dan,Huang Yuan,Feng Shuzhen,et al.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with fresh organic substrate and inorganic carbon additions in a red soil is controlled by fungal diversity along a pH gradient[J].Geoderma, 2018,321:79-8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