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軍 李慧
摘要:森林特色小鎮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生態文化、森林景觀和服務設施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森林生態多種功能,為社會提供更好的生態產品和更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國有林區改革發展的有效舉措。文章以吉林省露水河林業局森林特色小鎮為例,重點介紹了小鎮建設的目標、原則、空間布局、重點工程及經營管理體制,并提出建設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以期為其他森林特色小鎮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國有林場,森林特色小鎮,生態環境,生態產品,吉林省露水河林業局
DOI: 10.12169/zgcsly.2021.03.08.0002
Abstract:?Featured forest towns can achieve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culture, forest landscape and service facilities, giving full play to multiple forest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providing more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bet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ical route and management regime of featured forest towns in Lushuihe Forestry Bureau of Jilin Province , and raises the problems that need paying attention to in the course of featured forest town construction. The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eatured forest towns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ones in Lushuihe Forestry Bureau.
Keywords: state-owned forest farm, featured forest tow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product, Lushuihe Forestry Bureau of Jilin Province
隨著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實現國有林場和林區的轉型發展,探索出符合林區實際的可持續綠色發展之路,改善林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國有林場和林區經濟發展,是當下關注的重大課題。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1],指出特色小鎮將作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抓手。2016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2],闡述了特色小鎮的具體實施策略。2017年,國家林業局發布了《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于開展森林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3],建設森林特色小鎮已然成為解決國有林區和林場實現轉型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4-6]。森林特色小鎮的具體規劃應該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體現差異化的區域與產業特色,即,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資源類型、區位優勢,以及風俗人文、文物古跡等文化發展條件,綜合森林小鎮的不同發展定位選擇建設類型,從而體現各地森林小鎮的特色[7]。
本文以露水河林業局森林特色小鎮建設為例,探討國有林區和林場的綠色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以期為其他森林特色小鎮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1 露水河森林特色小鎮規劃區概況
露水河林業局森林特色小鎮規劃區地處長白山旅游景區重要交通節點,距長白山主峰60 km,距長白山西坡70 km,是前往長白山天池觀光必經之地,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小鎮規劃區位于吉林省委省政府確立的三區發展戰略(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中部創新引領核心區、西部生態經濟區)的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的核心腹地,環境優越;距敦化高鐵站136 km,距長白山機場97 km,距延吉機場244 km,距中國“最美公路”的G11鶴大高速公路露水河出口只有8 min車程,201國道縱貫露水河林區;通白鐵路穿區而過,正在建設的沈白高速鐵路也經過小鎮輻射區,將于2022年通車。
小鎮規劃區屬于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3.3 ℃,年平均降水量847.3 mm;火山熔巖臺地地貌,森林覆蓋率達95.3%,擁有得天獨厚的森林旅游資源。規劃區生物多樣性保存較好,蘊藏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其中野生動物730多種,野生植物2 500多種,分布著野山參(Panax ginseng)、靈芝( Ganoderma lucidum)、天麻(Gastrodia elata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龍膽草(Gentiana scabra)、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等食藥用價值比較高的植物。區內有國家批復的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公園以原始森林針闊混交頂級群落景觀為主;還有全國獨有、亞洲最大的天然紅松母樹林1.2萬hm2,紅松單樹種種子園182.3 hm2,被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紅松之鄉”。區內蘊藏豐富的礦泉水資源,農夫山泉露水河水源地出產的礦泉水是2016年G20杭州峰會和2017年“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指定用水。區內空氣質量達到0污染標準,每立方厘米富含2萬個以上負氧離子。
小鎮以露水河長白山(國際)狩獵場(國家AAAA級景區)為核心區,以清水河、東升、四湖3個林場為輻射區,現有林地12.03 km2。森林資源綜合開發產業初顯成效,紅松果仁、黑木耳兩項產品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AA”級綠色產品認證和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
2 露水河森林特色小鎮建設
2.1 建設目標
根據林區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需要,露水河森林特色小鎮將被打造成環境怡人、生態優美、功能完備、宜居宜業的新型城鎮。小鎮建成后將形成生態旅游、森林康養、冰雪體育、林下經濟四大支柱產業,大幅提升規劃區的資本集聚功能、人口吸納功能、產業承載功能、生態屏障功能,爭取成為國有林區轉型發展的示范區、綠色富民產業的密集區、林區城鎮化的先導區、生態修復和保護的樣板區。
2.2 建設原則
小鎮建設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堅持生態導向、保護優先、科學規劃、有序發展、政府引導、林場主導、多元化運作的原則。把踐行生態文明放在首位,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大力建設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效益的增長;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整合森林資源、保護環境、優化林業產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立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以森林特色小鎮為途徑傳承與弘揚中華文明,充分展示區域內的文化價值[8-10]。
2.3 空間布局
小鎮構建了“一心、三區、九亮點”的總體定位。“一心”,即露水河國家級森林特色小鎮社區中心;“三區”,即康養休閑區、山水自然區、游樂體驗區;“九亮點”內容分別包含在“三區”中,即康養休閑區的康養中心、礦泉養生會館,山水自然區的雪鄉、松湖景區、黎明江口碼頭,游樂體驗區的關東狩獵博物館、冰雪大世界、野生動物觀賞中心、自駕游房車營地。
礦泉養生會館、自駕游房車營地位于露水河林業局國家級森林公園內,園內蘊藏豐富的礦泉水資源,建設礦泉水養生會館可整體帶動該景區迅速升溫,成為典型的休閑養生度假區。康養中心、雪鄉、關東狩獵博物館、冰雪大世界、野生動物觀賞中心位于清水河林場,該林場地勢平坦,森林茂密,雪質好、雪量大,初雪在10月末,終雪在次年的3月末,冬季積雪厚度為50~120 cm,素有“雪域王國”之稱。將清水河林場現有117戶完好閑置房屋以林區風格為主調進行裝修,打造成家庭式旅館,建設具有雪鄉特色的民俗村。松湖景區位于四湖林場,主要由4個景色奇異的瀑布組成,梯級相連,具有險、深、靜、幽、奇的特色,極具開發價值。
2.4 主要任務與重點工程
露水河森林特色小鎮建設緊緊圍繞國家林業局關于開展森林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工作要求,緊密結合露水河國有林區實際,確立了3項主要任務:一是以改善接待條件為重點,加快森林生態旅游產業擴能升級。對廢棄的林場辦公樓設施、民居房進行改造,整合林場建設用地、辦公設施等資源資產,建設與區域整體生態景觀相協調的森林康養中心、休閑養生度假區以及特色民居、森林小屋、農家樂等;將資源集約再利用,以提升食宿接待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降低小鎮建設成本。二是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提升特色小鎮承載功能和質量。通過對已有的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的統籌改造,健全完善通訊、網絡、污水處理、環境監測、地下管廊等基礎設施,新建續建林間步道、空中纜車、搶險應急等服務設施,為開展游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服務提供基礎保障,促進小鎮公共服務能力的快速提升。三是以培育產業新業態為重點,打造上下游產業相銜接、相關產業融合配套的完整產業鏈。構建生態旅游產業、冰雪體育產業、生態文化產業、休閑康養產業、林下經濟產業等產業集群,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生態價值鏈,推動旅游產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使之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量。
按照上述3大任務,森林特色小鎮建設要實施4項重點工程:一是道路暢通工程。以規劃區內交通主干道為重點,實施路面硬化、亮化工程,與之相連的鄉村道路要在“村村通”的基礎上,搞好維修維護,確保全天候暢通無阻。二是人居環境改造工程。按照城鄉統籌、一體發展的要求,堅持改造為主、不搞另起爐灶,全面加強小鎮規劃區供水供電供熱和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小鎮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讓林區職工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調動他們參與小鎮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產業提升工程。充分發掘規劃區內自然景觀、生態環境、休閑養生等資源潛力,打造4個特色園區,即以紅松種子園為依托,打造紅松文化園區;以碧泉湖會議中心別墅群為依托,打造休閑度假園區;以清水河、東升、四湖林場為依托,打造森林康養園區;以露水河長白山(國際)狩獵場為依托,打造冰雪運動園區。四是資源保護工程。堅持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并重,兩手抓兩手硬,進一步強化森林資源的管護和培育,在優先保護資源的前提下,合理有序開發森林旅游資源,切實做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
2.5 經營管理體制
保證小鎮建設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是完善的經營管理體制,其中包括制度建設和資金保障[11-15]。
2.5.1 制度建設
按照政府引導、林場主導、多元化運作的原則,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立項和資金投入、易地搬遷、土地使用審批以及投融資政策等方面予以傾斜。小鎮建設符合《吉林省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撫松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年度計劃》《白山市旅游產業發展基本思路》等要求。露水河林業局是森林特色小鎮建設的主體,積極創造條件,推進小鎮與企業、金融機構有效對接,促進場鎮企融合發展、共同成長。
2.5.2 資金保障
政府主導建立了多渠道融資體系。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根據區域投融資力度和經營發展趨勢,科學有序地進行小鎮建設。規劃按照終極發展目標一步到位,而建設按照資金集聚程度,分區域梯次推進,分步實施,條件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建設資金采取自籌及職工入股、長白山森工集團注入資本、招商引資、吸納社會資本及采用PPP模式等方式籌措。通過分期開放、滾動經營,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特色生態產品和更優良的生態服務,逐漸形成品牌效應,促進經濟效益長效增長,從而為小鎮建設提供良好的資金保障。
3 建議
露水河林業局充分發揮已有的原始森林資源和基礎設施,以森林特色小鎮為支撐,輻射帶動周邊景區及產業,形成全域生態旅游格局,力求拉動當地經濟持續增長[16-30]。在建設過程中還應重視以下問題:1)小鎮建設伊始除了要有總規和概念規劃外,還應有一份可行的詳規,這是小鎮順利建成的有利保障。2)成立特色森林小鎮管理委員會。爭取政策、土地、財政、稅收、資金方面的支持,行使政策、規劃、管理與市場營銷職能,建立綜合協調、規范發展、防范風險的長效機制。3)小鎮建設項目要依法依規辦理各項審批手續。在項目施工、驗收、投入使用各環節全程監督,確保小鎮建設是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最大化地為人民謀求生態福祉。4)加強自主創新、注重品牌建設。要充分利用森林資源,積極挖掘和培育文化內涵豐富、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企業,在文化傳承、創意設計、旅游規劃、衍生產品開發等方面做文章。5)謹防特色小鎮淪為新房地產項目。小鎮應突出生態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打造特色生態產品,實現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EB/OL].(2014-03-16)[2020-11-0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
[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規劃[2016]2125號)[EB/OL].(2016-10-31)[2020-11-05].http://news.163.com/16/1031/14/C4NB6CRQ000187V8.html.
[3]國家林業局.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于開展森林特色小鎮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2017-07-10)[2020-11-05].http://www.gov.cn/xinwen/2017-07/10/content_5209114.htm.
[4]張英杰,曾迎香,張金珠,等.首批國家森林小鎮建設試點的實踐進展分析[J].林業經濟,2019,41(9):99-105.
[5]閆鴿,崔彩賢,常振山.森林小鎮健康發展的政策解讀與路徑回歸:以咸陽市武功森林小鎮為例[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3):49-54.
[6]吳云海.淺談建設森林小鎮與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J].中國林業經濟,2017(6):56-57,110.
[7]張金珠,曾迎香,張英杰,等.國內森林小鎮研究文獻綜述及分析[J].林業經濟,2019,41(12):37-42,68.
[8]牛京萍,趙亭.森林小鎮建設路徑分析[J].林業經濟,2017,39(10):100-103.
[9]李瑛琴,高麗霞,林什全,等.保健漿果藍莓在森林康養旅游及森林小鎮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林業經濟,2018(5):63-65.
[10]馮瀟.森林小鎮規劃設計方法初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1):239-240.
[11]嘉丹.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建設對策研究[J].經濟師,2020(5):220-221.
[12]溫燕,金平斌.特色小鎮核心競爭力及其評估模型構建[J].生態經濟,2017,33(6):85-89.
[13]陶一舟,劉頌,張宏亮,等.浙江安吉“兩山”示范森林特色小鎮規劃研究[J].中國城市林業,2017,15(1):43-46.
[14]陳博文,李健,陳鵬舟.森林特色小鎮規劃研究:以浙江景寧東坑森林小鎮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8(6):79-80.
[15]陳楚民.廣東省森林小鎮建設驅動力因素研究:基于三種不同類型的森林小鎮[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20,39(2):5-11.
[16]鄧少珍.流溪河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建設[J].園林,2018(3):55-57.
[17]董靜曦,冷華,謝暉,等.國有林場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研究[J].林業經濟,2017,39(3):22-26,34.
[18]葛揚,張建國.浙江省森林特色小鎮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0,37(2):374-381.
[19]韓偉曄.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建設對策:以潮州市文祠森林小鎮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2019(3):138-139.
[20]李小蘭.“田園城市理論”視域下浙江特色小鎮發展探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6):22-26.
[21]劉國斌,高英杰,王福林.中國特色小鎮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路徑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98-107.
[22]劉颯.關于珠三角地區森林小鎮構建思路的探討[J].風景名勝,2018(11):204-205.
[23]呂堯,趙英力,張中華.基于森林特色小鎮規劃的森林生態旅游發展模式研究:以廣西綠蘭林場森林特色小鎮為例[J].安徽林業科技,2019,45(6):34-36.
[24]閔學勤.精準治理視角下的特色小鎮及其創建路徑[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7(5):55-60.
[25]戚艷偉.森林特色小鎮規劃研究[J].林產工業,2019,56(11):68-70.
[26]王新越,候娟娟,韓霞霞.中國特色小鎮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規劃師,2018,34(1):12-15,35.
[27]翁建榮.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J].浙江經濟,2016(8):6-10.
[28]吳栒煬.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的研究和前景規劃:以后溪森林小鎮為例[J].風景名勝,2019(9):286-287.
[29]徐世雨.特色小鎮:內涵闡釋與實現路徑:對既有文獻的綜述與展望[J].江蘇農業科學,2019,47(9):32-36.
[30]余構雄,曾國軍.中國特色小鎮創建機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論分析[J].現代城市研究,2020(1):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