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富焊
【摘 要】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以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終極目標。近些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題材與體裁等方面均格外強調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本文就以高考作文試題為切入點,分析試題特點,希望能為日常作文教學帶來有益指導。
【關鍵詞】 高考作文? 試題特點? 教學論述
引言:在高中語文教學時,作文為關鍵板塊,其不只是高考語文試卷重要構成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本文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分析近幾年高考作文試題,總結高考試題特點,闡述作文命題規律,探究行之有效的高中作文教學方法,希望為廣大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經驗。
一、高考作文試題特點分析
(一)分值穩定且占比高
自2017年~2021年,全國卷及各省市高考語文試卷作文分值都極其穩定,上海卷與江蘇卷每年均為七十分,其他各套試卷均為六十分。因高考屬于標準化選拔考試,穩定分值可保障高考公平性及科學性,更易于展現高考在人才選拔方面的作用。立足比重角度,其中江蘇卷與上海卷總分是一百六十分,其他試卷總分是一百五十分,比重分別占百分之四十與百分之四十三點七五。由此可見,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分值占比極高,堪稱“半壁江山”一般的存在。作文分值之所以比中大、分數高,在于通過語文作文可全方位展現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創作作文時,需要學生具有思維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等。為此,教師及學生均應高度重視作文。
(二)作文題材高度關注社會熱點
據調查發現,近幾年全國高考語文作文試題題材與社會熱點、文學素養、哲語名言及勵志等內容相關。現階段,高考語文作文關于社會熱點的關注度只增不減,這恰恰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綜合體現。在語文新課標改革后,強調語文課程與生活間的聯系,而作文題材關注社會熱點,恰恰就是關注生活。對于高中生而言,若想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就需要積極了解國家時事,把握未來發展趨勢,這樣才能為祖國的美好明天添磚加瓦。相比關注社會熱點而言,有關哲語名言的關注度明顯下降。在高考語文作文題材中,涉及哲語名言等內容,可有效鍛煉學生思維靈活性、敏捷性,提高其辯證思維水準。然而,這一類作文極易令學生頻頻套用空話,導致文章作品欠缺內涵。
(三)體裁多樣化
目前,在高考作文試題中,大多試卷并未規定文體。其中“文體自定,詩歌除外”的試卷占少數。未規定作文文體,則說明高考作文試題具有開放性特點,可解放考生思想,令其選擇擅長的文體與素材自由發揮,展現真切感受。但不可否認,在不限文體之際,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考場時間有限,學生在選擇作文題材時,會占用大量時間。最后,為了圓滿答成試卷,學生不得不搶占時間,極易出現“四不像”作文現象,導致文體模糊。此外,自2018年北京語文高考卷開始,各省市高考語文試卷開始關注應用文文體,重視考核學生應用文基本功。強化對應用文的考核,契合高中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特點,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積極適應當代社會,切實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二、關于高考作文試題的教學思考
(一)觀察生活,增強語言運用能力
在作文寫作時,大多靈感均來源于現實生活。然而,因高中生生活背景不同,很多時間都在學校中生活與學習,與外界社會接觸少之又少。所以,導致其生活感悟偏少,在其看到作文題目時,很難立即找出切入點,進而為了完成寫作任務開始湊字數。出現這種問題,主要因為學生“無話可寫”。所以,教師在日常作文教學時,就要引導學生留心現實生活,結合所學理論與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拓展語文知識面,為日后寫作做好鋪墊。與此同時,語文教師應強化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尤其是“說”與“寫”的能力訓練,多組織口頭訓練活動,依據學生學號輪流進行,指導學生圍繞某一時事熱點進行口頭論述,采取精煉語言表達個人想法。通過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即可有效鍛煉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二)煥活思維,強化學生思辨能力
在高考作文試題中,材料作文主要就是檢驗學生思維能力。學生在寫作時,若想創作高水準作文,就應深層次剖析材料意蘊,多角度分析材料,才能抓住材料要點。為此,教師在作文教學時,應注重培育學生思維習慣,融入政治學科辯證知識,串聯各學科內容,全方位練就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可以通過展開辯論賽及分組討論等方式,指導學生立足不同立場,陳述個人觀點。在學生討論后,由教師進行多角度評價與點撥,進而增強學生質疑與思考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辨能力,促使其學會應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寫作材料,進而創作高水準作文。
(三)創設情境,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學生作文創作過程,實則就是創造美的過程,需要具備審美鑒賞能力。高中生課業負擔大,長時間處于學校空間內,缺少接觸社會與接觸美的機會。為此,教師就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為其創設學習情境,促進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表達個人感受,結合客觀事物與主觀情感,激活其寫作能動性。此外,教師在作文評價之際,也應創造對應情境,鼓勵學生在立意、構思、結構及語言表達流暢性等方面展開自我評價,并進行小組相互評價。參照具體評價標準,修改段落及字詞句,促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發現自身創作時的“不美”之處,并學會“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寫作水準。
結束語:綜上所述,近幾年高考作文試題關注核心素養,題材相對開放,為考生提供了說出“內心話”的機會。在高中作文教學時,作文教師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目標,通過創設情境以及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等方式,促使學生扎實作文基本功。
參考文獻
[1] 曹秀菊,周志紅.高考作文試題特點分析與教學思考[J].文學教育(下),2021(06):120-122.
[2] 王曉君.試論高考作文試題分析及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上),2021(04):122-123.
[3] 費明富.根植深幽處? 葉茂新時代——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試題分析[J].作文,2020(4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