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部編教材共安排了四個單元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分別是新聞閱讀采訪與寫作任務群、演講詞學習撰寫與演講實踐任務群、詩歌欣賞朗誦與創作任務群、戲劇閱讀排演與評議任務群。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是以閱讀為基礎的立體動態的語文學習實踐。開展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應立足于學生活動,突出學習內容“活動性”“實用性”強的特點,應立足學生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語文學習實踐目標、情境、活動的統一,還應立足于學情,講知識,給策略,育能力,培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策略
一、 引言
初中語文部編教材共安排了四個單元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分別是八年級上第一單元新聞閱讀采訪與寫作任務群;八年級下第四單元演講詞學習撰寫與演講實踐任務群;九年級上第一單元詩歌欣賞朗誦與創作任務群;九年級下第五單元戲劇閱讀排演與評議任務群。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關注的是學生的積極參與與親身實踐,倡導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以任務學習為導向,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如在進行知識學習時,
教師把陳述性知識分散布置在旁批、補白、技巧點撥處,集中呈現程序性、策略性知識在任務說明里,以期幫助學生在建構自身知識體系的同時提高語文實踐能力。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還重視學生語文學習的情境性和主動性。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的過程,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言、思維、審美、文化方面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展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二、 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是以閱讀為基礎的立體動態的語文學習實踐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的活動探究任務群的設計用意是引導學生在綜合、多維、連續的語文活動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不同于偏重平面、靜態的單篇文本解讀式語文學習,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更重視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主動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獲取直接經驗和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激發自身的創造潛能。該任務群學習同樣是以閱讀為基礎,凸顯“教材編寫高度重視閱讀”的核心理念。
例如,在“新聞”學習任務群單元,學生按照學習任務單的要求。首先,要完成有關新聞文體知識的閱讀任務并在任務單學習策略的指導下,走入新聞情境,分析新聞要素,梳理新聞結構,理解不同新聞體裁的寫法特點、主題傾向和用事實說話的新聞原則,轉換學習思維,力求以新聞的方式學習新聞。其次,學生不再局限于文本和課堂創設的靜態、封閉、平面的學習情境。通過自主學習活動,走入作者的創作情境,根據新聞報道的結果倒推新聞采編的過程,學習擬寫采訪方案和提綱。最后,學生走進生活,嘗試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捕捉具有新聞價值的素材,獨立或與其他同學合作采編,撰寫并發布新聞。整個學習過程既有對有關新聞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又有圍繞采訪目的對采訪問題的精心設計和撰寫實踐。在以閱讀為基礎的立體動態的語文學習實踐中,學生實現了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 開展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應立足于學生活動,突出學習內容“活動性”“實用性”強的特點,讓學生“活”起來
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的內容都具有比較強的“活動性”,如,新聞的采編,演講的宣傳鼓動與交流,戲劇的表演和詩歌的誦讀。這種“活動性”與新聞、演講、戲劇、詩歌這四種文學樣式自身獨特的文化特點有關。學生在進行語文實踐時不能把這部分文本當作“一般文章”來學習,要以新聞的方式學新聞,以演講的方式學演講,以戲劇的方式學戲劇,以詩歌的方式學詩歌,要借助活動讓學生“活”起來。
例如,在“演講”學習任務群單元,所有的活動任務單都是圍繞“學生活動”設計的。任務一,要求學生“在了解作者和演講背景的基礎上進行模擬演講”;任務二,要求學生“自己撰寫一篇演講稿”;任務三,要求學生“以任務二撰寫的演講稿為基礎,舉辦一次班級演講比賽”。三項任務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有序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活”起來。通過任務群學習實踐,學生把握了演講詞的主要特點。在模擬演講的活動中,學生探究了歷史語境真正做到了“知人論世”。通過演講比賽,學生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和個人的綜合素質。
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內容還具有“實用性”強的特點。無論是新聞還是演講都屬于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性語文,其學習目的是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提高閱讀與表達交流的水平,增強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新聞”與“演講”單元任務群學習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新聞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幫助學生形成求真務實的思維方式,學會準確負責言之有據的表達。任務群學習還通過演講活動為學生提供在公開場合表達個人意圖想法的機會,培養學生讀寫、理解、溝通、應變的能力。總之,立足于學生活動的任務群學習,解放了學生的雙手和大腦,讓學生在社會調查與研究過程中學習,在社會情境中探究,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自身作為現代社會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四、 開展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應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語文學習實踐目標、情境、活動的統一,讓學生“能”起來
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方面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學習實踐的主要目標。開展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應立足語文核心素養,以任務為導向驅動,以文本和活動為載體,整合學習目標、情境、活動為一個統一體,搭建綜合立體開放的活動平臺,讓學生們在文學閱讀與寫作活動中深度融合,最終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與提升。
例如,九年級的兩個活動探究任務群單元是圍繞“詩歌”和“戲劇”兩大文學樣式設計主題式文學閱讀與寫作實踐任務。將同單元同類型不同情境的單個文本的學習目標整合為單元總目標,以此指導單篇文本的閱讀和后期學習情境的設置以及活動任務的開展。“詩歌”活動探究任務群共設置了三個任務。任務一,要求學生整體思考與分析“這幾首詩的感情基調分別是什么,主要通過那些詞語或形式表現出來的?”“這幾首詩有哪些意象,分別有怎樣的特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意境?”“這幾首詩分別抒發了世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朗誦時,你將通過哪些手段來表達詩人的情感?”。這些問題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走出孤立學習某一篇詩歌作品的誤區,而是專注于完成五篇詩歌整合而成的總目標“學會欣賞詩歌”,并以總目標來確定學習內容,以總目標的實現評價單篇文本的學習價值。任務二,要求開展小組合作,舉行朗誦比賽。旨在用“朗誦”這種學習詩歌的活動,創設詩歌特有的學習情境,達到提高學生詩歌審美鑒賞和表達交流能力的目的。任務三,要求開展“嘗試創作”的活動,引導學生把欣賞詩歌和朗誦詩歌的學習收獲轉化為創作的熱情,從而把學生的情境學習活動引向深入,釋放學生的創造力。三個活動探究任務層層遞進,把學習的目標、情境、活動融為了一體,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方面的提升,讓學生“能”起來。
五、 開展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應立足于學情,用策略,學知識,育能力,培習慣,讓學生有序地“動”起來
部編語文教材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出發,分年級設置閱讀學習目標和探究活動任務群。七年級語文閱讀學習以培養學生一般的語文能力為主。八、九年級則以文體閱讀為核心,力求培養學生某一類文體的閱讀能力。考慮到七年級作為初中的起始年級,首要任務是夯實閱讀基礎,所以并沒有安排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而是在八年級安排了以實用性文本學習為主的探究活動任務群,如,新聞和演講。在九年級安排了以文學作品學習為主的探究活動任務群,如,詩歌和戲劇。不僅教材編寫要考慮學情,開展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更應該立足于初中學生的學情,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合理利用任務群所提供的閱讀策略和活動步驟,讓學生能摸著石頭過河,力求把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能力的培養和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完成活動探究任務的形式,落實在語文實踐中,讓學生有序地“動”起來。
例如,在“戲劇”探究活動任務群單元組織學生開展戲劇探究與活動時,要用好活動任務群提供的細致、具體操作性很強的閱讀策略和活動步驟,有序完成學習任務。與其他三個活動探究任務群單元一樣,戲劇單元也設置了三項活動任務。任務一,“認真閱讀劇本,把握戲劇沖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臺詞走入戲劇,思考如何把自己對劇本的感受與理解在舞臺上表現出來”。其中“閱讀”“把握”“理解”“品味”“思考”一系列活動引領和方法指引細致、具體,可操作性強。該任務群閱讀策略的設計是基于九年級初學戲劇的學生的學情,為學生深入開展戲劇文本閱讀實踐理清了活動的步驟和行動的方向。任務二,“自選劇本,組織劇組,角色分工,合作排練”。在具體實踐中筆者發現由于學生文本閱讀能力有強弱,實踐能力有高低,所以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分組,合理選擇角色,積極進駐不同“劇組”,各自承擔起作為導演、演員、劇務的職責。任務三,“正式演出,評選優秀演員,反思總結”。在實踐中筆者同樣發現,演出的成果依然受限于學情。實際上由于舞臺經驗不足,性格各異,閱讀與表達能力千差萬別,不少小組在正式演出時出現了很多問題。如臺詞功底不行演得不像,觀眾難以進入情境;舞臺表現不夠自然大方,忘詞笑場時有發生;演員間配合不夠默契,道具設計不精,舞臺走位不合理等。這些問題在評選優秀演員與反思總結的環節得到梳理和總結。整個“戲劇”活動探究立足于學情,先“知”后“行”,以“行”促“知”,過程規范高效,幫助學生學到了戲劇的知識,提升了對該文體的閱讀能力,也培養了戲劇學習的習慣,提升了自身的語文素養。
六、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是以閱讀為基礎的立體動態的語文學習實踐。四個任務群單元都把閱讀策略的完成作為第一任務,體現了部編教材編寫高度重視閱讀的理念。所以,落實活動探究任務群的學習依然要以文本閱讀為基礎,以文本閱讀引領實踐活動,以任務完成促進閱讀的深化。為了高效開展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教師在進行活動探究任務群學習實踐時應立足于學生活動,突出學習內容“活動性”“實用性”強的特點,讓學生“活”起來。教師應該立足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語文學習實踐目標、情境、活動的統一,讓學生“能”起來。教師還應該立足于學情,用策略,學知識,育能力,培習慣,讓學生有序地“動”起來。初中語文活動探究任務群的學習在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和學習策略的同時,提升了初中生語文實踐的能力,使初中語文學習變成了對文化內涵和應用規律的掌握,使學生能夠高屋建瓴,舉一反三,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熱情。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八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4]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
[5]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九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
作者簡介:閆莉,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