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昕,劉雨田,任洪墨,董欣宇,賈婷婷
(哈爾濱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40)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21 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與發展挑戰,而旅游行業已經成為導致氣候變暖重要來源之一。全球旅游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人類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在因人類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率的分析中,旅游業更是高達14%-15%。更為嚴峻的是,如果人類仍然按照現有的旅游發展速度而不采取任何措施,預計到2035 年旅游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152%。近幾年,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覺醒,在許多地方綠色出行成為人們短途旅行的首選。由于大學生群體環保意識較強,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超強適應力,因此大學生成為綠色旅游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對于綠色旅游的認知與偏好,現于2019 年10 月進行了大學生綠色旅游認知與偏好的問卷調查。
在結合綠色旅游相關概念的基礎上,此次問卷從大學生角度進行問卷設計。問卷主要分三個部分,即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大學生對綠色旅游的認知和大學生對綠色旅游的偏好。在問卷完成后,進行了小范圍測試和調整。問卷的檢驗表明問卷的效度較好,可信度較高。
在參與此次調查問卷的306 名大學生中,女生人數為193 人,占總參與調查人數的63.07%。而男生人數為113 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6.93%。在這306名大學生中,二年級的參與人數最多為126 人,占總人數的41.48%。三年級的參與人數為96 人,占總人數的31.37%。四年級的參與人數為57 人,占總人數的18.63%。一年級學生參與問卷調查的人數最少,人數為27 人,占總人數的8.82%。
第一,大學生對綠色旅游的概念了解不足。調查結果表明,之前有聽說過綠色旅游這個概念的被調查者人數為181 人,占總人數的59.15%。有125人表示沒有聽說過綠色旅游這一概念,比重達到了40.85%。
第二,大學生了解綠色旅游的主要渠道是網絡和電視新聞。調查結果顯示通過網絡、電視新聞方式了解綠色旅游的人數最多,所占比例分別為49.02%與46.08%。由此可見,網絡、電視新聞是大學生了解綠色旅游的最主要方式,如果想要增加大學生對于綠色旅游的了解程度,可以在網絡、電視新聞上加大宣傳力度。
第三,使用綠色交通工具出行或者徒步出行的旅游方式,更符合大學生對于綠色旅游的認識。由于大學生對于綠色旅游的概念了解有限,問卷設計了相關問題來調查大學生認同的綠色旅游方式。結果顯示,選擇“使用綠色交通工具出行”或者“徒步出行”的人數相對較多,分別為242 人和217 人。選擇沒有過多人工修飾改造的天然景區,可以欣賞到純正自然風景的原生態旅游的人數為153 人。選擇資金投入較多,旅游設施建設較好,促進周邊商業開發,對旅游目的地發展有較大促進作用的旅游的人數相對較少,有73 人。可見,多數大學生認為使用綠色交通工具出行或者徒步出行的旅游才能被稱為綠色旅游。
第四,大學生對綠色旅游行為有不同看法。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更傾向于準備旅游用品時,盡量減少一次性、用完即扔的物品(占比83.6%)以及使用環保交通工具,如火車、自行車、公交車、徒步等(占比75.1%)。還有一些被調查者選擇自帶洗漱用品,不使用賓館提供的一次性潔具,所占比重為66.6%。由此可見,大學生對于綠色旅游行為的理解主要在于低碳環保,綠色出行。
第一,多數大學生贊同開展綠色旅游。從此次的調查結果中可以得知,在被調查者中,有246 名大學生贊同開展具有環保觀念、低碳意識的綠色旅游,占總人數的80.39%。而持觀望態度的人數為56人,占總人數的18.3%,此外還有四名學生不贊同開展綠色旅游活動,占總人數的1.31%。
第二,絕大多數被調查認為,綠色旅游適合大學生群體。被調查者中,有291 名大學生認為綠色旅游更適合大學生人群,這一比重達到了95.15%。至于綠色旅游為什么適合大學生,多數大學生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綠色旅游成本較低,更適合大學生的經濟能力,該選項的比重達到了81.7%。另外是因為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強,這一選項的比重達到67.65%。最后是因為自然風景更受大學生青睞,比重為33.39%??梢姶髮W生更注重綠色旅游消費較低的特點。
第三,即使綠色旅游會降低旅行的舒適度,仍有48.37%愿意犧牲某些便利為代價實踐“綠色旅游”。問卷結果顯示,“綠色旅游”會降低旅游的舒適度,被調查者人數為45 人,占總人數的14.71%。認為“綠色旅游”不會降低旅游的舒適度的有168 人,占總人數的54.9%。還有93 人無法預計“綠色旅游”是否會降低旅游的舒適度。此外,調查還發現有148人愿意以犧牲某些便利為代價實踐“綠色旅游”,這一比重達到了48.37%。135 人回答將視情況而定。23 人不愿意以犧牲某些便利為代價實踐“綠色旅游”,該比重為7.52%。由此可見,造成大學生不贊同開展綠色旅游活動以及對此持觀望態度的原因,主要是認為綠色旅游會降低旅游的舒適度。但值得欣慰的是,仍有48.37%的大學生愿意以犧牲某些便利為代價來實踐“綠色旅游”,這說明大學生群體的環保意識強烈。
雖然問卷調查顯示多數大學生對于開展綠色旅游活動十分贊同,但是真正有過綠色旅游體驗的卻并不多。調查中,表示經常參加綠色旅游活動的被調查者只有11 人,占總人數的3.59%。參與過,但是次數很少的被調查者有130 人,占總數的42.48%。表示沒有參與過與綠色旅游相關活動的被調查者有165 人,占總人數53.92%。針對這一情況,現對大學生綠色旅游的偏好,從支出、時間和路線方面展開了調查。
第一,綠色旅游支出偏好。造成大學生參與綠色旅游比例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旅游花費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每月可支配性資金大概在500 元以下的有138 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5.1%。每月可支配性資金大概500-800 元的人數為88 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8.76%。也就是說,大學生每月可支配性資金大概800 元以下的人數為226 人,占總人數的73.86%。該數據表明,多數大學生的剩余可支配收入不足800 元,在當今外出旅行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支出成為大學生實現旅游出行的一大障礙。

圖1 大學生月可支配性資金情況
調查發現,大學生認為綠色旅游更適合大學生群體的最主要原因是綠色旅游成本較低,更適合大學生的經濟能力。問卷中設計的關于綠色旅游平均花費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一次綠色旅游平均花費在200 元以下的有42 人,占總人數的13.73%。認為平均花費在200-500 元的人數為97 人,占總人數的31.7%。認為平均花費在500-1000 元的人數為100 人,占總人數的32.68%。認為平均花費在1 000 元以上的人數為67 人,占總人數的21.9%。分析上述數據可知,有239 位大學生認為綠色旅游平均花費在1 000元以下更為合適,占總人數的78.11%。這一結果略高于大學生每月的可支配性資金,也與綠色旅游更適合大學生群體的最主要原因相吻合。
第二,出行時間偏好。調查結果顯示,寒假和暑假是大學生大學期間選擇進行綠色旅游的主要時間,另外國慶假期與周末也是大學生青睞的綠色旅行時間,如表1 所示。寒假和暑假時間長,適合進行一場遠距離的綠色旅游。周末和十一假期時間較短適合進行周邊綠色旅游。

表1 大學社綠色旅游出行時間偏好
第三,線路選擇偏好。在被調查的306 名大學生中,對于問題“是否愿意和自己的好友或者同學進行一場哈爾濱周邊綠色旅游”,有132 人選擇非常愿意,占總人數的43.14%。有110 人選擇愿意,占總人數的35.95%。有51 人選擇一般,占總人數的16.67%。還有不愿意的有7 人,非常不愿意的有6人,兩者總共占比4.25%。在問卷調查中,設計了三條哈爾濱周邊綠色旅游的路線。首先最受歡迎的路線是騎行路線,江畔路—松花江大橋—太陽島,選擇該路線的人數為138 人,占總人數的45.1%。其次是民宿路線,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村,選擇該路線的人數為102 人,占總人數的33.33%。最后是步行路線,九站公園——斯大林公園——江畔公園,選擇該路線的人數為66 人,占總人數的21.57%,如表2 所示。對大學生而言,在周末或者其他空閑時間約上三五好友來一場騎行之旅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表2 大學生對綠色旅行的路線偏好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大學生對綠色旅游的認知度還處于較低水平,應該采用合適的方法增加大學生對綠色旅游的認知度,多數大學生贊同開展綠色旅游,并認為綠色旅游更適合大學生群體。首先,大學生普遍認為綠色旅游成本較低,更適合大學生的經濟能力。其次,是因為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強。最后,是綠色天然的自然風景更受大學生青睞。此外,大學生對于綠色旅游的偏好也不盡相同,偏好不同主要體現在綠色旅游的支出、出行的時間和線路的選擇。
在上述結論的基礎上,現提出兩條推廣大學生綠色旅游的建議。第一,建議在網絡及電視新聞中增加關于綠色旅游的信息,增加大學生對綠色旅游的了解。當今社會是互聯網信息時代,人們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互聯網上,所以在網絡中增加綠色旅游的相關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了解綠色旅游的概率。第二,建議通過組建大學生綠色旅游社團,定期宣傳綠色旅游理念,組織成員進行綠色旅游活動,體驗策劃綠色旅游線路,在社交網站上分享自己對于綠色旅游產品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學生更加清楚了解綠色旅游的理念,并通過體驗者的感受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到綠色旅游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