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雨,吳姍姍,王涌善,吳俏槿,劉靄莎,黎 攀,張延杰,杜 冰
(1. 中山洪力健康食品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中山 528437;2.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廣東廣州 510642;3. 咀香園健康食品(中山) 有限公司,廣東 中山 528437)
苦蕎學名為韃靼蕎麥(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屬蓼科(Polygonaceae) 蕎麥屬(FagopyrumMill)[1]。苦蕎能夠提供普通糧食所缺少的黃酮、槲皮素等功能性成分[2],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糧食作物。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苦蕎及其制品的研究開發,苦蕎酒在降血脂、抗氧化等方面有很強的活性,營養價值高,值得深入研究和開發。傳統苦蕎酒的釀造方法多采用固態、半固態發酵工藝,生產周期長、原料利用率低。現代苦蕎酒釀造工藝中,采用酶法液化和添加高活性干酵母,可以縮短發酵時間,提高原料的糖酒轉化率及利用率,改善酒的口感和風味[3]。
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又叫黑節草,屬于微子目,為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主要藥用部位是新鮮或干燥的莖[4]。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鐵皮石斛具有降血壓、抗腫瘤、降血糖等作用[5]。研究發現鐵皮石斛葉主要含有多糖、黃酮、生物堿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力、抗炎等藥理作用,與鐵皮石斛莖的化學構成及藥理作用相似[6]。并且,鐵皮石斛葉對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優于莖[7]。鐵皮石斛葉為加工鐵皮石斛鮮條的副產品,常被收集起來曬干廉價銷售。目前,國內外對鐵皮石斛葉的開發利用較少,市場上幾乎沒有以鐵皮石斛葉為主要原料的產品。
采用植物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產乳酸芽孢桿菌和釀酒酵母多種益生菌復合發酵苦蕎石斛葉2 種原料,將2 種原料的營養保健功能結合起來,可以開發出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苦蕎石斛葉發酵酒,豐富發酵酒市場。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優化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生產工藝條件,以期為苦蕎深加工提供新的方向,并為鐵皮石斛葉資源的利用提供思路,提高鐵皮石斛產業的附加值。
鐵皮石斛葉,云南芒市紅河群鑫石斛種植有限公司提供;云南昭通云蕎1 號黑苦蕎,購于當地市場;芽孢桿菌(Bacillus sp.) DU-106,篩選自傳統發酵奶酪,保存于華南農業大學新資源食品與功能原料評價與研究中心,菌種質量濃度的1012CFU/g;釀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71,安琪酵母公司提供,菌種質量濃度108CFU/g;鼠李糖乳桿菌、產乳酸芽孢桿菌,實驗室保留菌種,菌種質量濃度的1012CFU/g;菊粉,上海如吉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白砂糖,市售;鄰苯二甲酸氫鉀、氯化鈉、酚酞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均為分析純。
VD-650 型桌上式潔凈式工作臺,蘇州凈化設備有限公司產品;DHP600 型電熱恒溫培養箱,北京市永光明醫療儀器廠產品;BS110S 型精密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產品;PHS-3D 型pH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產品。
1.3.1 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操作要點和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1) 原料預處理。選取葉片完整、無蟲蛀、無枯萎的鐵皮石斛葉,熱燙處理10~20 s;選取籽粒飽滿、無霉變的苦蕎,研磨脫殼后淘洗加水煮熟。瀝干水分后,將石斛葉和苦蕎裝入發酵罐中;鐵皮石斛葉與苦蕎按照4∶1 的比例加入發酵罐中。
(2) 菌種活化。將0.1 g 菌粉加入50 mL 已滅菌的生理鹽水中,于30 ℃下活化30 min,得到菌種活化液。其中,菌粉是由植物乳桿菌∶鼠李糖菌∶乳酸菌DU-106∶酵母菌∶NaCl∶葡萄糖∶菊粉∶抗消化糊精按1∶1∶10∶110∶30∶300∶15∶45 配比的菌種及營養物質組成。
(3) 調配。加入一定比例的白砂糖至煮開冷卻后的水中,攪拌使其溶解后裝入發酵罐中。
(4) 發酵。向發酵罐中添加一定量的菌種活化液,放置恒溫培養箱中進行發酵。
(5) 過濾。用0.45 μm 的濾膜過濾,得到成品。
1.3.2 苦蕎鐵皮石斛發酵酒工藝優化單因素試驗
其他條件不變,分別考查發酵時間1~10 d;菌種接種量1.0%,1.5%,2.0%,2.5%,3.0%;發酵溫度26,28,30,32,34 ℃;白砂糖添加量14%,16%,18%,20%,22%時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酒精度的影響。
1.3.3 苦蕎石斛葉發酵酒工藝優化正交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設計正交試驗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品質進行綜合評價,確定最佳的發酵工藝。
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發酵工藝優化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1。

表1 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發酵工藝優化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
1.3.4 測定方法
酒精度[8]按GB 5009.225—2016《酒中乙醇濃度的測定》測定,總酸[9]按照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測定。
2.1.1 發酵時間
發酵時間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和酒精度的影響見圖1。

圖1 發酵時間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和酒精度的影響
由圖1 可知,當發酵到第8 天時,鐵皮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百分比達到峰值,第9 天時總酸百分比已經開始下降,而全過程中酒精度持續上升,但第8 天后上升趨勢減緩。
發酵前8 d,酵母菌繁殖旺盛,發酵效率較快,苦蕎石斛葉發酵酒酒精度增幅明顯;隨著發酵時間的延長,酒精度增加不大,可能是酵母老化,活性程度降低,產酒能力下降[10]。綜合考慮酒精度和總酸含量2 個方面,確定鐵皮石斛葉發酵酒最佳發酵時間為8 d。
2.1.2 菌種接種量
菌種接種量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和酒精度的影響見圖2。

圖2 菌種接種量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和酒精度的影響
由圖2 可知,當接種量為2%時,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酒精度達到最高,之后呈下降趨勢;而總酸含量持續上升,但在接種量超過2%之后,酒精度上升趨勢下降。
在一定范圍內,隨著菌種量的增加,發酵產物也會增加。當菌種接種量為2%時,酒精度達到最高值,發酵較為充分。酵母需要消耗一定的糖分來維持自身的生長繁殖,接種量過高時,菌種繁殖過量反而會造成底物消耗加快,代謝產物積累過多,限制生長發酵,造成酒精轉化程度降低[11]。因此,確定最佳的菌種接種量為2%。
2.1.3 發酵溫度
發酵溫度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和酒精度的影響見圖3。

圖3 發酵溫度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和酒精度的影響
由圖3 可知,在發酵溫度30 ℃時,鐵皮石斛葉發酵酒的酒精度達到峰值,而總酸含量一直持續上升。發酵溫度對酵母的生長代謝和發酵速率有很大的影響。發酵溫度過低導致酵母生長緩慢,發酵周期增長;發酵溫度過高,酵母生長繁殖速度過快,代謝產物積累增多,影響發酵酒的風味。當發酵溫度達到30 ℃時,酵母產酒能力達到最高值,繼續升高溫度,酒精度開始下降[12]。因此,確定最適宜發酵溫度為30 ℃。
2.1.4 白砂糖添加量
白砂糖添加量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和酒精度的影響見圖4。

圖4 白砂糖添加量對苦蕎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和酒精度的影響
由圖4 可知,在研究范圍內,白砂糖添加量越高,對應的鐵皮石斛葉發酵酒的總酸和酒精度就越高,當白砂糖添加量達到18%時,總酸百分比和酒精度增長相對減緩。糖度過低將導致酵母所需的營養物質不夠而使最終的酒精度不足[13-14],初始糖度為18%~22%時,酒精度升高和總酸百分比增加趨勢變緩,糖度過大,會造成發酵液滲透壓增加,抑制酵母的活性,發酵速率減慢[15]。因此,確定最適宜白砂糖添加量為18%。
對發酵時間、菌種接種量、發酵溫度、白砂糖添加量的正交試驗結果如下:
苦蕎石斛葉發酵酒正交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苦蕎石斛葉發酵酒正交試驗結果
由表2 可知,各因素對鐵皮石斛發酵酒酒精度的顯著影響排序是A>D>C>B,各因素對鐵皮石斛發酵酒總酸含量的顯著影響排序是A>D>C>B,菌種接種量對發酵酒的影響不顯著。結合成本考慮,菌種接種量選取1.5%,因此正交優化試驗的的最佳組合為A3B1C3D2。
綜合酒精度和總酸百分比2 個指標和成本,對于發酵溫度、白砂糖添加量、接種量和發酵時間的選擇分析,得出最佳發酵條件為發酵時間9 d,接種量1.5%,發酵溫度32 ℃,白砂糖添加量18%。在此工藝條件下得到的苦蕎石斛葉發酵酒色澤均勻,酸度適宜,總酸為8.8%,酒精度為7.8%Vol。
采用苦蕎石斛葉混合發酵釀制保健酒[16],充分利用了苦蕎和鐵皮石斛葉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 對今后保健酒的制備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