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上半年世界經濟遭受了嚴重沖擊,我國經濟遭遇了重創,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度GDP 下降6.8%,國內消費、投資以及進出口受影響也出現明顯的下降。很多企業生產停滯,部分投資減少,甚至倒閉,進出口速度也呈現出放緩的趨勢。消費的幅度也大量減少,其中提供居民生活必需和享受型商品與服務的行業利潤大幅下降,陷入發展瓶頸。然而,在這種經濟環境下,網上消費不斷增長,能滿足人們的急迫需求,依靠技術的新零售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一)新零售的內涵。新零售概念最先提出者是前阿里巴巴董事主席馬云,提出新零售是在未來實現線上、線下、物流的真正融合,只有三項實現深度融合才能創造出“新零售”。
結合相關文獻,本文認為新零售即零售企業以互聯網為依托,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升級商品的生產,流通及銷售環節,以促進實體零售轉型,并通過新物流提高流通效率與水平,提高消費體驗水平,改善消費環境。對線上、線下以及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新型零售模式[1]。
(二)新零售與傳統零售的區別。新零售是一種新路徑、新產物,它是傳統零售面臨發展阻礙與瓶頸時衍生出來的一種新的零售模式。傳統零售不重視與客戶的交流與合作,它更多是關心自身的利潤,新零售重視客戶的用后體驗與滿意度,依賴與客戶的長期合作。新零售重視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運用,數據化管理產品、物流配送以及消費信息,構建全渠道模式,面對顧客的需求,能有足夠的渠道讓消費者選擇,滿足顧客對必需型以及享受型商品、服務的需求。總體看來,相比于傳統零售,新零售具有更多的發展優勢,成為零售業在服務經濟時代的最優的發展方向。
本文以生鮮電商行業為代表分析新零售行業的發展。根據相關資料,早期生鮮電商受到消費習慣、互聯網普及率低的影響,一直未能真正的受到關注,發展受到層層阻礙;生鮮電商市場大約在2014-2015 年期間得到了一些電商巨頭的關注,迎來繁榮期。后來電商巨頭加大投資,對新零售模式進行創新、改造,將實體店與網絡平臺相融合,新型電商模式迅速發展。在2019 年,一些企業因為得不到投資,經營虧損得不到彌補等現實因素,多家生鮮電商平臺陷入經營危機。但是,在2020 上半年的特殊經濟環境下,讓一些即將倒閉的平臺抓住了機遇,一些主要經營平臺在此期間成為了居民的“寵兒”,訂單不斷,經營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生鮮電商的發展處于上升狀態。根據艾瑞咨詢的研究報告,生鮮電商行業的交易規模由2015 年到2019 年不斷提升,2019 年交易規模達2796.2 億元,預計到2023 年交易規模將達到8187.4 億元。
另外,2020 年生鮮電商在網絡購物的滲透率也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如何滿足居家的人們對生鮮商品的需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網上購買,網絡交易量增多。根據相關的數據,2020 上半年人們對網上購買生鮮商品的依賴度提高,在這之后,線上交易量依然保持在一個比較大的規模,并且中老年群體用戶逐漸攀升。
(一)新零售行業需要技術創新作為發展支撐。對于新零售行業,如果想要將線上購物,實體店,物流等方面進行系統地整合,就需要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定位技術等一系列高科技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現階段,各商家主要將新技術應用于提高管理效率及增強客戶對購物場景的體驗感,通過智能辦公、無人值守等提高管理效率;運用自助結賬、生物識別、VR 體驗等技術拓展互動消費場景,實現成本壓降。另外,大數據分析能力在零售業的競爭中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對數據的分析,技術的掌握以及技術創新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憑借分析大數據的能力,零售商能隨時記錄信息以及準確的把握消費者需求、消費行為的變化,可以根據信息分析的結果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與定制化服務,零售商也可以有針對性對經營方式和銷售方案作出改變,全面提高自己的營運效率。因此,新零售行業應熟練掌握數字化技術與手段才能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并且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的統一。
(二)行業重新整合,巨頭占據多數市場份額。零售業的發展要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例如市場競爭局勢、產業升級以及結構的變化、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改變,只有適應性強的企業才可以留在市場繼續發展。2020 年改變了新零售行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一些不適應變化走向衰落的一些中小企業就會面臨行業巨頭的行業整合。
仍以生鮮行業為例,在2020 上半年的行業發展環境下,不少零售企業都將主動或被動地經歷行業整合,因為大部分居民只能在家做飯,生鮮電商利用其供應鏈和物流優勢,比如配送速度優勢和半成品菜的流行將進一步幫助他們搶占市場份額。頭部企業可以提供多種供應源,且資金雄厚,消費場景化方面做的更有代入感,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更強,因此更易獲取一些發展機會,擴大行業競爭優勢。而小企業商品供應鏈體系不完善,面臨供應不足的問題,無法立即做出反應,并且用戶流量低、成本無法有效控制,沒有穩定的現金流入,甚至無法保障員工應有的報酬,種種問題的出現,將會加劇其市場份額的縮小。環境的變化培養了用戶線上消費的習慣,部分消費者會因此在線上留存,網絡滲透率將會提升。大部分消費者有極大可能還是選擇去線下實體店消費,消費者在體驗過各家生鮮電商提供的服務后,只會留下少數消費體驗最佳、性價比高生鮮電商。
(三)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助推新零售行業發展。2020 年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的消費者圈層“破圈”、購買力級別下降與長期消費升級趨勢并存將加速零售行業的線下線上深度融合。一方面,線下實體零售店面臨著消費和購買力的降級考驗。實體店商品價格要比線上高出一些,且實體店大多代理的是成本高的企業商品,同時上漲的租金和物業費帶給零售實體店巨大的壓力,因此,價格很難降到和線上同類產品的相同,再加上2020 年的發展狀況,人們出于對自身健康的考慮,消費者更傾向于安全方便的無接觸購物模式,并且線上服務高效便捷,這些都是線下實體無法滿足的。當然,線上零售雖然不受經營范圍的限制,經營具有靈活性,但消費者場景體驗度不夠。因此,雙方的缺點更加凸顯。因此只發展單一業態無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只有雙線一起發展,彌補單一業態的不足,才能創造更大的優勢。
(一)加速新零售與新技術、新資源的融合。傳統發展模式下的實體零售商、供應商及消費者的很難做到及時溝通,任務交接也存在一定的時滯性,但在目前互聯網新技術的支持下,可以收集到多方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新零售商完全可以利用新技術突破線上線下邊界,隨時查找商品的來源及去向,及時了解制造商及其產品的信息,快速有效的排查產品質量,剔除不合格商品,提高流通效率;另外,在新技術圍繞下的新零售可以與各個環節相連接,可以迅速掌握渠道內各環節的具體情況,根據用戶的消費和使用情況,及時把握消費需求并盡快調整自己的銷售策略,也可以及時給供應商提供需求反饋,調整商品的供應比例。各個環節之間高度配合,良性互動增多,有利于商家根據市場中消費訴求生產顧客真正滿意和需要的產品,減少試錯成本,既增加了市場上產品的有效供給,同時又滿足顧客多變的需求。
(二)增加消費體驗感,實現消費場景化,保障產品和服務的一致性。目前的零售業,不論是傳統零售還是新零售,商家的交易營銷觀念根深蒂固,消費場景化只是個形式主義。一些新零售企業也相繼開通公眾號,投入廣告在朋友圈中推動,吸引消費者,但推文內容實質偏離購物。另外,線上、線下的產品和服務并未保持一致性,很多消費者看到滿足自己要求的商品,買來后發現質量、性能等方面差別很大,使消費者退貨,在與商家溝通過程中時,對方態度不真誠且惡劣,對其打出中評或差評就會遭到電話騷擾等等。這些行為都使消費者體驗場景感極差。“新零售”行業本可迎來寶貴發展時機,可以趁機獲取更大份額的市場,卻因為沒有充分重視消費者購物體驗、不善于健康經營,以及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不過關,監控渠道松懈.最后導致雙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損。
互聯網時代,要注重與消費者互動,關注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營造舒適、真實的體驗氛圍。一些電商巨頭,為了讓消費者有實體店的場景化體驗,打破邊界,不再局限于網上零售業務,拓展與其他商業伙伴的合作。這些都說明新零售發展趨勢就是各個節點企業不斷融合,構建全渠道模式,新零售商必須要實現消費場景化,與實體店相接。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保持線上線下的產品與服務一致性。這就需要制造商與銷售商家的協同合作,互相監督,制造商不斷提高自身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消費者在網上進行購物的時,同一種產品網上會比實體的售價低,消費者一般就會擔心實物的質量、作用是否如網絡介紹相符。事實上有一些商家的服務和產品質量遠不如實體店。如果想要實現消費場景化,商家可以通過試行讓顧客去實體店試用商品、或者網上商家向顧客提供查看樣品的權利后再訂貨以及就近實體店取貨等有保障的服務,這就是實現消費場景化的一些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