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和金融包容性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正吸引著決策者和學者的注意力。數字金融可以更好地為政府、企業、個人和經濟服務。例如增加低收入人群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減少銀行和金融科技提供商的金融中介成本以及增加政府的總支出。盡管有很有益處,但是數字金融和金融包容性并未充分滲透到廣大人口中,這表明在資金可得性,可及性和使用性之間存在著差距。
數字金融涵蓋了由金融科技公司和創新型金融服務提供商交付的大量新金融產品、金融業務、金融相關軟件以及新穎形式的客戶交流和互動。盡管沒有數字金融的標準定義,但已經達成共識,數字金融涵蓋了所有產品,服務,技術或基礎架構,使個人和公司能夠通過互聯網(在線)訪問付款、儲蓄和信貸設施,并無需訪問銀行或直接與金融服務提供商打交道。
目前,互聯網已成為銀行業開展業務的渠道之一,所有傳統銀行以及新的參與者都在發現其與其他渠道相比的有效性。通過數字金融和數字平臺為促進農村金融創新的發展。
第一數字金融可以帶來更大的金融包容性,將金融服務擴展到非金融領域,并將基本服務擴展到個人,因為發展中國家近50%的人已經擁有手機(世界銀行,2014)。第二,數字金融有潛力為發展中國家的低收入人群提供負擔得起,方便且安全的銀行服務。第三,數字金融有望通過為個人以及小型、中型和大型企業提供便捷的訪問范圍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及信貸額度來提高數字化經濟體的GDP 支出,從而提高GDP 水平。數字金融還可以帶來更大的經濟穩定性和更多的金融中介。第四,數字金融創新可以對銀行業績產生長期的積極影響。第五,數字金融對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監管有益,因為全面采用數字金融可以顯著減少不良貨幣的流通。數字金融的其他優點包括對客戶個人理財的更好控制,安全便捷的財務決策,以及在快速付款和收款的能力。
總之,在提供數字金融服務的成本可忽略不計或為零的情況下,數字金融能提高擁有正式銀行賬戶的個人和企業的收益,并且他們的銀行賬戶中有資金可以完成多項財務交易,充分實現數字金融的預期收益。
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資源配置之一。在傳統的金融環境中,農村金融業務主要集中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這些銀行根植于農村地區,更熟悉當地情況,這有利于貸款過程中的風險控制。
據統計,截至2019 年底,我國農村人口為5.5162 億,對單筆數額小、頻率高、操作簡單的金融服務需求很大,但是這正是傳統信貸模式很難滿足的。依托電子商務平臺的數字金融通過沉淀數據,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同時不斷的累積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建立風險控制數據模型。就能為農村提供成本低且快速的信貸。
數字金融服務的推廣鼓勵數以百萬計的客戶完全使用數字金融服務,而不是基于現金的交易。數字金融包容性具有一些優點。數字金融包容性有望通過減少銀行大廳中的排隊行,減少手動文書工作和文件編制以及維持更少的銀行分支機構來幫助銀行降低成本。借助數字金融包容性,大量存款可以在幾分鐘之內輕松地轉換銀行。數字金融包容性可以改善擁有廣泛數字平臺的個人和企業,通過這些數字平臺可以訪問其銀行賬戶中的資金以進行金融交易。如果獲得數字交易平臺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或較低,如數字交易平臺是指移動電話,個人計算機和相關設備,則可以完全實現數字金融包容性的預期收益。
數字金融有較好的金融包容性也可以定義為用戶對正規金融服務的使用。金融包容性涉及增加能夠通過正規銀行賬戶獲得正規金融服務的個人數量,這有助于經濟增長。隨著更大程度的金融包容性,個人將能夠投資于教育,儲蓄和創辦企業。包容性的金融體系是理想的,它將為所有人,提供獲取和轉移資金,增加資本并降低風險的機會。
同時金融包容性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為未來儲蓄的可能性,這有助于提高個人理財的穩定性,從而有助于在困境時期確保更穩定的存款基礎,還可以提供投資和獲得信貸的機會。金融包容性還使他們能夠應對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帶來的收入沖擊。
此外,金融共融通過降低順周期風險對金融穩定具有積極作用。通過更大程度的金融包容性增加帶來小儲戶的數量,同時增加銀行存款基礎的規模和穩定性,這將減少銀行對非核心融資的依賴,而后者在危機期間往往更加不穩定,從而提高了銀行系統的穩定性。此外,將低收入人群納入金融部門將提高金融體系中存貸款基礎的穩定性。同時,金融機構在市場的波動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度過一些危機,并有助于經濟活動的繼續展開。此外,更高程度的金融包容性可以促進不同部門更多地參與金融體系。宏觀經濟穩定,這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金融包容既可以被視為商機,也可以被視為社會責任,因為這兩個因素對于改善金融包容性至關重要。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的穩定是社會安定的保障,農村振興是國家發展重要工作,而農村金融是激活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工具。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農村金融業會迎來更多的選擇和挑戰,我們應該緊緊把握住這次機會,真正切實服務于三農,推動現代化農業金融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