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龍,齊 琳,馬 莉
(哈爾濱華德學院,哈爾濱 150025)
從提升學生專業復合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角度出發,拓展學分范疇,將教學計劃以外的一些指標納入學分考評范疇,并按照一定的比率進行折算,最終計入學生的總學分中。通過拓展學分,讓學生有更多動力按照個人喜好進行主動探索實踐,有助于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分銀行制度下,除了課程考核成績外,學生參加國家有關部門或行業機構組織的職業資格考試并順利拿到相關證書也會被計入學分。學生通過發表學術論文、發明創造或參加競賽獲得名次獎項也可以計入學分。
培養一專多長的人才不僅有助于學生自我成長和職業生涯發展,還可以提高就業率,對于緩解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有一定幫助。通過實行學分銀行,鼓勵學生在自己感興趣、有天賦的領域取得更多突破,避免了傳統學分制下“一刀切”的弊端,讓學生真正擁有一技之長。例如,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計算機類專業包含了Java、C語言、C++、Python等多種編程語言,傳統學分制下每掌握一門編程語言課程計2學分,而學分銀行制度下則細化了學分評價指標,并將總分提高至5分,鼓勵學生精通某一種編程語言,從“門門通”向“一精多通”轉變。
許多高校實行的學分銀行制度對于學分上限有一定限制,變相降低了最低學分標準,其設計初衷是為了保護偏科的學生。在分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為了讓這些偏科的學生能夠在優勢學科上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配套的學分銀行制度也應當進行動態創新。在學分存儲模式上,可以從限額存儲轉變成超額存儲,只劃定最低及格標準,不設定學分上限,鼓勵學生在優勢學科、特長專業方面更進一步。
對動機好、信譽高的客戶(學生)而言,可通過兌換、替代、借貸等方式為其提供寬松優裕的盈利條件。對有動機、無規劃的客戶而言,可為其提供拓展模塊,并輔以導師制、導生制,使他們做出有效的經營選擇。對于缺動機、無目標的客戶而言,可通過預警制度實施有效督導和監控,及時提醒其認準基線,實現減虧增效。
可通過兌換和替代讓資產(技能證書、競賽等)與貨幣(考試成績)進行互換??赏ㄟ^綜合績點建立系統的資產評估機制,讓盈有顯現,虧可補償。可以把已經在實踐能力、創新成果和工作業績等方面形成的財產實體成果用來清償考試分數、過程記錄等憑據類虛擬成果。
學分銀行制度的優勢之一就是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和擅長的領域,是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诜中腿瞬排囵B需求,高校要設計出更具特色的學分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應重點體現以下內容:①堅持以人為本,注意聽取學生訴求,合理采納學生意見,制訂個性化教學策略。②進一步提升實習經歷、實訓成績、資格證書等指標在學分量中的比例,引導學生提升專業應用能力。③分型培養,鼓勵學生朝不同方向發展,為其提供多條成長成才道路。該套方案能夠彰顯出學分銀行制度在個性化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價值。
當前,高校學生正面臨激烈的就業競爭和強大的就業壓力,除了客觀因素外,自身硬實力不過關,專業應用水平不高,實訓實習經驗少。在推廣分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學校應建立適合學分銀行的特色管理制度,比如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級達標的教學模式。按照不同標準,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比如根據專業水平將其劃分成A、B、C三組。對于專業知識掌握較好的A組而言,可安排他們參加校外實習,提高專業復合能力,將實習成果計入學分。對于專業知識扎實的B組而言,可安排他們在校內實訓,通過教學結合逐步提高綜合能力,將實訓成果計入學分。對于專業知識較差的C組而言,應側重于基礎教學,將課堂表現與考核成績計入學分。
要根據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來制定更加科學、宏觀的學分指標體系。高校應以創新學分銀行制度為契機,在現有學分指標中增加關于職業生涯發展的相關內容,應包括學習習慣、學習技能、職業素養,等等。同時,要堅持分型人才培養理念對學分指標進行細化。以職業素養為例,不同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存在較大差異,計算機類專業要具有創新精神,土木工程專業要具有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會計專業要堅持精益求精。
學分銀行制度與分型人才培養模式都是為了培養一專多長的復合型人才,鼓勵學生發展興趣愛好、專業特長。高校將分型培養理念融入到學分銀行制度創新中,對學生的自我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增長以及對就業難題的化解都具有積極意義。高校要從人才成長和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繼續做好學分銀行制度的優化創新工作,以期培養出更多一專多長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