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維,潘 勇
(華南理工大學 廣州學院,廣州 510000)
工程經濟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是一門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包括現金流量、資金時間價值、工程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工程項目風險與不確定性分析等內容,具有多學科、范圍廣、理論性強的特點[1]。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表現出積極性不強和目的性不夠的特點,因此有必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體現出成果導向的理念。
研究對象為廣州某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大二年級的兩個教學班,其中教學1班為實驗班,教學2班為對照班。實驗班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職業資格考試是本課程中的一個主要教學目標,同時將新增職業資格考試真題作為習題,講解對應考點及解題思路。對照班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過多強調學習目標,教學內容不變,習題以教材配套題為主,兩個班由同一位教師授課。
課程開始前,先將工程經濟學教學大綱知識點與一級建造師建設工程經濟、一級造價工程師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考試大綱考點進行對比,找出相同的知識點、考點,然后準備職業資格考試教學內容,如考點解析、出題規律、解題思路、對應真題[2]。相同知識點、考點匯總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經濟學、建設工程經濟、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 相同知識點、考點匯總表

圖1 問題1統計結果Fig.1 Statistical result of problem 1
對實驗班發布課程初期調查問卷,統計數據,根據數據確定職業資格考試教學內容數量[3]。調查問卷其中的兩個問題如下:

圖2 問題2統計結果Fig.2 Statistical result of problem 2
問題1:如果在課程教學中增加職業資格考試(一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內容是否會提高學習動力?
問題2:你是否希望在課程教學中提高職業資格考試教學內容的比重?
調查問卷數據分析表明,大部分學生支持在工程經濟課程中增加職業資格考試內容,教師可以盡量增多教學內容,但考慮到總學時的限制,可將大部分增加的教學內容設置在課前預習環節,課堂教學只增加部分考試真題講解及對應考點點撥。
課前給學生發布預習任務清單,對與職業資格考試內容相同的知識點進行解析說明。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習目標,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重點強調課前任務清單中的知識點,并設置對應真題作為練習題,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學期末,應發布第二次調查問卷,對比實驗班和對照班數據,分析教改效果,期末調查問卷其中的四個問題分別是:①你是否對這門課程的內容有相當的了解?②在課程教學中增加職業資格考試(一級建造師/造價工程師)內容后是否會提高學習動力?③本課程對日后的職業資格考試是否有幫助?④在課程教學中提高職業資格考試的教學內容比重是否有必要?每個問題都有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個選項,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同意、非常同意比例對比如下:

表2 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同意、非常同意比例對比表Tab.2 Correlation table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agreement and strong agree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 class
由表2可知,實驗班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得更好,對新增的職業資格考試教學內容認可度更高,學習積極性更高,對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更有自信。
在期末考試中增加了職業資格考試試題,通過對比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得分情況來分析教改效果,其中選擇題1和選擇題2是職業資格考試真題改編題,出題形式基本與真題一致,兩道選擇題的答題正確率如下:

表3 實驗班和對照班答題正確率對比表Tab.3 Correlation table of correct accuracy rates of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 class
由表3可知,實驗班學生對于職業資格考試題目的答題正確率更高,適應性更強,教改效果良好。
通過對教學改革效果的量化分析可知,新增職業資格考試教學內容的改革效果良好,強調了學習目標、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樹立了信心,能夠實現通過職業資格考試的教學目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