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 春
(貴州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遵義 563000)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對醫護人員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擁有高素質技能醫護人員有著大量需求。
基礎護理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更是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為人們生命健康提供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服務。通過基礎護理課程教學,能夠使護理人員具備應有的基本技能、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了充足的理論知識儲備,更為學生臨床實習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
目前,大部分院校在基礎護理課程教學中采取的仍是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的實訓機會有限,缺乏相應的實踐能力。在此情況下,提高基礎護理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勢在必行。
目前,大部分院校現有的基礎護理課程相對滯后,與發展實際情況不符,沒有根據現代護理發展情況來調整課程內容,而且教學過程中偏向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實踐機會。在信息化時代,社會需求瞬息萬變,學校應順應人們生命健康需求發展來調整教學課程,但目前院校課程結構比例不合理,忽視了學生的現代化職業技能,綜合素質有待提高,仍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
在院校護理人員培養教學中,許多教師在培養學生目標和理解方面認識不明確,對自己所教的專業課程缺乏深入和系統性了解,仍傳統化、機械化地傳授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實踐課程只是簡單的參觀學習,甚至還會存在臨床已不再使用的護理技術仍體現在教材教學內容中的狀況,臨床上已更新使用的技術在教學內容上得不到相應的體現,理論與實際脫節,使學生在臨床時出現所教、所學與實際不符的問題,這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在基礎護理課程教學中,實驗設備扮演著重要角色。良好的實驗條件能夠確保學生學習效果,但大部分院校都存在設備老舊、設備技術落后等問題。學校需要相應的實訓基地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目前的院校實訓場地不足,使用效果不佳,理論知識得不到很好的實踐和檢驗。此外,由于缺乏人體模擬實驗,使得學生在護理操作上得不到相應鍛煉,影響了后期的臨床實習,常會出現面對患者不夠自信、緊張等現象。
信息化時代下,護理人才的培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素質必須不斷提高,不僅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目前,院校有一部分教師畢業于綜合性大學,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卻缺乏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另一部分教師畢業于職業院校,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但卻缺乏理論知識,致使院校缺乏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均具備的“雙師型”教師,全方位的高素質教師更是緊缺。此外,院校中的教師普遍缺乏現代信息化技術教學知識,信息化技術水平較低,導致院校在護理人才培養發展上有些落后。
信息化時代下,只有掌握信息化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出更適合社會發展的綜合型素質學生來。院校在基礎護理課程教學中,應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將線上與線下教學融合在一起,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先將學習內容知識資料通過教學信息化平臺分享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設定的時間內完成線上教學視頻的學習,熟悉教學操作流程,掌握所需相關知識,為后續課堂教學及實訓提供一定支持和鋪墊。課后,教師可以在線布置作業和考試,通過學生的完成情況來檢驗其學習掌握情況,還可以讓學生錄制線下實訓操作視頻,通過此項來檢查學生的實際操作掌握情況。由此看來,線上教學覆蓋了課前和課后兩部分,具備了較強的全面性和多樣性,打破了傳統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優化了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對基礎護理教學產生了積極效果。
在開展線下教學時,因為有了線上的前期預習,學生們是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的,教師可以根據問題重點解答、集中答疑,并通過線上教學相關案例進行教學,強化了學習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擔任了輔助角色,學生占據了主導地位。相比以往的傳統教學,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了基礎護理課程的不足,優化了教學效果。
可以根據院校教學特色從校外引進優質的線上開放教學資源,學習其成熟的平臺技術,為以后搭建自己的平臺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通過醫校之間的參觀交流達成合作意向,實現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共同制定護理標準,使其新知識、新標準能夠隨時得到補充調整,緩解醫校各方面壓力,促進線上開放課程改革更好、更快的落實。
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從以往教師占主導地位的理念轉變過來,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加強對學生個性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信息化時代,院校只有緊跟時代步伐才能發展。目前,在線教學、移動教學等,已經成為了一種形式,必須抓好微課堂、MOOC及翻轉課堂建設,制訂適應當下的教學方案。可以通過線上教學、線下實踐的模式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豐富教學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對教師的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種新的教學方法也給教師帶來了更多挑戰。對此,醫校應制定科學的教師引進制度,既要招聘高學歷的護理人才,又要招聘一批有實踐經驗的醫生,不斷優化教師結構。同時,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為其提供多渠道培訓機會,可以與知名醫院建立合作機制,讓教師到醫院,甚至是國外進行交流學習,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此外,還要提高醫師的現代信息化技術教學水平,完善院校信息化技術教學建設,加強在人才上的培養和發展。
護理專業在發展的同時,護理人才培養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當前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課程仍存在不少問題?;A護理作為護理專業重要課程之一,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要適應信息化教育發展趨勢,以科學的方法融入信息化教學,緊跟時代步伐,轉變教師觀念,加強合作培訓,提高教師水平,改進當前基礎護理課程培養模式,為社會提供高素質高技能的護理專業人才,這樣才能讓護理專業更加長遠、持續的健康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