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晴晴,楊 陽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隨著無人機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在不斷更新,在城市三維模型建設、航空航天、農業、軍事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已經成為測繪行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門重要學科。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是工程測量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包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論課涉及數學、計算機等多個學科的理論知識,實踐課有外業測量作業和內業數據處理。課程中關于航攝影像的理論知識較為抽象,一些學生對于這些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低,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發展歷史,挖掘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在實踐方面緊緊貼合測繪單位實際生產過程,讓學生充分理解課程知識具有的重要現實意義。教師要對現有的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將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使學生對專業知識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課程思政理念經過了多個階段的發展,課程思政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時代,高校教育要求教師將立德樹人放在首要位置,使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不是獨立的一門課程,而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教育要求在不改變原有專業課程屬性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學生們的思想道德建設水平。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將思想教育理念、精神信念等融入到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滿足社會對于全方位發展的測繪專業人才的需求。
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與發展,社會對于測繪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人才的要求標準也越來越高,學生不僅要掌握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測繪工作者的基本素養,繼承一代又一代測繪工作者的測繪精神,為以后的就業奠定基礎。攝影測量與遙感是測繪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及實用性,要讓學生在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的過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課程思政融入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中。現對課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涉及無人機技術、計算機視覺、攝影技術、測繪基本理論等多學科、多方面知識,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脫離實際生產,對知識的難易程度把控不到位,在短時間內對學生輸入過多、較難的專業知識,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抓不住重點。
在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較為重視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及技能技巧的講解,容易忽視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難以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相互統一,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降低。
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還不太完善,教師對于課程思政教育內容缺乏有效性的考核標準,大多數都采用傳統的考核方法,以期末考試成績+平時考試成績為主,期末考試成績占比大約70%。在這種考核體系下,無法引起學生對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教師不能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學生也不了解課程思政內容的學習標準,無法向教師反饋課堂學習效果等信息,師生難以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互動。
攝影測量與遙感這門學科涉及知識面較廣,包含許多數學計算公式和復雜的理論,部分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認知存在一定難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講的內容依據來自于教材,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受到教材難度的影響,教師的知識講解容易和學生的前置學習發生偏離,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難度系數偏大,部分學生學習復雜的數學計算公式和理論知識比較吃力,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中,使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在教給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精神信念,讓學生充分發揮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為學生講解我國近些年來所發射的遙感衛星。2021年1月1日,全球在軌遙感衛星909顆,占在軌活躍衛星26.96%的份額。我國共有在軌活躍衛星375顆,其中遙感衛星181顆,約占所有衛星的一半,這意味著我國在測量與遙感技術方面有了巨大突破。正是由于前輩們不畏艱難,在硬件設施落后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過這些事例的講解,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們不畏困難的精神信念,提高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即使面對較難的學習部分時,也能迎難而上,真正理解課程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多角度切入分析教材,使學生不僅學習專業知識,還要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實踐應用性,教師可通過介紹我國北斗導航系統、各類發射衛星的運行和組網配置來激發學生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共同查閱相關文獻并參與課堂討論,使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分析討論中,加深了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夠通過團隊協作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以及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遙感技術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社會上對于測繪專業的高素質人才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教師將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思政理念全方位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增加課堂上師生互動的頻率,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情況。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可以使學生的專業水平與思想政治素養水平齊頭并進,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學生實現人生價值打下基礎。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中,有利于促進遙感技術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于測繪專業全方位發展人才的需求。
由于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知識的廣泛性,要求教師對所授知識進行分類,摸清學生的知識儲備及學習能力,然后對知識進行化繁為簡,深入淺出,讓學生在課堂上消化知識的重難點。教學中應充分結合實際,加入測繪企業的實際生產案例,將實際生產中的環節進行拆解,對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設立教學目標,實現理論結合實際,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同時融入測繪精神及測繪工作者的能力素養等思政元素。
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對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教學有一個完整的規劃,還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思考,挖掘出教材中所包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并找準課程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結合點,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中。
教師根據攝影測量與遙感的授課要點對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點進行分析。當教師在講授攝影測量與遙感的基本概念時,可以將其發展史作為思政融入點進行切入,讓學生通過了解我國先進的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來增強民族榮譽感;教師在講授電磁輻射和地物光譜特征時,可以將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理論基礎作為切入點,并配合實驗教學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求真務實和創新精神;教師在講授攝影測量與遙感成像及處理時,可以通過學生集體討論和實驗探究來實現任務驅動教學,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師在講授攝影測量與遙感制圖時,要讓學生了解制圖的標準和要求,使學生在制圖和學習中形成規范意識;教師在講授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綜合應用時,要加強對我國衛星和空間檢測網絡內容的講解,提升學生們的網絡安全意識,并利用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發展前景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課程思政教育內容的考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在期末專業內容考試成績的考核中加上對課程思政教育的考核標準,確保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教師肩負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責任,要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有效性評價,讓學生清晰理解自己所學的課程思政內容。
教師的思政水平是順利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關鍵,學校應定期開展針對教師的思想政治培訓,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中有利于學生對復雜知識的理解。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可以與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多個專業進行連接,學校可以邀請各個專業的教師共同交流分享課程思政教育的優秀成果,全面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
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開展第二課堂已經成為各個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實踐時間有限,教師應聯系測繪企業,通過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以應用,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奉獻精神,鍛煉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這樣能夠對課程思政教育的開展起到促進作用。
課程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是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教師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中,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發展,為攝影測量與遙感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