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鵬
(江蘇省淮安工業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淮安 223200)
行為導向法即實踐導向法,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教學目標。行為導向法有機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通過案例分析或項目教學等模式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步具備較強的實踐與應用能力。行為導向法的應用能夠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
在行為導向法教學中,要求學生之間必須進行合作,一般在汽車電工電子專業的行為導向法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之間進行溝通和討論,最終完成教師設定的教學任務。
行為導向法教學中,要求學生獨立進行資料的查找和整理,參與到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知識點,最后針對自己設計的作品進行分析與討論。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能夠加深對專業知識的掌握。
在行為導向法教學中,教師不再只是單純地進行知識點輸出,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輔助性的指導,先進行專題教學,然后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消化和理解理論知識,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模擬教學法是行為導向法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可在課堂內模擬創建真實的生產環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進行電子技能的學習,教師在模擬情境中引導學生系統地進行電腦操作,可使其快速學習和掌握電路操作技巧。通過模擬電子設備的實際操作過程,學生可以迅速掌握對常見電子設備和器材的鑒別,并進行電子配件的裝配。模擬電子設備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如何在基本電路中裝置穩定電源,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知識,在實際探究過程中提升自身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展模擬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引導其以小組為單位就教學內容進行討論。例如,在電路安裝教學中,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電路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討論結果由小組負責人進行闡述,教師對討論結果進行點評,指出存在的問題。模擬教學法在電子技能教學中的應用可使學生深入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快速完成對相關知識的掌握,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比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模擬教學法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楞次定律。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如電流在閉合電路中產生的條件是什么?其大小和方向跟哪些因素有關?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影響電流大小和方向的因素進行探討,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將閉合電路電流流過的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并讓學生對此展開深入分析,確定磁場方向和磁通量變化的影響因素,最后教師評價學生的討論結果。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使學生在深入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對影響電流方向和大小的因素記憶深刻,加深對楞次定律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內容。
案例教學法是行為導向法的重要內容?,F階段,部分教師在開展電子電工專業教學時,將重心放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導致課堂氛圍較為沉悶,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運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有效結合理論知識和實際案例,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操作和應用能力。案例教學法將深奧的電子知識放在一個特定的生活場景中,教師根據操作實例深度剖析理論知識,使學生逐步具備較強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了利用行為導向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進行二極管和三極管的檢測和實際應用、如何設計基本電路以及模電中的穩壓電源等知識的教學時,可運用案例教學法,結合電路實訓知識拓展練習,幫助學生更深入和細致地學習這部分理論知識,提高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屬于行為導向法的一種教學模式,可有效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項目教學法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會出現盲目性,教學目標設定后,引導學生進行任務分配,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在進行項目教學時,應制訂一個具體詳細的實施方案。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根據任務內容制訂任務完成計劃,并根據計劃自主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在項目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明確實施方案的具體步驟,使學生可以按照具體步驟自主進行電子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在項目計劃的實施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如理解能力、學習特點以及學習基礎等進行學習任務分工,并在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后對其進行總結性評價,評價時要認真分析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對于好的地方給予肯定和表揚,不足之處提出建議和補充,通過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改正。比如,在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舉出一名小組長,小組長根據各組員情況安排和下發任務,并制訂詳細的項目計劃,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最終完成任務目標。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不僅讓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還教會學生在學習中要揚長避短,加強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實現了行為導向法的教學目標。
人的認識過程就是對知識的變換、存儲、加工以及使用的過程,在電工理論教學中,可以將其看作是對電子專業知識進行學習、保留記憶、概括總結和實際運用的過程。行為導向法的目的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可以激發自身潛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是行為導向法實施的主體,要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行為導向法教學模式。第一階段,先通過電工電子實驗讓學生進行感知;第二階段,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第三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教學實驗;第四階段,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完成電工電子知識的學習,實現行為導向法的學習目標。
行為導向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最終實現電工電子專業的教學目標。中職教師要不斷開展對電工電子專業行為導向教學模式的探究和實踐,提高中職學生電工電子專業的學習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電工電子專業實踐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