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韻 唐葉云
經過長時間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逐步進入新常態發展態勢,對各領域企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作為最重要的企業組織形式,民營中小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吸納就業和稅收貢獻等方面的作用不斷顯現。然而,在新常態背景下,民營中小企業內部管理面臨諸多挑戰,實現管理創新已成為民營中小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要求。T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 年,是一家專業生產車床設備的中小型民營企業。近年來,公司在發展中取得了新的成績,但在管理創新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企業管理體制不完善、企業文化建設滯后、專業人才缺乏、組織結構不完善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限制了民營中小企業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的管理創新能力,對自身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有必要從新常態經濟的視角,通過提高管理創新能力,促進民營中小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內部管理的有效性是影響企業外部發展的關鍵因素。內部管理關系到企業是否正常運行。尤其是高效的內部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各個部門的工作以及協調各個部門的關系。長期以來,我國中小民營企業內部管理能力嚴重不足。中小民營企業的內部組織完整性也有待完善。內部管理能力不足導致內部管理運行效率不高。管理人員的水平不夠導致其管理意識不強,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還有提高的空間,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使其無法獲得長期持續改進的競爭優勢。管理創新的實現,可以使民營中小企業擺脫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重新整合和規劃內部資源,創新管理模式、方法和模式,全面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為民營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企業的競爭力關系到企業在市場中占據的市場份額。強大的競爭能力使企業能夠獲取有利的資源和長期發展的途徑。我國民營中小企業一般都是由個人、或者多個股東組成的企業,其產品與行業內其他企業的產品相比,大多同質化嚴重,產品種類較為單一。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不僅是因為其整體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綜合實力有限,而且與自身管理落后密切相關。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組織也不健全。尤其是有一部分民營企業將自己的親人安插在重要崗位,但是這些親人卻沒有相應管理崗位的能力,導致企業內部管理混亂。除此以外,還有一部分中小企業認為管理就是將人安插在崗位即可。忽略管理組織的健全性以及管理過程制定規則的重要性。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民營中小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對其內部管理提出了更多挑戰,加大了民營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因此,實現管理創新,可以使民營中小企業樹立現代發展理念,增強綜合發展能力,有利于擴大生產規模,增強綜合實力,進而有助于提升民營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進而有效應對市場競爭。
獲取經濟效益是民營中小企業的最終目標。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取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企業能否長期發展的重要指標。隨著經濟新常態的到來,對民營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盈利能力提出了重要挑戰。如何持續獲取經濟效益,已成為民營中小企業最為關鍵的問題。尤其是在市場中并不具有創新能力的部分民營中小企業,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下,更是面臨轉型或者重要改變的選擇。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中小企業越來越難以獲得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個難題。民營中小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完善的內部管理機制,充分協調內部管理與外部發展的關系,為其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提供長期的動力支持。
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活動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為保障。當前,許多民營中小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新常態經濟背景下自身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威脅,缺乏創新思維和思路,內部管理缺乏創新。首先,民營中小企業內部管理體制仍以傳統模式發展為基礎,并沒有隨著新常態的發展而改變,更沒有涉及到管理創新的層面。因此,現行制度相對落后,不利于民營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實現。T 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為主的中小型民營企業。管理者缺乏對新常態經濟的必要認識。管理者目前還是沿用傳統的管理模式,管理保守,難以實現創新。其次,民營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存在著組織結構不完善、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在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主觀意愿。尤其是管理者是企業的投資人,且公司的大部分投資都是由管理者投資,管理者個人可以決定內部的管理制度,形成“一言堂”。這種形式的管理制度主要依靠管理者的個人想法,管理水平受限于管理者的認知水平,導致管理制度不科學、不全面、不完善。也就會導致管理制度難以覆蓋所有部門和個人,因此制度的權威性受到質疑。在T 有限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公司經理具有一人主導的特點,不受內部制度的約束。這就可能出現,公司經理在作決定時,局限于自身的認知。尤其是企業的發展方向以及一些重大的決定,“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可能直接導致公司的覆滅。最后,許多中小民營企業難以承擔創新成本和風險,制度創新積極性不高,對制度的補充和創新不足,導致制度空白明顯。而這些中小民營企業的管理者很大不部分是“一言堂”和保守派,加上自身企業的資金不夠,企業管理者即使認識到問題,也不敢進行創新,因此這部分中小民營企業更怕“雞飛蛋打”。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軟實力,在民營中小企業中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民營中小企業大多數只看效益,而忽略其他影響企業業績的因素。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民營中小企業由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滯后,在管理創新方面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首先,很多中小民營企業注重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而不注重企業文化的內部建設。只一味地對銷售人員和生產人員施壓,沒有進行人文關懷,這會導致企業員工的忠誠度不高,甚至會讓公司惹上糾紛。T 有限公司對企業文化建設沒有給予必要的重視,內部員工更換頻率快,員工難以形成統一的價值觀,企業發展的目的、目標和價值觀不能有效統一,從而導致民營中小企業凝聚力低,員工歸屬感和向心力差,不利于公司整體事業的發展,很難形成內部管理向心力。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重要性。此外,不少中小民營企業不注重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甚至存在對員工進行無情剝削的現象。這些中小民營企業認為員工作為個人,與企業相比更加弱勢。因此有些中小民營企業存在加班不給加班費、延長工作時間。有些中小民營企業甚至會利用自身制定的規則,不合理的剝削員工的工資或者其他福利。這些行為不僅會讓員工對企業缺乏忠誠度,甚至會厭惡企業,從而導致企業人才流失和員工更換頻繁,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
民營中小企業由于規模有限、發展能力小,在人才方面存在諸多劣勢。在新常態經濟下,人才已成為民營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支撐,專業高素質人才的缺乏導致民營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難度越來越大。T 有限公司65%以上的管理人員具有本科及以下學歷,內部人員綜合素質和水平明顯偏低。有一部分管理人員甚至沒有學習過專業的管理知識。一方面,企業不重視內部員工的培訓,沒有通過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和內容,定期開展相應的培訓。企業偶爾進行員工培訓,也沒有制定出符合企業的培訓流程和制度,只是機械式地照搬別的企業的流程。培訓過程中也沒有監管人員進行監督,導致大多數員工根本不重視企業培訓,處于渾水摸魚的狀態。最終導致現有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沒有得到有效提高,在生產經營中停留在原有狀態,難以推動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另一方面,由于生存發展的巨大壓力,T 有限公司承擔著高昂的發展經濟成本,因此不愿意從外部引進一批專業人才。專業人才意味著成本支出更多。企業如果雇傭一批專業人才,意味著每年的固定成本增大。而企業本身的現金流很可能不足夠支持這一部分的成本支出。同時,其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不完善,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員工在選擇企業的同時,會考慮企業的發展潛力、企業的創新能力等。因此,在新的經濟常態下,專業人才的缺乏使得公司的管理創新更加困難。
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民營中小企業要充分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企業管理制度,保證內部管理的順利運行。首先,管理體系必須全面覆蓋各部門,劃分員工的具體職責。只有將員工職責具體化,才能夠避免工作重復,提高工作效率。劃分具體職責的過程中需要自查是否有缺少崗位的現象。以便及時補充崗位,提高管理體系和企業組織的完整性。其次,建立相應的考核標準。考核是為了檢驗崗位人員的專業性,防止渾水摸魚的員工拖企業的后腿。除此以外,考核標準也可以激勵員工不斷進步,積極的挑戰企業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考核標準的制定,可以根據企業自身劃分出實踐能力考核和知識理論考核。特殊產業可以根據自身企業的情況增加考核內容。最后,制定管理體系制度,公開制度內容。制定管理體系制度有利于企業流程的規范化和公平化。公開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形成相互監督、共同促進的良好氛圍,從而提高民營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另外,民營中小企業必須樹立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及時補充和完善企業管理體制,對落后的管理體制進行修改和補充,從而保證其管理體制能夠充分滿足民營中小企業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的發展需要,進而增強其管理創新能力,從而促進民營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重要無形資產,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可以為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和發展提供長期動力。企業文化可以凝聚員工的向心力,增強企業整體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因此,民營中小企業應更加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并將其作為企業增強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通過營造良好的內部工作氛圍,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充分考慮員工的個人利益,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歸屬感和滿意度,從而提高民營中小企業的競爭力,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同時,民營中小企業要樹立獨特的發展理念,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產品優勢,打造個性化、獨特的企業文化,使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進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私營中小型企業。通過優秀企業文化的建立,民營中小企業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的管理創新才能獲得持久動力,充分融入企業文化建設。
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專業人才的重要作用得到加強。21 世紀后,企業之間的競爭力已然變成人才的競爭。企業相當于一艘大船,專業人才則是這艘大船上的水手、掌舵人。只有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才能夠讓這艘大船在遇見風浪時安全度過。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如果想取得有效的成績,萬萬離不開專業人才。中小民營企業應該在管理組織中安排各個崗位的人才,全面均衡人才分布,協調組織。中小民營企業如果只注重一個或者較少崗位的職能,僅在這些崗位安排專業人才,會導致企業部門不協調。專業人才工作效率較高,因此部門效率較高。企業的發展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僅一個或者少量部分的工作效率高,專業人才能力強,而其他部門效率不高的話,將會導致企業整體效率低。部門之間的不協調可能會導致員工關系不好,員工關系不好則可能滋生惡劣競爭等問題的發生。整個過程中,專業人才如果意識到企業并沒有改善,企業很可能會流失專業人才。人才是促進民營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是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因此,在管理創新方面,民營中小企業必須充分重視內部人才的專業培養。通過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和內容,定期對各崗位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其掌握現代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加強培訓效果考核,并鼓勵他們將培訓內容應用到民營中小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發展中,為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建設一支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才的獨特優勢。
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民營中小企業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增強獲取經濟效益的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優勢。然而,管理創新是一個長期的復雜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本身的競爭實力較弱,管理者對于管理的認知不夠,要想改變更是難上加難。通過本文的研究,要完善管理體制,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實施專業人才戰略,構建完善的組織結構,全面提升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促進民營中小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