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娟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智能化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大日漸成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中。基于此,會計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為做到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會計發展模式,應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向管理會計轉型,提高管理會計的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加強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對管理會計有著一定的影響,為培養出適合當下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管理會計教學內容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比起過去其更注重對財務會計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旨在為企業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保障企業的長遠經營。
人工智能是一種以計算機為載體,基于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技術手段,通過模擬人類來識別自然語言的新興科學。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步成熟,對企業會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其需要充分認識到人工智能的作用,掌握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識,并將其有效應用于管理會計中。通過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數據分析水平,使用數據來解決企業面臨的各項問題,對未來的市場前景進行科學預測,從而增加企業的附加商業值,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綜合效益。
管理會計與一般財務會計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服務對象有所不同。企業內部管理者是管理會計的主要服務對象,其能夠引導企業管理人員提升企業經營水平。第二,業務范圍、計量對象有所不同。一般財務會計都是利用貨幣計量方式,來反映財務信息。管理會計的計量對象除了貨幣之外,還包括時間、質量、速度、態度等,其涉及到的計量標準類型比較多,需要基于不同層次的信息計量標準來整合相關信息,作出科學分析,編制科學的財務信息報告,跟進企業業務活動,從而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保證決策的正確性。第三,參與人員主體存在差異性。一般財務會計的參與人員主體是財務人員,由其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組織企業中各部門提交財務信息,然后再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管理會計對參與人員主體則主要是企業中的各部門及其相關人員,強調的是全員參與,各部門之間應當協調配合。第四,業務關注重點不同。一般財務會計關注的業務重點是企業財務收支總狀況,重視企業的經營成果,全面掌控企業的現金流量。在實施一般財務會計的時候,其需要考慮企業資產是否被高估、負債是否被低估,企業凈利潤和銷售收入是否與事實相符等。管理會計的關注點則在于企業內部可支配資源是否被合理利用,企業是否能夠用最小的投入成本獲得最大的回報。其工作重心不是財務核算,而是管理工作,旨在利用科學的全面預算管理、財務信息化管理等來有效把控企業的經營活動,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企業在實施管理會計的時候,應當嚴格按照相關流程來執行作業。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編制科學的財務收支計劃,執行企業信貸計劃,擬定資金籌措和使用方案。需預測企業的成本費用,加強企業成本費用控制、核算工作,進行科學分析,做好考核工作。其次,要整理財務會計資料,并基于此項資料來開展經濟活動,負責企業財務會計機構設置工作,配備相關的會計人員,設置會計專業職務,制定完善的聘任方案。要加強對企業財務計劃執行工作的監督和管理,要管控預算外資金收支和財務收支有關的各項經濟活動,糾正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規范企業的經濟行為,針對企業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來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最后,要稽核審計企業下屬公司的財務情況,科學編制財務報告書,實施有效的企業對外投資財務風險管控,及時向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完整的財務數據、財務分析報告,保障其決策的合理性。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管理會計,在實施戰略管理工作的時候,應當有效結合供應鏈,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實施柔性化管理。傳統管理會計中的戰略管理,僅是基于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來實施長遠的發展規劃,為生產組織布置相應的任務。而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管理會計,則需要科學組織各個作業,規劃好企業生產工序,還要對單件小批生產進行柔性管理,并將其貫徹落實于整個供應鏈中,把控好每一個環節。也就是說將全局性管理,轉變為控制每一個局部細節,實現良好的瞬時管理。人工智能的應用離不開現代網絡技術的作用,戰略管理工作,則必須聯合供應鏈戰略聯盟,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源整合在一起,不斷地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強化其市場競爭力,實現資源的共享,從而構建健康的合作關系,實現共贏。供應鏈聯盟,由每一個節點企業共同組成,彼此之間具有良好的協作關系,可根據市場的變化來進行相應的調整,具有較好的應變能力。柔性管理則是表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可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優化產品,自動調整企業的生產能力,適應外部環境,以強化企業內部實力。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相關人員可有效協同管理生產設備、企業人員,統一規劃生產組織,從而促進企業產品開發和推廣。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模糊了傳統企業的邊界感,工作時間更加靈活,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車間單位,而是形成了網絡組織生產。可充分發揮供應鏈戰略,來應對多變的市場,應用豐富的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企業的經營靈活性,實施高效的柔性管理,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管理會計中預算管理十分重要,其直接關系著資金運營的規范性,如若不能通過科學的預算管理,來有效規劃和使用資金,則會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等問題,影響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預算管理可有效調節和控制生產經營活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應當將預算管理工作貫穿于整個經營活動過程中,需嚴格把控預算編制環節,提高資金利用率。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現代預算管理,則有著更高的要求,其需要以作業成本法為手段,作業管理理念為基礎,來實施多樣化的預算管理工作。所謂作業管理指的是通過計算機技術來獲取用戶的各項需求,實施科學的作業分析,不斷地優化組織體系,規范業務流程。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做好預測工作,合理分配作業資源,減少作業成本,有效把控作業鏈,從而轉變傳統的成本預算模式,關注于生產作業節拍。
在進行作業成本預算的時候,應當基于工序來科學編制預算方案,將各個工序的作業節拍用互聯網相結合,利用計算機來計算各作業生產環節需要的資源,并且從兩方面來進行分析。一方面是規劃彈性節拍預算;另一方面則是編制約束性節拍預算。需要注意的是,在確保生產準時的前提下,再來進行資源預算,盡量實現零庫存,對其未來的變化進行有效預測,將最終生產成本控制在預算范圍內。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優化組合各類產品,合理應用適宜的生產材料,提高資源利用率。管理會計包含了多方面內容:一是,成本性態劃分析,需要基于作業成本理念來執行,科學分析每一個節拍成本,確保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計算的準確性。二是,成本預測。三是,預算編制,可有效編制每一個節拍預算,實時跟蹤每一個工序的變動成本,找出其中影響最大的關鍵工序。四是,成本分析和控制。五是,管理績效評價。這種預算方式,有利于降低成本,使生產效率得到提升。
傳統的管理會計,需要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實施各項管理工作,應當從計劃階段、組織階段、實施階段至控制階段進行全過程管理,需要用紙質來計算和記錄。而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則需要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分工完成,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組織管理、營銷管理。在人工智能時代,這些管理工作可直接通過互聯網進行聯動,實施數字化管理,轉變過去的人員管理模式,利用數據來進行管理,以計算機為載體自動執行相關任務,逐步擺脫紙質化模式。過去的生產經營模式,在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的影響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走向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其能夠幫助企業更精準地把握市場的需求,加強消費互動,投資者可根據各項數據的分析,來尋找最具前景的產品,提升自恨的投資效率,而互聯網金融,則可以促使投資方和被投資方的有效溝通,幫助部分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人工智能時代下,管理會計中的績效管理和風險管理模式有所變化。績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根據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為企業中各部門、各人員制定相應的工作任務,通過激勵、獎懲等方式來鼓勵員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認真完成工作項目。在過去,績效管理手段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二是,促使員工不斷地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培養員工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以此來保障其工作質量,從而提高企業績效。基于人工智能的現代績效管理工作,則需要進一步創新績效管理手段,將其應用于立項階段和招投標階段,有效管控相關人員,杜絕違規行為的發生。可利用人工智能來評估驗收項目,確保其具有可行性。人工智能引入的最大優勢在于可采集海量相關數據,并且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來獲取準確的反饋和意見。相較于傳統的績效管理工作,人工智能下的績效管理效果更佳。
風險管理的目的則在于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保障企業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其中包含了三方面內容:一是,要做好風險識別工作。二是,科學評估風險。三是,有效預防和處理風險。傳統的風險管理,對管理人員的依賴性比較高,主要是由管理者來科學控制內部流程,明確劃分各崗位職責,涵蓋了多方面風險,如安全風險、設備風險、技術風險等。人工智能時代下的風險管理,逐步走向智能化、信息化,部分企業已經制定了健全的智能風險管理體系,可有效把控每一個基本流程風險,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基于風險識別和評估,利用風險矩陣法來抓住其中的重點環節,實施有效的風險預防工作,嚴格貫徹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從源頭避免風險的產生。
現如今,我國管理會計人工只能與信息化應用現狀,主要如下:一是,當前有關于管理會計的相關應用,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大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逐步向管理會計模式轉型,實施財務一體化信息處理流程,將企業中的財務數據和業務活動相結合,部分企業充分認識到計算機信息技術在財務會計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不斷地升級會計信息系統,創建財務共享中心,以實現財務會計的智能化管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對會計行業有著一定的影響,其能夠引導企業將預算管理工作融入到經營活動開展的全過程中,有效結合成本系統和預算系統,所采用的財務數據云處理方式,可降低管理會計的成本,取得不錯的管理效果。但目前有關于管理會計應用部分還不夠成熟,所開發的工作應用層次需進一步提升,未能滿足管理會計的深度工作要求,會計信息系統應用水平偏低,還要繼續推廣和普及。在開發相關軟件的時候,未規范數據標準,軟件開發接口還要完善。二是,我國財務軟件產業發展有著較好的前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云計算技術的優化和升級,為財務軟件開放行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也激發了開發場上的積極性。三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會計人才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需要重視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應當對其進行系統化的信息化工作培訓,以為財務會計工作中的人工智能應用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四是,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管理會計,需要注重信息數據的安全性,如若缺乏安全防范,那么當財務數據丟失后,會造成極大的麻煩和損失,影響管理會計工作的信息化發展。
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行業想要突破其所帶來的挑戰,取得更為穩定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大力推廣和應用管理會計,轉變傳統會計模式,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作用。會計人員應當不斷地提升自身職能,學習基礎的技能操作,開拓視野,創新思維,基于相關法律法規,來實施科學的管理會計工作。第二,為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會計人才,高校教育應當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重視對復合型人才的培育,基于人工智能的要求,改變管理會計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提高管理會計教育水平。第三,要充分接受人工智能,抓住當前的發展機遇,推動會計行業的轉型。
總而言之,人工智能對管理會計有著較大的影響,需要從各方面來進行探究,在實施管理會計教育工作的時候,應當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