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維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成為了重要任務之一。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正逐漸成為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引領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發展潮流。尤其是在美、日、英等發達國家已經實施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目前,國內一些高校紛紛投入到這一舉措中,相繼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計了一系列創新創業實訓和實戰環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因為缺乏系統性,整合資源意識和能力不強,創業教育課程還未進入成熟階段,也未普及[2]。國家也發布了有關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文件,明確高等學校要以“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為學生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方向和任務。這也說明高校已經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納入了人才培養的重點。此外,高等學校的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均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密切相關[3]。
生物技術專業對傳統的理論教學進行改革,重視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的培育,鼓勵教師將現代的教學理念融入到創新創業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性。如果學生和教師沒有較好的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學生也難以順利踏上創新創業的道路,教師也無法將創新創業的教育做好,而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的培養正是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所缺乏的[2]。
A.校級創新教育平臺的構建。為了提高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和創新創業培育基地。學校定期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實訓,包括創新創業意識培訓、創新創業實戰模擬演練,并提供創業政策引導和咨詢。對于一些優秀項目給予入駐校孵化基地的優先扶持,全方位營造校園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不斷培養和提升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積極打造優秀的創新創業團隊[1]。以“互聯網+”為依托,不斷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在學校為學生搭建“培育-實訓-孵化”的三級創新創業平臺。以省級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為抓手,開展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近幾年,在學校和學院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比例達到90%以上。通過生命科學競賽,學生完成了從自主組隊、自主選題和進行實驗設計的過程,鍛煉了協作和科研思維能力;經歷了完整的實驗研究過程,獲得了相關實驗結果,最后撰寫論文并形成匯報PPT,整個過程全方位鍛煉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目前,相繼涌現出一些優秀的獲獎項目,如:教師指導的“動物源性成分摻假檢測試劑盒的研制”“食品中轉基因成分檢測”“黃曲霉毒素的快速檢測”“環保保鮮膜的研制”等多個獲得省級一、二、三等獎的項目。
B.融合協同育人創新教育平臺的搭建。注重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協同教育,將科學研究納入教育教學改革,將學校創新人才培養與企業、社會的人才需求深度融合,不斷建立產業與教育對接、科研與教學齊頭并進的協同育人態勢,搭建科技創新與學校教育溝通橋梁,同時有效解決學校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3]。要重視行業企業全程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聘請企業人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構建“重實踐、勵創新、導創業”的課程體系,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學院現已初步形成由12名企業一線優秀員工和主管組成的“企業創業導師”隊伍,并不斷根據需要增加更新隊伍,以保證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質量,共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A.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根據需要調整和修訂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納入人才培養中,加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學分占比[3]。要引入專業導師制,鼓勵科研能力強的任課教師勇于擔當創新創業導師,同時也對生物技術專業的所有學生提出了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硬性要求,即大學四年期間必須主持或參加一次創新創業項目,增強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這也間接促進了學院科研氛圍的增強和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還增加了學生的考研率。
B.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理論課程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教師將開放式教學思維適時引入到創新創業教學中。通過對生物技術專業創新創業教學方法的研討和探索“雙一流”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做法,在實驗課程建設方面進行改革,加大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占比,對大部分課程進行了優化設置和整合,部分實驗課程更新了實驗項目,將教師對接的企業實際生產工藝引入課題,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增設了幾個綜合性項目模塊大實驗,以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為抓手,全面做好創新創業教育。要將企業生產工藝和教師科研引入實踐教學,開展基于項目的實踐教學,打破課程壁壘和學科界限。加大了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學生從被動觀摩教師演示性操作轉變為主動研究、設計和操作的科學研究與實踐過程,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4]。要充分利用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整合仿真、虛擬現實等資源,不斷將教師的科研成果轉化為虛擬仿真的實驗教學資源。
在“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行動綱領引領下,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必然以創新人才培養為主目標,這也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貫穿教學始終,強化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教育。生物技術專業也在激發專業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動力上給予了一些政策傾斜,制定了創新創業教育導師職責和考核標準,并在工作量核定和績效上給予相應的獎勵[5]。學校支持教師深入行業、企業學習和鍛煉,不斷強化實踐教師隊伍。
建設“雙一流”專業和一流學科必須全方位推進創新人才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形成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