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藝
(沈陽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當前,在地方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的大背景下,專業正面臨著學生和企業的雙重考驗,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已成為社會的新需求。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優化專業結構,構建專業集群,改革人才培養方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5年,《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 號) 提出了按需重組人才培養結構和流程,圍繞“產業鏈、創新鏈調整專業設置,形成特色專業集群”和“校企合作的專業集群實現全覆蓋”的要求,這個時期的專業群建設重點強調服務的需求,強調以需求為導向的特色專業群建設,以便于學校合理定位。
目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化越來越明顯,同時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適應這種產業化的新形勢,培養出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單個專業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專業群能更好地適應產業發展的新變化,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根據社會發展,以及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需求的變化,從專業群與產教協同育人的角度打造高水平專業群,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度。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關鍵是提升專業建設質量。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專業群成為邁入高水平學校的基本條件,成為評價高水平學校的核心要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這將促使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全國同類專業的大格局中謀劃自身定位,突出打造優勢特色專業群,形成具有鮮明區域特點、行業背景的發展優勢。
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是學校辦學特色和品牌的關鍵載體,是彰顯學校辦學水平和社會聲譽的根本途徑,是實現內涵發展的動力機制和重要抓手。基于專業群歸結產業鏈的構建思路,進一步凝煉辦學特色、強化專業優勢,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促進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依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新要求,從專業課程建設層面、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層面和實踐基地建設層面進一步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專業群建設。
課程建設是專業群建設的基礎工作,高標準進行課程建設才能將真正高水平的專業群建設落到實處,才能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富有創新性的復合型應用人才。首先要重構課程體系,其次要開發適應產業需求的課程教材,同時還要滿足學生成才的多元化路徑設計,最后要挖掘互聯網背景下的全球資源,使教學實現從教師單向知識傳授到師生開展共同交流學習的轉變。
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建設專業群的重點之一。建設一支高素質、應用型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必須合理規劃。第一,評選雙師型教師,引進有企業經驗的工程師到校任教,鼓勵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第二,重點引進高層次人才,拓寬引進人才工作思路,多措并舉,聘用能力突出的兼職專業帶頭人、客座教授加入到學科專業建設中。第三,注重外聘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為外聘教師配備教學聯絡員,不斷提升外聘教師教學的規范性和課堂教學質量。
全面滿足專業群內專業和部分跨專業的實驗、實習、實訓教學需要。滿足教師的科研工作需要,立足實驗中心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將實驗中心打造成為教師的科研基地,承擔國家、省、市和企業教科研多項課題。實踐基地要服務于學生的全面成才,用于學生自主實驗、創新創業訓練、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設計(論文)、各類學科專業競賽等。實驗中心建設貼近實際生產,實驗中心和實驗室建設打造了真實的生產環境。
以教學基本建設為著力點,以深化校企合作為手段,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以改革為動力,通過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等改革,打造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以創新為驅動,以重點領域為突破,集中優勢資源,建成國家級、省級特色鮮明,區域優勢顯著的專業。
學校依托先進的實踐實驗基地,打造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貫徹“內涵建設,特色發展,創新突破”三大戰略,按照加強學校內涵的總體思路穩步科學推進專業建設。以“穩定專業規模,對接產業結構,優化專業布局,提高辦學效益,形成集群優勢”為思路,進行專業結構調整,形成專業調整動態機制。
專業群建設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長遠發展,也是建設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必須明確的主攻方向。學校必須明確專業群建設是常規工作而不是面子工程,專業群的構建需要戰略性視野和堅持教育教學改革的決心。各高校要根據自身所具有的歷史積淀、辦學條件和特色,結合自身的行業背景與區域優勢逐步建立多個優勢專業群,將提升學校品牌優勢與加強自身內涵建設有機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