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嘉劍 嚴佳靜 趙超越 伍嘉茵 劉戰慧
(湖州師范學院 浙江·湖州)
[提要]近年來,研學旅行逐漸成為中小學生研學實踐的關注點。本文通過SWOT分析法,對湖州市研學旅行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進行分析,提出重視人才培養、加強研學營地建設、完善研學市場產業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加大政府支持等舉措,為湖州市研學旅行發展提供參考。
隨著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的頒布,研學旅行逐漸成為一個新興的具有廣闊市場與發展空間的朝陽產業。研學旅行作為一座橋梁,溝通學校與校外教育,用新的形式踐行中小學教育課程改革。湖州市具有豐富的研學旅行資源和較好的研學旅行條件,但湖州市研學旅行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優勢分析(Strength)
1、研學旅行資源豐富。(1)自然資源多元豐富。湖州市擁有65公里的南太湖黃金岸線,有梁希、竹鄉兩個國家森林公園和莫干山、桃花岕、八都岕古銀杏、安吉陳嶸公園等四個省級森林公園。湖州市擁有安吉江南天池高山溫泉、弁山森林公園、長田漾濕地、荻港桑基魚塘等眾多自然資源,是一個集濕地、遠山和鄉村共存的江南古城。(2)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湖州市集聚了全國及省級重點文保單位46個、國家及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0余項、歷史文化名鎮名村6個,溇港文化是世界文化遺產,南潯古鎮是國內首個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江南古鎮。湖州市通過深入挖掘“太湖、濕地、弁山”等資源,打造了吳興西山漾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長興綠野仙蹤等一批生態文化基地。湖州市還有中國揚子鱷村景區、太湖圖影濕地景區、唐代石刻、京杭大運河河道(湖州段)、顧渚山摩崖題記等一系列人文景觀。溇港文化、塘浦圩田、蠶桑文化、湖筆書畫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也大大豐富了湖州市的人文資源。(3)生態化趨勢初顯。湖州市作為“兩山理論”的發源地和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以安吉余村為切入點,推進研學旅行的生態化。依托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結合蠶桑文化、濕地文化等地域文化,以錢山漾-西山漾、潞村等地為主體,優化錢山漾世界絲綢之源、移沿山生態景區、西山漾生態濕地休閑旅游區的品質建設,發展以絲韻為主題的生態文化研學旅游。(4)紅色品牌優勢明顯。湖州市借助國家4A景區江南紅村、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群等紅色旅游資源,建設新四軍紅色旅行小鎮,發展紅色研學,打造紅色文旅品牌,建成以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生態文化旅行為補充的紅色文旅大景區。通過這種新的研學旅行模式,推廣綠色生活理念,并將其融入中小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行為習慣當中,讓參與者在研學旅行中受到教育。中小學生可以在研學過程中學習湖州“兩山文化”、“紅色文化”的時代內涵,發揮其教育作用。湖州市通過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旅行模式,為研學旅行發展打下基礎。
2、區位交通條件優越。湖州市地處長三角中心區域。它距離上海130公里,南京220公里,杭州80公里,是這三大城市共同的經濟腹地。湖州市連接了長三角地區南北的各個城市,同時也是中東部地區交流的重要樞紐城市,湖州市的鐵路、公路等陸路交通發達,且依托京杭大運河以及發達的水系,使其水運也較為便利,同時即將開通建成的滬蘇湖高鐵,將大大縮短上海與湖州之間的城際距離,讓湖州前往各中心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優越的區位交通為研學旅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保障,擴大研學旅行的服務范圍。
3、鄉村旅游產業完善。作為“中國鄉村旅游第一市”,鄉村旅游如今已經成為浙江湖州的一張金名片。湖州市借助2010年“千村整治萬村示范”工程,遵循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條具有湖州特色的鄉村旅游模式。湖州市長期的鄉村旅游實踐為當地旅游產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安吉縣、長興縣等區縣,都借助自身地域文化優勢,建立了獨具湖州特色的鄉村旅游集聚示范區。因而,湖州市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可以為研學旅行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與借鑒經驗。
(二)劣勢分析(Weakness)
1、研學旅行發展合力不夠。伴隨著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快速增長,需要研學旅行服務主體的社會化和路徑渠道的多元化,而這樣的發展格局尚未形成。湖州市研學旅行發展過程中,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協同配合和聯動推進的力度有待增強。研學市場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相對較弱,政府和基層社會組織聯動作用不明顯,集約發展的合力還不夠強,致使研學旅行發展合力不夠。
2、功能配套有待完善。湖州市研學旅行基礎設施配套從數量到質量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與上海、杭州、蘇州等周邊城市相比,湖州市研學旅行功能配套仍然不夠完善。研學旅行基地、研學旅行專線、研學旅行保障機制建設都有所不足,給湖州市研學旅行發展帶來限制。
3、專業人才隊伍缺乏。湖州市研學旅行人才隊伍數量偏少、結構不優,研學旅行專業領軍型人才匱乏,具有專業化和市場化的研學旅行創新型、復合型人才較少。同時,研學旅行專業人才青黃不接,研學旅行指導員隊伍建設薄弱,斷層情況突出等問題都使湖州市研學產業的發展受到制約。
(三)機遇分析(Opportunity)
1、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落實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浙江省教育廳等10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的要求,湖州市通過突出“生態文化”研學旅行主題,以“輻射式”、“串聯式”的研學旅行路線規劃為線路導向,以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為核心,周邊基地為輻射圈,創建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群。借助湖州市鄉村旅游發展經驗,加強地域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推動湖州市研學旅行市場聯動發展。湖州市借助《湖州市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紅利,以“行走家鄉、攬勝祖國、閱讀世界”為口號,根據湖州各地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打造全方位、層次性、多樣化的特色研學產品。
2、市場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研學旅行市場呈現出一種快速發展的狀態。隨著教育部對研學旅行的重視,出臺相關政策,研學課程與中小學教育實踐聯系緊密。研學旅行以其科學技術的普及性、體驗性,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性、傳承性,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性、改造性,讓政府、學校、家長對研學越來越重視,讓學生對研學活動越來越喜愛。湖州市研學市場存在巨大市場缺口與發展空間,研學市場處于不飽和狀態,這些都是研學市場巨大的發展機遇。
(四)威脅分析(Threat)
1、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研學旅行行業作為一種敏感型行業,容易受外界影響,致使消費低迷。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文化和旅游企業因其產業特性,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困境。新冠肺炎疫情對研學旅行這樣的服務業影響是全面的、立體的、深度的,為此要準確把握文化產業和研學旅行產業發展形勢,適應時刻變化的行業動態。
2、新技術、新市場帶來產業融合加速的挑戰。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對研學旅行行業產生了深刻影響,傳統的研學模式跟不上市場的變化與發展,信息技術革命將深刻改變研學行為。研學企業、研學參與者以及第三方之間的信息交互會因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而產生新的問題,影響傳統線下研學旅行。這些新技術的運用所帶來的挑戰也是不容忽視的。隨著我國主要矛盾的轉變,研學課程,研學基地,以及配套設施與經濟發展水平所需不匹配,市場對研學旅行提出更高的要求。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后,第一批“二孩”家庭將進入消費期,對旅游產品、旅游服務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對于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學旅行市場營銷、研學旅行服務都提出新的課題。湖州市研學旅行行業只有積極應對產業融合帶來的巨大沖擊,進行產業調整、升級,才能應對產業發展帶來的挑戰。
(一)重視人才培養,加快引育專業研學隊伍。湖州市可以借助湖州學院轉設為契機,探索“大學+”發展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多種機制,為人才隊伍建設創造良好條件。通過對行業各年齡專業人才的培養,形成階梯式人才結構,提高從業人員能力;通過新媒體傳播手段,吸引、發掘優秀人才。
湖州市應該引進急需的高素質研學人才,規范人才評價認證體系,建立全市人才信息庫及人才社會化網絡平臺。創新人才使用機制,拓展人盡其才的發展空間;建立起完善的激勵制度,以效績指標法為依據,以從業者在行業發展的貢獻作為評價標準,注重行業實際。各級部門對研學旅行行業的人才以予政策傾斜,加大獎勵力度,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發展專業團隊,打造一支懂經營、會管理、能創業、善服務的優秀研學旅行人才隊伍。通過建立研學旅行行業再教育與考核機制,督促和提醒研學從業人員參加相關的培訓,進一步加強研學旅行的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
(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制定專門化研學產品。研學企業或組織在進行研學旅行活動時,都要借助湖州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專門化的研學產品,充分借助研學旅行這個大平臺,增進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地域文化知識。湖州市在研學旅行過程中要充分依托長三角中心區域這一地域優勢,以文旅資源富集區為節點,以主要交通廊道和旅行線路為紐帶,開拓湖州特色地域研學旅行市場,適應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等不同群體對研學旅行的不同需求。湖州市應以南太湖新區為主體,聯動太湖圖影度假區,發揮龍之夢樂園輻射帶動效應,加強與周邊文化旅游資源的統籌力度,整體營銷聯動發展,建立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打造文旅融合集聚核心區。
湖州市需要完善城市地域性景觀布局,打造具有現代意義的生態性、旅游性城市,進而推進城市“顯山”和“露水”工程。各級部門可以通過推動“湖濱溇港,山清水遠,詩畫江南”文旅融合綜合品牌,重點培育歷史文化街區研學體驗線路、考古研學體驗線路、濱湖休閑研學體驗線路、運河古韻研學體驗線路、生態文化研學體驗線路、文藝盛宴研學體驗線路、絲彩華章研學體驗線路,開發具有湖州地方文化特色的研學旅行標準課程。研學項目通過實踐、授課、體驗等多種形式,鏈接中學學生教學實踐課程,穿插“語數歷文體”知識文化教育,打破課堂封閉口空間,讓知識流動起來,分學科、分學段進行研學旅行實踐。
(三)推動研學營地建設,加強宣傳推廣。各縣區借助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生態旅游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鄉村文旅資源,通過政策的扶持與優惠,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研學旅行基地。同時,借助湖州絲綢小鎮、皕宋樓、太湖演藝小鎮、大唐貢茶院、湖筆小鎮、南潯古鎮、余村兩山示范區等歷史人文景觀,讓研學參與者深入其中,學習湖州“絲韻”、“筆韻”、“茶韻”、“水韻”、“古韻”、“紅韻”等六韻文化。
研學旅行市場的整體發展,離不開營銷策劃平臺的交流與合作,通過研學基地、研學路線的推廣與打造,打響湖州市研學旅行品牌,加深研學品牌影響。發揮電視臺、電臺、報紙、雜志等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開設主題節目、專題專欄,強化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宣傳,向社會宣傳研學旅行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巨大作用,進而在社會中形成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研學旅行市場新格局。
(四)完善研學旅行產業鏈,重點推進研學旅行集聚發展。湖州市可以依據本地資源特色推進研學旅行主題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以余村、錢山漾遺址、南潯古鎮為龍頭,重點打造集兩山文化、浙商文化、絲織文化為一體的研學旅行基地。聚力善璉、練市、含山等地,打造一批湖筆文化為代表的特色文化研學基地。以江南紅村為依托,建成以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生態文化旅游為重要內容的紅色營地,積極打造高水平研學旅游區域鏈。各地區通過加強研學旅游線路產品的創意設計,積極串聯全區研學旅行基地、營地、景區、園區,拉長研學旅行產品鏈條,形成研學旅行集成競爭優勢。研學營地可以加強研學旅行區域合作,依托南太湖吳越文化旅游區段重要旅游資源,串聯南潯古鎮、嘉興南湖、蘇州園林、靈山大佛等景區,積極開發吳越研學特色文化旅游線路,拓展研學旅游的市場空間,形成完整的研學旅游區域鏈。
(五)出臺相關研學旅行政策條例,完善相應保障體系。2018年《教育部基礎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點》大力推進校外教育,推進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和基地建設。據此,文旅局、教育局等相關部門應該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加快研學營地的建設。同時,對參與到研學旅行的景區應該加大優惠力度,對參與研學旅行的中小學生實施優惠或免票措施,降低研學參與者的成本,提高社會與學校研學旅行的參與率。
湖州市政府應促進文旅行業管理機制的完善,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健全政府與市場協調機制,完善社會與市場監督體系,推動文旅行業在市場運行下自主發展。文旅部門放寬對研學旅行市場的準入機制,對研學旅行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進行扶持,發揮文化旅游協會以及社會團體在研學旅行市場發展中起到的組織、協調、管理、服務功能,使其成為文旅融合改革走出深水區的一份重要推動力量。
政府通過優化研學政策、加強市場監管,提高公共服務職能,持續推進研學旅行標準化建設,借助國家與整個行業標準體系補充湖州市地方研學旅行標準,進而建立起一套適應地方研學旅行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標準化管理體系。積極推進行業職能分工,以研學旅行行業職能專業化的角度,建立起一套研學旅行行業職能體系,推進文化旅游景區、旅行社、賓館飯店、娛樂場所、車船公司等管理體系的制定落實。同時,建立文化研學旅行質量評價、考核和參與者滿意度調查制度。各部門應完善研學旅行開發補償機制,堅持“誰投資,誰受益”原則,保證湖州市居民能從研學旅行開發中受益,也為研學旅行市場長期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