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辰
(沈陽化工大學 遼寧·沈陽)
[提要]西方優序融資理論的產生,對西方很多企業在進行籌資活動時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在我國上市化工企業進行籌資活動時,卻熱衷于股權籌資。為了解這一現象的成因,通過企業籌資成本、籌資效應以及目前所處經濟大環境的分析,以制定出相應政策,從而規范我國化工類型上市企業的籌資活動。
隨著我國近些年的不斷發展,上市企業數量逐年增多,其中化工方向的上市公司也保持著穩步的發展狀態中。企業在面臨上市時其籌資方式成為了首要解決問題,通常企業籌資方式以內部籌資和外部籌資為主,但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如果企業通過內部籌資,其資金來源于企業留存收益,并且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從而使得企業籌資成本較低,不用考慮分配股民分紅或者上交銀行借款利息。但與此同時,企業通過內部籌資,會是企業資金儲備量產生一定程度的緊張,會對日常經營或者未來戰略投資產生一定的壓力。企業通過外部籌資,即銀行貸款、發放股票等形式進行籌資,雖然吸收的是外來資本,但同時也需要承擔責任與義務,企業需要定期發放股利或者上交利息。如果企業存在經營狀況不佳的情況,會容易造成信譽風險,從而影響企業的整體發展。
(一)企業籌資成本低。通常人們認為股權籌資在優序籌資理論中應屬于籌資成本最高的一種籌資方式,但在現實的企業籌資活動中,股權籌資的實際籌資成本往往是所有籌資方式中最低的一種。以下選取我國較為標志性的五家化工類型的企業,分別為:榮盛石化、恩捷股份、三角輪胎、光威復材以及國瓷材料,由于公布2020年年報的企業數量較少,因此對它們在2017~2019年的市盈率、股利分配這兩種視角進行分析。
1、從市盈率角度出發。通過新浪財經網站獲得以下幾家企業2017~2019年的年報數據:榮盛石化這三年平均市盈率為32.18,其平均籌資成本率為3.11%;恩捷股份這三年平均市盈率為55.78,平均籌資成本率為1.79%;三角輪胎這三年平均市盈率為33.50,平均籌資成本率為2.99%;光威復材這三年平均市盈率為39.80,平均籌資成本率為2.51%;國瓷材料這三年平均市盈率為47.62,平均籌資成本率為2.10%。我國整體企業的市盈率在2017~2019年保持在33.14~36.02中,因此籌資成本率為2.77%~3.10%,這五家具有標志性的化工類型企業的平均籌資成本率基本低于我國整體企業的籌資成本率,或者與我國籌資成本率相差甚微。為了證實化工類型企業選擇股權籌資的實際籌資成本率較低,可以假設這五家企業在2017~2019年均通過中國銀行貸款來完成籌資活動。由中國銀行官網數據可知,2017~2019年中國銀行長期貸款利率保持在4.90%左右,遠高于這五家標志性化工企業所選擇股權籌資的籌資成本率,以此反映整個化工類型上市公司偏好選擇股權籌資。因此,通過市盈率視角,可以清晰的看出股權籌資的實際籌資成本較低。
2、從股利分配角度出發。在股利分配方面,依然通過新浪財經可知,2017~2019年這五家標志性化工類型企業對股民股利分配情況不容樂觀。榮盛石化在2017年的開盤價為15.41元/股,而這三年總分紅為0.34元/股,其籌資成本率為2.20%;恩捷股份在2017年開盤價為62.46元/股,這三年總分紅為2.22元/股,其籌資成本率為3.55%;三角輪胎在2017年開盤價為33.96元/股,這三年總分紅為0.87元/股,其籌資成本率為2.56%;光威復材在2017年開盤價為13.51元/股,這三年總分紅為0.80元/股,其籌資成本率為5.92%;國瓷材料在2017年開盤價為39.11元/股,這三年總分紅為0.25元/股,其籌資成本率為0.64%。這五家標志性化工企業中,僅光威復材在股利分配角度的籌資成本率高于中國銀行的長期貸款利率,其余四家企業均反映出股權籌資的實際籌資成本較低的事實。若將這五家企業在股利分配角度的籌資成本率反射到我國整個化工類型的上市公司中,80%的企業會因選擇股權籌資而降低籌資成本率,這也是化工類型上市公司熱衷于股權籌資的重要原因。
(二)企業籌資效應好。企業通過股權籌資的方式來籌集資金,會給企業帶來較好的籌資效應。我國針對企業發行股份的額度有著嚴格的控制準則,只有一小部分企業才會得到這部分額度,因此能否發行股份成為衡量一個企業的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評價因素,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象時也會特別考慮這部分因素。此外,股權資本也是反映一個企業是否具有良好信譽的基礎,這也是與其他合作單位進行業務活動的基礎。從企業的角度而言,擁有股份發行資格是企業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也是企業在面臨財務風險,造成資金短缺時用于籌資的一項重要手段。不僅如此,擁有發行股份的資格,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從而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幫助企業吸收更多的資金以便于日后的發展。從投資者的角度而言,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肯定會對投資目標進行分析,并且選擇最優的投資對象。投資者會認為具有發行股份資格的企業一定是經營狀況良好、經營效益頗豐的企業,因此投資者更樂于選擇這類企業進行投資。即使某些企業因經營不善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了整個公司陷入了財務困境,從而喪失了股份發行的資格,但也會被一些非上市企業作為并購的首選目標。由此可以看出,股權籌資不僅會增加公司知名度,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多的附加效應。
(三)股權籌資風險低。企業通過股權籌資可以降低其財務風險,在企業正常運營過程中無需償還股權資本,無需因還本付息而產生財務風險。與此同時,債務成本因具有固定不變的特殊性質,因此股權籌資還可以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水平,負債率高會加大投資者的風險。企業很有可能因為經營不善或者遭受經濟市場動蕩而產生財務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因財務風險所導致收益大幅下降,然而還需要支付巨大的利息,且企業因財務風險造成的損失還須由公司所有者承擔,會使公司處于高風險經營狀態。而股權籌資卻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業績,根據其的好壞程度作為標準,從而決定向投資者支付多少數量的報酬,因此股權籌資的資本負擔變顯得格外靈活。與債權籌資相比較而言,股權籌資的限制特別少,而且通過股權籌資得到的股權資本在使用上也沒有特殊的限制。債權籌資主要是以銀行信用為主要形式,公司向銀行謀取貸款,以保證公司正常運營或為新項目的建立提供充足的資金。債權籌資所帶來的風險可分為兩類:無法按期還款和無法如數還款。任何一種風險的發生,都會使企業走向風口浪尖。如果對銀行的貸款無法償還,公司就會遭受到一系列法律問題,包括被撤銷發行股份資格、被列為失信名單或者遭到銀行部門起訴。這一系列行為會使公司名聲下降,股價下跌,最終使得公司面臨破產。因此,股權籌資則可有效地避免這些風險的發生,以較低的風險保證公司正常運轉。
(四)有效適應大環境。我國企業因想有效地適應我國經濟體系的大環境,從而形成了熱衷于股權籌資的現象。在股票發行準則上,我國股票發行采取核準制方式,且目前我國在股票市場上的會計、法律、資產評估制度尚不完善。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以美、日為主,在股票發行上采用注冊制。與我國的核準制相比,注冊制下股票發行的權力是經過法律賦予而非政府賦予的,同時對發行股票的企業的信息披露也是重中之重,發行企業必須將自己的財務信息和有關股票發行的信息公之于眾,并且要對發布信息的真實性、全面性和及時性承擔責任。因此,在新股發行的制度上,我國對新股發行的限制門檻與西方國家相比較低,這也是造成我國企業熱衷于股權籌資現象的一個影響因素。在企業性質上,我國一部分企業的前身是國有企業,這些公司的管理者在選擇籌資的時候,從自身利益出發定然不想選擇容易造成公司存在破產風險的債權籌資,相反則會偏好股權籌資。在籌資環境上,由于我國目前沒有形成完善的資本市場,因此我國企業選擇債權籌資的成本則遠遠高于股權籌資的成本。發達國家的債券發行市場具有規范、完善的特點,而我國債券市場的監督機制雖然較為嚴格,但市場發展較慢,同時股票市場又發展較快,兩者形成嚴重的矛盾。與此同時,我國的債券市場也具有局限性的特點,因此我國企業不愿選擇債權籌資而熱衷于股權籌資。
(一)完善治理結構,規范證券市場。完善治理結構、規范證券市場有利于我國政府對企業的籌資活動進行更好的規范。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引導企業完善其公司內部治理結構,這有利于企業進行股權籌資等一系列工作的順利實施。我國政府應要求企業明確其產權結構,提高企業的認知觀念,并鼓勵企業積極引入外部董事,對其內部治理結構進行完善。但與此同時,應避免市場監管機構對企業籌資活動進行過多干預,市場監管機構的過多干預會導致企業籌資不能自由進行,從而在一些籌資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上不能很好的解決,以此造成企業籌資陷入困境。反而市場監管機構應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給予企業一系列上市方向的引導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持,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籌資環境,確保企業的籌資方式及籌資結構的標準化、規范化。政府應加大規范證券市場的力度,這樣有利于幫助企業規避和應對因股權籌資所帶來的風險。如果政府想讓企業在進行股權籌資時減少資源浪費,就應完善相應的證券市場的組織制度,從而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證券市場中優勝劣汰的積極作用。證券市場的監督作用也極其重要,應確保負責證券監督的工作人員能夠較好地監督企業的股權籌資活動,規范企業的股權籌資行為,對一些企業在股權籌資時不遵守監督機構所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規,應對其嚴重處罰。嚴格的監督有利于促進我國化工類型的上市公司的籌資活動,從而推動證券市場的規范化、標準化。
(二)遏制隨意籌資,避免供給過剩。政府部門在規范化工類上市公司籌資活動時,也應弘揚遏制隨意籌資、避免供給過剩的理念。籌資成本低是股權籌資的一個標志性特點,因此企業熱衷于股權籌資。在公司需要資金的時候,往往以發行股票的方式籌集資金,但是這種方式卻容易造成籌資比較隨意,嚴重破壞市場資源配置的狀況。隨意籌資帶來的影響還包括加快企業的股本擴張速度,同時稀釋企業的營業業績,從而不能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容易造成虛報業績,以此欺騙更多的人購買股權,損害了股民的合法利益。在低成本的股權籌資過程中,企業很可能沒有充分研究其公司對資金的需求量,從而沒有節制地去發行股票,導致供給過剩的現象出現,從而形成了企業的經營業績被稀釋的局面。而且企業因吸收大量的股權資本所導致的供給過剩,不僅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還容易衍生一些公司的管理層拿著多余的股權資本去做有損公司利益的事,甚至使公司陷入法律困境。公司一旦陷入法律困境,就會造成公司的信譽危機,從而加劇信用風險,損害企業的形象、破壞企業的籌資效應。因此,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該規范企業的籌資方式,杜絕企業進行隨意籌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