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瑾
(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31)
隨著我國汽車業和公路建設的迅速發展,道路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安全問題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公路交通安全設施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為確保交通參與者的安全并為駕駛員提供更加舒適的駕駛環境,強化公路安全設施的設計工作至關重要。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應以“主動引導、被動防護、隔離封閉合理、全時保障”作為設計思路,突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采用新技術和新材料,為道路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和周到的服務。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應遵循的原則:(1)安全設施的實施規模、標準等應與其地位相匹配。(2)切實做到保障交通安全,最大限度減少事故發生和降低事故的嚴重度。(3)總體設計做到保證功能齊全、布局合理、使各類安全設施共同發揮功能。
另外,公路上的交通安全設施并非越多越好,過多的設施會對駕駛員產生心理沖擊,造成駕駛員心理上的麻木,既不利于公路行車安全也影響公路景觀效果。因此,交通安全設施應在保障行車安全的情況下從簡設置。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必須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規范[1]。
護欄對促進交通安全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一種障礙物,會對行車安全構成威脅。因此,護欄設置是有條件的,必須通過對事故嚴重度的認真分析,才能正確確定護欄的設置原則和標準,以獲得最大的安全性和最佳的經濟效益。
護欄設計需遵循的原則:(1)滿足當前公路交通實際情況,確保85%以上失控車輛不會躍出、沖斷或下穿護欄。(2)以人為本。降低事故的嚴重度及減少二次事故的發生。(3)經濟實用。車輛碰撞護欄是小概率交通事件,護欄碰撞條件的確定應考慮到國家經濟承受能力。
根據碰撞后的變形程度,護欄可分為剛性護欄、半剛性護欄和柔性護欄。主要代表形式分別為混凝土護欄、波形梁護欄和纜索護欄。(1)波形梁護欄鋼柔相兼,具有較強的吸收碰撞能量的能力和良好的視線誘導功能,能與道路線形相協調,外形美觀,可在小半徑路段使用,損壞處容易更換。國內高速公路普遍采用這種型式。(2)纜索護欄屬于柔性護欄,車輛碰撞時纜索在彈性范圍內工作,可以重復使用,且對中、小型車的碰撞效果較好,對人、車損壞最輕,立柱間距比較靈活,受路基不均勻沉陷的影響較小,外形美觀。但纜索護欄施工復雜,端部立柱損壞后修理困難。(3)混凝土護欄防止事故車輛躍出路(橋)外的效果較好,由于混凝土護欄幾乎不變形,因而維修費用很低。但當車輛與護欄的碰撞角度較大時,對車輛和成員的傷害大。乘客的瞭望舒適性較差,有較強的行駛壓迫感。國內一般用于橋梁外側或高填方路基段。
護欄型式的選擇應結合路線線形、地形及橋梁等諸多因素考慮:(1)護欄防撞性能。所選取的護欄型式必須能有效吸收設計碰撞能量,阻止相應失控車輛躍出路外或進入對向車道并使其改變正確行駛方向。(2)受碰撞后的護欄變形程度。受碰撞后護欄的最大動態變形量不應超過護欄與被防護對象之間容許的變形距離。(3)護欄所在位置的現場條件。路肩和中央分隔帶寬度、公路的邊坡坡度等可影響某些型式護欄的使用。(4)護欄的全壽命周期成本。除考慮護欄的初期建設成本外,還應考慮投入使用后的養護成本。(5)護欄的美觀、環境因素。適當考慮護欄的美觀因素,并充分考慮沿線的環境腐蝕程度、氣象條件和護欄本身對視距的影響等因素。
護欄設計應體現寬容設計,適度防護的理念,在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同時兼顧考慮其經濟性、安全性[2]。
交通標志的作用是在道路沿線為車輛、行人及其他交通參與者提供交通信息,并提出交通要求,是交通管理中最為直觀、有效的工具。交通標志的設計對象是不熟悉所行駛的道路及其周圍路網體系,但對行駛路線做出合理規劃的道路使用者。交通標志設計應充分考慮駕駛人員的信息需求和駕駛行為,通過交通標志信息的引導,使公路使用者順利、快捷地抵達目的地。在交通標志布設上應重點考慮:(1)及時地給司機提供準確的信息。(2)避免提供過多的信息分散司機的注意力。(3)重要信息應重復提示或多次預告。(4)全線各路段、各種類型標志統一布局,形成整體系統。
交通標志設計遵循的原則:(1)體現數字化要求,公路的命名編號、里程傳遞、出口編號要能夠體現公路路網的整體特征,能夠為駕駛人員提供簡潔、有效的指路信息,并做好各等級公路標志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信息過渡。(2)體現路網網絡化要求,指路信息要能夠體現路網之間的關系,能夠突出體現路線編號、重要地點、行車方向和距離等四大信息。作為行車方向指引的控制性地點的選擇要合理。(3)體現系統化的要求,充分考慮駕駛人員的出行規律和駕駛習慣,各指路標志信息之間要滿足一致性、連續性、設置的及時性,信息的選擇要體現層次性需求。(4)體現人性化要求,設計要為遠、中、近等公路使用者服務,信息的選取數量要合理,標志信息設置應避免信息缺失和信息過載,對于較復雜的出入口,可設置圖形化指路標志。(5)盡量降低工程造價,體現資源節約的原則,提倡低碳經濟。重要位置的標志采用懸臂式或者門架式結構,其他標志采用柱式結構或附著式結構[3]。
交通標志設計應體現數字化、網絡化和圖形化的設計理念,充分考慮駕駛人員的出行需求,為其提供合理的行駛路徑指引服務信息。
交通標線是道路交通標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駕駛人視線,誘導,管制駕駛行為。交通標線的設計應確保車流分道行駛,引導交通行駛方向,指引車輛在匯合或分流前進入合適的車道,加強車輛行駛秩序,形成更好的交通組織,同時交通標線應與交通標志配合使用,不應出現歧義。
交通標線設計應根據公路技術等級,交通量及交通組成等因素開展,結合各種交通標線的功能,駕駛人的行為特征和交通管理需要進行協調設置。交通標線設計重點主要為各類路線(平面交叉、立體交叉)交叉處,在設計時要兼顧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兩方面,并將路權管理作為重要考慮內容,要明確優先權,確保主要公路或者主要交通流順暢。設計中還應注意盡量減少沖突點,減小沖突區域或使沖突區域分散,降低駕駛人在平面交叉處操作的復雜程度,確保交通流順暢。
標線涂料的選擇應考慮公路技術等級、交通量、交通組成及經濟成本等因素。公路標線涂料應具有良好的視認性和耐久性,并且要求干燥時間短,操作簡單。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標線涂料主要為溶劑型、熱熔型、雙組份型、水性涂料。(1)溶劑型涂料反光性能差,使用壽命短,成本低,一般用于臨時標線的施劃。(2)水性涂料在環保方面最具優勢,但因其價格較高,目前在國內使用較少。(3)熱熔型和雙組份型涂料具有施工工藝成熟,反光效果優良,性價比高的優勢,是目前在國內應用較為廣泛的兩種標線涂料。(4)國內外交通標線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涌現,設計人員可在充分論證其功能完備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將新材料應用于標線設計中。
2.4.1 隔離柵
隔離柵主要應用于高速公路及部分一級公路,其布設應根據公路用地界地形進行必要的整修,平坦地段水平設置,坡形地段順坡設置或按階梯形設置。路側有水渠、池塘、湖泊等天然屏障,不用擔心將來有人進入及非法侵占公路用地,可不設置隔離柵。隔離柵設計時可配以常青爬藤植物以組成綠籬,美化沿線景觀。
2.4.2 視線誘導設施
輪廓標作為公路的主要視線誘導設施,應在充分考慮道路線形及構造物特點后進行設置,配合反光標線描述道路的線形輪廓,輪廓標的設置應具有連續性,使夜視效果達到最佳。另外,輪廓標的設計還應兼具外觀上的美觀、簡潔,并具有較好的防盜、防破壞性能。
2.4.3 防眩設施
防眩設施主要用于夜間行車時,防止對向車輛前照燈眩目。防眩設施應結合防眩、防風、防盜、防破壞等綜合要求,選擇合理的結構形式。一般整體式路基段采用植物防眩,路基段設置混凝土護欄及橋梁段采用防眩板防眩。防眩板的結構及顏色,應與道路周圍景觀協調。
公路安全設施的合理設置對充分發揮公路安全、快速、經濟、舒適的功能具有特殊意義,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要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應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力求做到人、車、路、環境各個因素協調一致,為公眾提供更加安全、順暢的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