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博
(延邊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旅游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旅游資源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調查和分析旅游資源的能力、設計旅游新路線的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發性,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保障。教師需科學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對高職旅游地理教學進行改革。
旅游地理作為一門職業技能課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和提高。但目前部分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設施不足,缺乏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調動,影響了教學效果。同時,學生對旅游地理課程定位不合理,認為該課程是一個選修課,沒有充分認識到旅游地理課程的重要性,學習態度不端正。
旅游地理課程比較多樣化,教師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分類和精簡,導致教學內容變得過于繁雜。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便利用有限時間快速講解完繁雜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記憶重要知識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大量知識點都是模棱兩可,似懂非懂,學習積極性下降。
我國旅游專業開設時間較晚,很多新型教學模式還處在不斷探究中。大部分教師保留了某些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能力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理解,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背景下,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旅游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需根據旅游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相關職業崗位的工作技能需求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并采用分模塊的方式完成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教學內容通常分為四個核心教學模塊,即旅游資源概念教學模塊、旅游資源保護教學模塊、旅游地理分區教學模塊、旅游地理設計模塊。通過對以上教學模塊內容進行整合和編排,在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突破旅游地理時空界線的限制,幫助學生實現對立體對象的構建和認識,為學生呈現出圖文、視頻動畫等教學內容,使抽象難懂的旅游地理相關概念變得形象化、生動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
教師要先將旅游地理課程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模塊,然后以單個模塊教學內容為基準進行講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利用課前時間完成對相關旅游區域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制作成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并采用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
為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教師要重視對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可在課前、課中、課后依次應用自主學習法、情境模擬法、任務考核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自主學習法主要是指教師在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基礎上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向學生發布學習內容,讓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掌握和監督。
情境模擬法主要是指教師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旅游情境,讓學生參與旅游情境的過程中自主分析、探究和解決相關的旅游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激發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技能。
任務考核法主要是指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設置2~3個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根據相關學習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并將其提交至該平臺,由教師利用網絡終端完成對學生作業的批閱。
利用以上多樣化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時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職院校要加大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力度,使課程的考核和評價向著信息化、全程化方向不斷發展。教師也要從教學、實訓等環節入手來實現課程考核和評價的信息化、全程化。
為實現旅游地理教學的信息化發展,教師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方式,設計出生動有趣的信息化教學課堂模式,實現教學目標,為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