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旭陽,張朝晶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盤錦 124000)
心理危機是一種心理失衡和對事情感到無能為力的狀態,一般會在個體面對無法避免、強大的應激事件時出現,主要體現在有明顯的急性情緒波動和認知行為功能混亂。
作為獨立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思維方式,面對相同的問題會產生不同的見解,這說明誘發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主要因素是不同人對事件的主觀判斷,即主觀因素。
1.1.1 自我認知與思維模式的偏差
有心理學觀點表明,其實人對于應激事件本身并不會產生困難和挫折感,各種負面情緒產生是源于個體對應激事件的不同觀點、看法與態度。對于那些出現心理危機的個體來說,他們通常表現為過分的自卑、自戀、自尊或自暴自棄。這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失真,不能對自己進行正確評價,極易感到強烈的挫敗感。同時,他們還具有聚焦式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會使這些具有心理危機的個體在認識事物和分析問題上缺少發散思維,不能將內心世界與外界進行聯系,將全部的思維都集中在了眼前的遭遇上,從而導致自己意志消沉,甚至情緒失控。
1.1.2 存在個性缺陷
個性缺陷是指個體因為先天遺傳或后天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在諸多方面中體現出與常人不同的偏差和缺陷[1-2],主要表現為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具有較偏執的人格,面對事件容易沖動或怯懦退縮,在面臨危機時會手足無措,甚至直接心理崩潰。
1.1.3 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差
大學生普遍對人生、事業充滿著美好幻想,向往著純真的友情和愛情。對于生活,大學生擁有強烈的自尊、自立、自強意識,但還離不開對他人的依賴,社會經驗、生活經歷較少,缺少面對社會沖擊的心理準備。這些特點使大學生看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后難以接受,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差。
除了主觀因素,大學生還會面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外界壓力與困難,這些也會對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與困擾,致使大學生在種種壓力下出現心理危機。
1.2.1 社會中的矛盾與沖突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競爭壓力逐漸增大,不斷更新的技術也需要人們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適應社會的進步。而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社會結構等諸多方面發生快速變化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一時難以接受,會產生迷茫、困惑、焦慮等負面情緒,如果負面情緒不能得到及時發泄,就會使其心理負荷加劇,從而產生心理危機。
1.2.2 學業壓力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壓力
一些學生認為進入大學就自由了,但真正進入大學后發現依舊有較為繁重的學業,而且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風俗習慣、消費觀念等,這些使得大學中的人際交往更為復雜。面對這些,會有一部分大學生難以適應,從而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造成了心理危機的出現。
1.2.3 就業壓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對前來應聘的大學生要求也更加多元化。這就導致在臨近畢業時仍沒有就業方向或無法達到企業實習要求的大學生產生就業壓力,這種就業壓力得不到及時排解就會誘發心理危機。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評定工作應從以下四方面展開:①情緒方面。要注意大學生的情緒變化與波動,當某個個體出現特別明顯的高度焦慮、憤怒、緊張等負面情緒時要引起高度注意。②認知方面。當個體長時間沉浸在一種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對事物間的關系含糊不清時應引起高度重視。③行為方面。當個體出現明顯的破壞性行為且逃避幫助,出現了從未有過的非典型行為時要密切觀察與監控該學生,避免其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④軀體方面。當個體頻繁出現消化不良、頭痛、睡眠紊亂等肌體現象時需對該學生進行密切觀察。
心理危機干預是對大學生進行幫助的過程,該過程持續時間較短,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使出現心理危機的大學生能夠釋放出積蓄的負面情緒,改變其對應激事件的態度,并通過一定的社會資源和環境資源來幫助大學生進行心理恢復,使其能夠重新對生活產生自我控制能力,防止其產生更嚴重持久的心理創傷,使其能夠恢復到心理平衡的狀態。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主要有以下舉措:①進行大力宣傳與普及,使大學生能夠對心理危機產生深刻認知,并構建有效的危機預防意識。②積極開展與生命相關的主題活動,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珍愛生命,積極引導大學生了解心理危機干預應對方法,鍛煉大學生的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③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該體系應包含心理危機的發現、監控、干預、轉介、善后這五大系統,使大學生的心理干預更加全程化、系統化,更好地達到大學生心理干預的目的。④構建完備的區域網絡結構,可以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校醫院、教務處、學生公寓中心、學生班級、學生寢室等地建立區域網絡,使大學生的心理干預盡量實現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應對。⑤在學校內部成立心理干預領導小組,使大學生心理干預工作能夠更效率化、制度化。⑥及時關注學生動向,當學生遭遇重大應激事件或產生個人內在沖突時應適時介入了解并提供幫助,使處在心理危機中的學生能夠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得到緩解。在對其進行開導后,應使其對應激事件產生不同的認識,恢復到原有的心理平衡,在度過危機后能夠學會正確處理危機與應激事件的方法與策略。⑦學校不能只局限于對心理危機的干預,當發現不屬于心理危機的咨詢范疇但卻有嚴重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的學生時,應及時將學生轉介到相關的精神機構。⑧應立刻對具有自殺傾向或正準備自殺的學生進行監護,必須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同時立刻通知家長以最快速度趕到學校。
就目前情況來看,上述舉措可以很好地發揮大學生心理干預的效果,能夠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變化過程、常見的心理問題及癥狀、心理危機的危害等。同時,還能向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正確的價值觀、戀愛觀等。專業的心理干預小組會在發現大學生出現心理危機時進行合理干預,能夠有效保證早發現、早干預。舉措的有效率與具體實行程度有關,不同學校的不同實行程度會產生不同的干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