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霆
摘要: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是現階段我國職業技術學院都有開設的一門課程,本文中主要研究了職業技術學院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并就此門課程的改革和創新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人員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職業技術學院;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
電子技術基礎是一門理論性較強、內容枯燥抽象的課程,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再加上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普遍學習能力較差,因此在學習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時難免會存在一些困難,所以教師一定要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創新,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出學生進行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
一、職業技術學院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現狀研究
(一)課堂教學模式較為傳統
近年來,各個職業技術學院對于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重點都放在了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上,采用的教學模式也較為傳統化。
現在社會對于中職電子技術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備專業的知識以外,對其實際操能力的要求也不斷地增強,這就要求中職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要不斷的加強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較為抽象,對于很多中職學生,特別是中職的新生學習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再加上中職的學生很多自身就存在著思維能力較差或者是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問題,教師教學方法業比較的單一的話就無法激發出學生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徹底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專業教師跟學生接觸的時間也僅僅只是在課堂上,因此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就算遇到問題也不能及時的跟教師進行交流,因此對于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內容也是一知半解,也不能很好的進行此門課程知識的實際應用。
(二)實驗教學的手段較為陳舊
職業技術學院的電子技術基礎課實驗都是在電工實驗室進行的,是目前大部分職業技術院校在實驗設備投入方面還有待提升,實驗室的設備也只能供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驗證性實驗,而可編輯邏輯器件近年來在我國的發展非常迅速,但是因為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驗室缺乏電路仿真分析軟件,所以對于可編輯邏輯器件并沒有實驗開發的能力,因為缺乏實驗開發設備的支持,教師也就無法更好地進行電子技術性內容的教學。
二、課程教學建議分析
(一)可以通過制作微課進行機械制圖的課前預習
微課具有著時間短、重點內容突出的特點,因此教師可以在進行下一節電子技術基礎課的教學之前,先進行微課的制作,將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都引入到微課中,之后讓學生在新的課程之前,先對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習,就可以知道自己在那一個知識點上存在著困難,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電子技術基礎課的學習,對所學的知識也可以進行較快的理解和掌握。
(二)在課堂中加強計算機輔助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近年來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各科的教學當中,因此教師也可以在電子技術課堂中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職業技術院校可以學習一些在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具有豐富經驗的學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應用這些成功的教學經驗。在進行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就要認真地進行計算機課件的挑選和完善,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解決電子技術教學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充分的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感官,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增加。
(三)通過電子設計競賽,激發學生學校興趣
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一般學習的基礎都比較弱一些,因此在傳統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進行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比較低,理解能力上也比較欠缺,對于進行此門課程學習的目的也不明確,對自身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但是通過電子設計競賽可以很好的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電子設計大賽中內容的創新性和趣味性是非常大的,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些有趣的課題就會充分的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對于那些熱衷于實踐的學生來講,就可以充分的將自己的天分利用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政府主辦的電子設計競賽內容納入其中,并鼓勵部分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電子設計競賽中去。
(四)進行EDA實驗室的建立
可編輯邏輯器件是現階段電子技術的發展趨勢,因此職業技術院校可以進行此門課程的開設,比如說可以在每學期設置30學時的可編輯邏輯器件選修課。能夠更好地配合此門課程的教學,職業技術院校還應當進行EDA實驗室的建立,并加大對實驗室的資金投入力度,進行相應開發系統的購置,滿足可編輯邏輯期間教學的實驗需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驗當中,提升其開發可編輯邏輯器件的能力,為其今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案例探討
針對本班學生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教師對原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了轉變,在每進行一堂課程的教學之前,先利用微課將重點內容發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并將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師,之后教師在讓學生在課堂上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究,得出最終的結論,最后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進行這部分知識的補充和講解,這時學生進行聽講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改革之后,發現本班學生進行電子技術課程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說明學生質檢之所以對這一門課程不感興趣的原因不但因為學生自身基礎差,還因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化。
結語
總之,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是職業技術學院的一門重要課程,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此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對原有的教學觀念進行轉變,通過微課引導學生提前預習,在課堂上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建立EDA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電子設計競賽等方式,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在對此門課程基礎知識進行掌握的同時,提高自身開發可編輯邏輯器件的能力,為其今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陸國棟,李拓宇.新工科建設和發展的路徑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2]顧菊平,堵俊,華亮.新工科視域下綜合性大學電氣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J].中國大學教育,2018.1:56-60.
[3]周正,宋宇飛.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232-233.
[4]羅銘,朱天橋,趙建勛等.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問題導引式教學方法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1):204-205.
[5]候勇嚴,陳蓓,李天利.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教學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8(33):172-173.
[6]劉麗芳,楊紅等.地方高校機械類專業高素質應用性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學科探索[J].2018.6:46-47,113.
[7]于軍.基于CDIO模式下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4.8:37-39.
[8]李楠,段榮霞,黃天辰.基于"互聯網+"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7):84-86.
[9]黃建波.淺析職業高中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創新的有效路徑[J].速讀(上旬),2020(10):56.
[10]林樹森.《電子技術基礎》混合式課程教學設計與探索[J].電子測試,2020(23):119-120,65.